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峥嵘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舒芬太尼
  • 4篇芬太尼
  • 3篇依托咪酯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腔镜手术
  • 3篇复合舒芬太尼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腹腔镜手术
  • 2篇依托咪酯乳剂
  • 2篇利多卡因
  • 2篇妇产科
  • 2篇妇产科腹腔镜
  • 2篇产科
  • 1篇电子胃镜
  • 1篇电子胃镜检查
  • 1篇心血管反应
  • 1篇血管反应
  • 1篇预防性镇痛

机构

  • 7篇汕头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胡峥嵘
  • 6篇魏兵华
  • 5篇谭江波
  • 5篇李长科
  • 2篇黄燕虹
  • 2篇王韶莉
  • 1篇范开明
  • 1篇詹潮勇
  • 1篇叶志刚
  • 1篇张少云
  • 1篇杨建华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艾司洛尔、利多卡因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利多卡因预防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0例、艾司洛尔组(B组)20例、利多卡因组(C组)2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C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比较3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5,10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各对应时点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结果:诱导后2min,3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各对应时间点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均较麻醉诱导前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3组各指标均较诱导前升高,而后随时间推移各组各指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但B,C组水平仍然低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和利多卡因均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黄燕虹魏兵华王韶莉胡峥嵘张少云
关键词:全身麻醉支气管插管利多卡因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与传统的丙泊酚乳剂复合芬太尼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两组苏醒及拔管时间、苏醒质量。方法10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择期患者,按入院时的单双号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依托咪酯乳剂+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并静脉持续微泵依托咪酯乳剂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丙泊酚乳剂+芬太尼全麻诱导并静脉持续微泵丙泊酚乳剂麻醉维持。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插管前5min(基础值,T0)、全麻诱导后2min(T1)、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5min(T3)、手术半小时(T4)、苏醒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0时无明显区别,但在T1、T2、T3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5.1±2.3)min、拔管时间为(8.1±2.4)min,对照组为(10.3±5.2)min、(12.8±2.3)min;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更安全可靠。
胡峥嵘魏兵华李长科谭江波
关键词:依托咪酯乳剂舒芬太尼妇产科腹腔镜手术
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清醒镇静镇痛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清醒镇静镇痛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组(SE组),各50例。P组:丙泊酚1.0~2.0mg/kg,E组:依托咪酯0.1~0.2mg/kg,DE组:舒芬太尼0.1μg/kg+依托咪酯0.1mg/kg。各组均以60秒匀速静脉推注完毕。检查中均视患者体动情况给予适量缓慢静脉追加注射丙泊酚0.25~0.5mg/kg或依托咪酯0.025.0.05mg/kg。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前、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记录定向力恢复时间、恢复质量及肌阵挛、心动过缓、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基础值比,P组T1、T2时点MAP、HR、SPO,下降明显,E组和sE组血流动力学明显比P组较平稳;三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者OAA/S评分结果比较,sE组和P组患者的神志恢复质量明显较E组好,患者术后嗜睡现象明显较少(P〈0.05),且恢复时间也较E组迅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出现肌阵挛4例,而sE组和P组均不超过2例发生,肌阵挛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清醒镇静镇痛用于无痛电子胃镜检查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胡峥嵘魏兵华李长科谭江波杨建华
关键词:舒芬太尼依托咪酯清醒镇静镇痛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适宜浓度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浓度。方法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液。S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液配方为0.1125%布比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C组(对照组)镇痛液配方为0.15%布比卡因100 ml。结果在第一产程中,S组完全无疼痛者明显比C组多(66.7%:33.3%)(P<0.01);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明显比C组多(76.7%:33.3%)(P<0.01),而中度阻滞者明显少于C组(20%:60%)(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第二产程在硬膜外持续输注0.1125%布比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输注0.15%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浓度。
范开明黄燕虹叶志刚王韶莉胡峥嵘
关键词:舒芬太尼布比卡因分娩疼痛
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肌间沟臂从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75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1.5%利多卡因麻醉)、罗哌卡因组(0.375%罗哌卡因麻醉)和甲哌卡因组(1.5%甲哌卡因麻醉),每组25例。比较3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运动阻滞时间和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结果: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比,甲哌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需用地佐辛镇痛3例;罗哌卡因组术侧上眼睑下垂2例、声嘶4例;甲哌卡因组声嘶1例。结论: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胡峥嵘魏兵华李长科谭江波
关键词:甲哌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且年龄60-79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ES组患者行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并持续静脉微泵依托咪酯麻醉维持,C组患者行丙泊酚+芬太尼全麻诱导并持续静脉微泵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围术期的血压和心率,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7、12、24、48、72小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麻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 0.05),且ES组心率明显高于C组(t=3.846,P=0.000),而插管后即刻ES组心率明显低于C组(t=3.547,P=0.001),ES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也低于C组(t=3.463,P=0.001).术后第1、7小时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12 h ES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t=3.257,P=0.001),其中ES组有8例出现术后认识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20.0%,C组共有11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不会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胡峥嵘魏兵华李长科詹潮勇谭江波
关键词:依托咪酯乳剂舒芬太尼妇科腹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防性镇痛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且行术后静脉镇痛的妇科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于切皮前静注右美托咪定;B组于术毕静注右美托咪定;C组切皮前和术毕均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镇痛药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S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h内镇痛药物追加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诱导前5min(TO)、切皮后5min(T1)、术毕时(T2)、拔管前5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min(T5)和拔管后15min(T6)各时点的MAP、HR、R、SpO2数值,并记录术后2、4、8、24、48h的Ramsay评分、VA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SpO,均〉98%,R均〉18次/分。A组术中镇痛药使用量明显少于B、C两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也明显少于B、c两组(P〈0.05)。与T0比较,A组T1时点、B组T3时点的HR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T4、T5时点MA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组比较,A、B两组术后48h内追加地佐辛例数明显较少(P〈0.05),拔管时SAS评分和在术后2、4h的Ramsay评分,以及术后2、4、8、24、48h的VAS评分明显更优(P〈0.05)。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C组发生寒战3例,尿潴留、便秘2例,恶心、呕吐4例,B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A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有利于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但与其术后镇痛相比,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可明显缩短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时间,且术后早期镇静效果明显更优,不良反应更少,恢复质量更好。
胡峥嵘魏兵华李长科谭江波
关键词:预防性镇痛妇产科腹腔镜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