苏永忠
- 作品数:95 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 血浆置换用于治疗农药克无踪中毒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农药“克无踪”中毒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农药“克无踪”中毒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病人入院24~48 h增加血浆置换治疗,加强血浆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 16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72.7%,病死率18.2%。结论 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农药“克无踪”中毒病人临床疗效显著;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陈惜遂应文娟苏永忠郭光华李映华刘元生
- 关键词:农药克无踪中毒血浆置换护理
- 生存素在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及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了解抗凋亡基因产物———生存素在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技术(SABC)检测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计算增殖、凋亡指数。结果:本组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21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阳性率65.6%。凋亡指数(6.73±2.40)与生存素蛋白表达积分呈负相关(r=-0.253,P<0.05)。生存素阳性组的增殖指数(41.25±4.30)高于阴性组(28.37±7.20)(r=0.441,P<0.05)。结论:多数急性白血病细胞均表达生存素蛋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阳性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存素表达率与PCNA表达率呈正相关,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
- 刘元生曾宇然张冬青曾斯明蔡应木苏永忠陈芾珩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凋亡生存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凋亡指数增殖指数
- 抓住医改机遇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 2000年
- 苏永忠柯维旭刘文浩廖绮丽
- 关键词:医院改革医德医风医院管理
- 白血病合并感染91例临床分析
- 1997年
- 苏永忠卢素春
- 关键词:白血病
- 免疫球蛋白对小儿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 1998年
- 郭光华苏永忠何红燕马廉蒋学武申济奎陈根本
-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疗法化疗儿童
- 血浆置换术成功救治百草枯中毒的护理技术分析被引量:5
- 1999年
- 百草枯又名“克无踪”(gramoxone),为农作物杂草的除草剂,易溶于水,有腐蚀性,毒性强,除草效果极佳,近年来在农村各地应用广泛。本品若口服后,除引起消化道糜烂、出血外,还损害多个重要脏器,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无特效解毒药,常规治疗效果极差,...
- 陈惜遂刘元生郭光华卢锡芝苏永忠卢素春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血浆置换术护理
- 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过程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变化规律。方法 对 7例资料完整的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常规及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1~ 2周骨髓呈极度抑制 ,第 3周出现恢复征象 ,5~ 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在预处理后明显下降 ,随着造血功能恢复而逐步回升 ,早于粒细胞数 ,血小板数回升。结论 预处理后 1~ 2周时骨髓极度受抑 ,巨核系恢复较慢、预防出血措施应持续至 5~ 6周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变化与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出现时间较早 。
- 刘元生苏永忠蔡应木郑庆棠卢素春
-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平均血小板体积造血功能重建
- 一种可折叠的病人坐浴椅
- 一种可折叠的病人坐浴椅,包括折叠式椅架、靠背、坐浴垫板和坐浴盆,折叠式椅架包括多个椅腿,靠背和坐浴垫板安装在折叠式椅架上,坐浴垫板上设有与坐浴盆大小及形状相匹配的通孔,坐浴盆处于坐浴垫板下方,并且坐浴盆上端的开口与坐浴垫...
- 陈惜遂苏永忠江美銮
- 文献传递
- 年龄分层下269例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按年龄分层的青年组(年龄≤40岁)与中老年组(年龄>40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269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因突变情况、初诊时外周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等。结果: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青年组患者三阴性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且青年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相对更低。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表达阳性率(80.65%)总体较国内外其他研究报道偏低。青年组PV患者JAK2V617F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且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低于中老年组。所有PV患者中均未检测到CALR及MPL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仅1例发病年龄<40岁;91.67%的患者表现有脾脏肿大,比例高于ET和PV患者。随访发现1个确诊家族性MPN家系和1个疑似家族性MPN家系,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8岁,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二代基因测序检查,处于动态随访中。结论:年龄是MPN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年龄和类型的MPN患者在基因突变、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罹患血栓事件、脾脏肿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家族性MPN患者存在发病年龄逐代年轻化趋势。
- 陶红芳赵一帆冯志金邢学仰吴禹宏陈芾珩苏永忠
- 关键词:JAK2V617F突变
- 死亡结构域沉默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死亡结构域沉默子(SODD)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凋亡调控基因,在细胞表面死亡受体配体凋亡途径中主要起负调节作用。研究证实,其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凋亡途径受抑制,进而表现出化疗耐药。本文就SODD在凋亡途径中的作用、肿瘤中的表达以及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研究等作一综述。
- 纪少娜苏永忠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