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群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水稻生长
  • 1篇水稻生长发育
  • 1篇突变体
  • 1篇籽粒
  • 1篇硒肥
  • 1篇硒含量
  • 1篇苗床
  • 1篇苗期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SATIVA
  • 1篇ORYZA

机构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篇胡群
  • 1篇曾生元
  • 1篇顾铭洪
  • 1篇李敏
  • 1篇魏海燕
  • 1篇严长杰
  • 1篇孟庆彩
  • 1篇郭旻
  • 1篇龚志云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一个水稻动态窄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定位被引量:12
2010年
叶片形态是作物的重要性状,阐明控制作物叶片形态的遗传机理有助于在作物育种中性状的改良,提升作物的产量潜力.本研究通过辐射获得一个水稻动态窄叶突变体(暂命名为dynamic narrow leaf1,dnl1).形态鉴定表明,与野生型品种93-11相比,dnl1在苗期叶片显著变窄、变短,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同时,dnl1抽穗期延迟,株高变矮,籽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窄叶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初步定位表明Dnl1位于第1染色体长臂的d15和d20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9和2.2cM.进一步利用已经公布的SSR标记和发展的STS标记将其定位于STS标记M1-Z47和M1-Z42之间,与d17,M1-Z41,M1-Z43及M1-Z49共分离,物理距离为172kb,为克隆Dnl1奠定了基础.
曾生元郭旻李敏孟庆彩胡群龚志云顾铭洪严长杰
关键词:SATIVA基因定位
苗床施硒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籽粒富硒的影响
2024年
以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于苗期应用新型包膜缓控释硒肥,设置2种硒肥施用方式[基质土混拌硒肥育秧(基质土处理)和基质块下撒施硒肥育秧(基质块处理)]、4种硒肥浓度(15、30、45、60 kg·hm^(-2))及不施硒肥对照(CK)处理,测定秧苗素质、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等相关指标,研究苗期一次性于秧盘内基施缓释硒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籽粒富硒的影响,探究新型硒肥简化施用方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秧苗成苗率随硒肥施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基质块处理成苗率均显著高于基质土处理。施用硒肥后,盘结力则随成苗率的下降而降低,秧苗其他素质随着硒肥浓度的上升而增加。2种育秧方式下秧苗中硒积累量较CK显著增加,60 kg·hm^(-2)硒肥处理较15 kg·hm^(-2)硒肥处理秧苗硒积累量分别提高67.53%、84.49%。与CK相比,硒肥处理秧苗漏插率增加,产量分别降低1.06%~16.27%、1.35%~3.35%。2种育秧方式下施用硒肥处理籽粒硒含量较CK分别增加46.63%~223.71%、62.38%~249.89%,最大值分别为127.09、139.50μg·kg^(-1);同一硒肥浓度下,基质块处理籽粒硒含量均高于基质土育秧处理。综上,基质块下撒施硒肥可在保证秧苗正常成苗且稳产的情况下实现籽粒中硒的富集,是一种可行的苗期简化施硒方式。
邱学虎胡曾友许方甫刘国栋魏海燕朱盈胡群李光彦
关键词:水稻硒肥苗期生长发育硒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