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松
- 作品数:79 被引量:169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3例和持续性心房颤动6例)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术前准备、标测及消融方法、手术结果、术后治疗和随访。结果消融终点为Lasso标测的所有肺静脉均达到完全电学隔离,若消融结束后心房颤动仍未终止,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39例患者共完成78条环形消融线,肺静脉完全电学隔离率为93.6%(73/78)。手术操作时间为(245±56)min、X线曝光时间为(46±15)min。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3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6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其中3例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后无发作。射频消融术后总成功率为84.6%(33/39)。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胡雪松裴晓阳徐亚伟于学靖张新霞颜雯闵敏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 缬沙坦对心房颤动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或阻滞心房颤动进程的可能机制。方法心房颤动组27例,属NVAF。再分为缬沙坦组13例,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14例,不服用任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窦律组为同期入院呈窦性心律人群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MMP2和TIMP2,记录心房颤动的复发率。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清MMP2明显高于窦律组;血清TIMP2较窦律组低。治疗3个月后,缬沙坦组血清MMP2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降低;而血清TIMP2较治疗前水平增加。血清MMP2与左心房直径呈正相关。结论NVAF患者血清MMP2水平较高,缬沙坦组可降低血清中MMP2,升高血清TIMP2,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改变MMP2和TIMP2参与心房重构。
- 胡雪松潘莹张国良裴晓阳张新霞
- 关键词:心房颤动基质金属蛋白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心房重构
- 永久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归纳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3年11月住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的49例患者随访资料.
……
- 胡雪松许香广张新霞黄建平张东辉李涛
- 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对ACS患者APN和hs-CRP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7 d后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30例ACS患者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观察组,以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浆APN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ACS患者血浆APN和hs-CRP水平之间呈负相关;观察组经阿托伐他汀20 mg/d短期治疗后,血浆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阿托伐他汀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可升高血浆APN水平并降低血浆hs-CRP水平,可能通过降低斑块内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预后;阿托伐他汀20 mg/d早期强化治疗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 胡雪松吴泽彬许香广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
- 双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 2004年
- 目的观察双室同步起搏治疗扩张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 胡雪松许香广张新霞黄建平张东辉吴剑胜
- 涂层支架局部导入c-myc反义核酸防治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局部导入c-m yc反义寡核苷酸的可行性及对新生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携带c-m yc反义寡核苷酸的国产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置入兔颈动脉(n=16),在术后7、14、30、90 d处死动物行HE和W e igert染色,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c-m 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n=16)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观察时间延长两组新生内膜面积和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呈持续增加趋势,且不同观察时间点给药组新生内膜面积和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01)。c-m yc免疫组化染色给药组为弱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为阳性。14 d时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呈过渡型改变。结论:国产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可携带c-m yc反义寡核苷酸于兔颈动脉局部,并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提示支架可作为局部给药防治再狭窄的工具。
- 黄建平张新霞胡雪松魏文斌张焕基李松吴剑胜
- 关键词:寡核苷酸类反义基因MYC基因疗法
- 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进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冷冻消融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在Lasso标测电极指导下了,用Arctic Circler冷冻消融导管在肺静脉开口附近进行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直至肺静脉电位消失。1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10例术中维持窦性心律,3例术中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但均能自行终止。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例于冷冻消融进行中终止心房颤动,1例未能在消融治疗中终止,在消融完成后行体外直流电复律1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消融成功率为93.3%(14/15)。共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的54根肺静脉进行了电隔离,其中36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次~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8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术中、术后均无急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0个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4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4例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 裴晓阳胡雪松徐亚伟于学靖邓卫萍张新霞颜雯闵敏
- 关键词:冷冻消融心房颤动肺静脉
- 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MMP-2与TIMP-2水平的影响
-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NVAF患者(房颤组)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缬沙坦80mg Qd)15...
- 裴晓阳胡雪松潘莹颜雯闵敏张新霞张东辉
- 文献传递
- 血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为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 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例组 )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5 0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4 2例患者 ,72例健康人 (对照组 )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 Ig G、Ig M抗体滴度。结果 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 30 .6 0 %、86 %、88.1% ,其中既往感染率分别为 30 .6 %、6 2 .0 %、71.4 % ,急性感染率分别为 0 %、2 4 .0 %、16 .7% ;总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及急性感染率病例组明显增高 (优势比分别为 15 .15、4 .4 7、18.4 8,可信区间分别为 6 .9~ 33.2 9、2 .31~ 8.6 7、2 .4 1~ 14 1.73)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各亚组血清肺炎衣原体 Ig G抗体平均几何滴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Ig M抗体病例组仅 4例阳性 ,对照组无 1例阳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平均几何滴度及感染阳性率差别均无明显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及血清肺炎衣原体平均几何滴度均较高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构成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 ,但抗体滴度与病情的进展无明显关系。
- 李涛吴正林许香广张国良黄建平胡雪松李松吴剑胜方卫华
-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急性冠脉综合征
- 血管内超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了解病变特点,指导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随访6-14个月,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同期非IVUS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对比。结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IVUS检查对可疑血栓病变、内膜溃疡、偏心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用IVUS检出的平均病变长度长于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生与IVUS检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IVUS组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心血管病再住院、再狭窄、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心血管死亡两组无差别。结论IVUS能精确分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病变特点,可以指导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改善短期和长期预后。
- 吴剑胜黄建平胡雪松张新霞李松张东辉许香广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