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婵娟
- 作品数:58 被引量:1,018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本实验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两块连续(7年和11年)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四个不同施肥处理自2005年3月至9月七个月进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酶和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等微生物活性指标的测定,研究...
- 胡婵娟
-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土壤施肥措施
- 文献传递
-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年表气候信号的影响——以卧龙地区为例被引量:25
- 2011年
- 基于川西卧龙地区林线位置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树轮宽度数据,结合地面气象站和空间网格化气象数据,对不同去趋势年表对气候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去趋势年表的气候响应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前一年9月份、当年3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以及前一年10-12月份的降水、当年4月份和7月份的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正影响作用;前一年11月份到当年3月份的相对湿度,以及当年2-3月份和7-8月份的霜冻频率对树木生长的负影响作用。从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气候响应的异质性特征来看,保守曲线、67%样芯长度步长、60年步长和90年步长的平滑样条函数去趋势年表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气候响应也最明显,特征基本一致。30年步长的平滑曲线去趋势年表与其他去趋势年表的相关性较弱,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也明显较小。另外,未经去趋势处理的树轮宽度年表统计参量数值要明显高于去趋势年表,它与气候要素的相关特征也基本反映出川西卧龙地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基本特征。
- 李宗善刘国华傅伯杰张齐兵胡婵娟罗淑政
- 关键词:气候响应卧龙自然保护区
- 河南省重点生态区生态格局的评估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利用PSR框架模型,以河南省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和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为研究区域,从生态压力、现状和响应三方面计算了研究区域内71个县、区的生态格局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8个县区生态格局评价结果为良好级别及以上,32个县区处于生态格局较差水平以下,11个县区生态格局指数级别在中等级别。整个生态区生态格局西部山区整体状况较好,东部丘陵平原地带尤其市辖区大部分生态格局状况较差。
- 胡婵娟郭雷李双权刘鹏
- 关键词:地理国情生态压力生态现状生态响应
- 添加秸秆碳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原生动物丰富度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1年
- 为了研究引入秸秆碳源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病害严重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和原生动物的影响,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梯度的小麦秸秆添加量[CK(0 g.kg-1),1N(2.08 g.kg-1)、2N(4.16 g.kg-1)和4N(8.32 g.kg-1)],研究不同种植时间(6个月和4个月)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原生动物丰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原生动物丰富度有明显促进作用,添加的秸秆量越多,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不同秸秆添加量处理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原生动物丰度为:4N>2N>1N>CK。秸秆对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也有显著影响,在各处理中,鞭毛虫和肉足虫占有绝大比例,分别占总丰度的29.44%和66.19%,纤毛虫仅占4.37%。在相同添加秸秆量条件下,土壤原生动物丰度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在种植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秸秆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和原生动物总丰度相应增加。
- 张四海曹志平胡婵娟
-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碳温室蔬菜
-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_2释放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4
- 2007年
- 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签署提升了人们对全球变暖、碳循环的关注。土壤CO2释放作为土壤-大气CO2交换的主要途径之一,成为了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对1800~2155m海拔梯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进行研究,揭示了较小空间尺度上土壤CO2释放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机制。在研究区域内,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森林土壤CO2释放由(1.94±0.06)μmolm-2s-1逐渐增加至(2.22±0.07)μmolm-2s-1。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SOC)、全N、全P与土壤CO2释放呈显著正相关(n=14,P<0.05);土壤容重与土壤CO2释放速率呈显著负相关(n=14,P<0.05);土壤pH对土壤CO2释放影响不显著。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CO2释放产生影响,为了减少因子共线性影响,逐步降低因子维数,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揭示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SOC、全N、全P、容重6个因子的联合作用,其累积贡献率达到了57%以上;进一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土壤CO2释放沿海拔梯度分布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研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主导因子。
- 吴雅琼刘国华傅伯杰郭玉华胡婵娟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海拔梯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性质
-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以蟒沁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以蟒沁河流域为例开展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情况评估,通过收集标准实施以来2012~2017年流域断面数据、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及成本、产业结构、环境管理措施等资料及数据,研究分析了流域排污特征以及标准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保障情况等。结果表明,标准实施后大幅促进了流域污染物减排,改善了流域水环境质量,但由于污染源结构的变化以及水环境管理需要,结合流域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议开展标准修订工作。
- 郭雷胡婵娟张硌高红莉胡军周李洪涛
-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物
- 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及方法,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反应容器内污水的环境数据及水质数据,建模单元建立污水处理环境‑时间数据库,计算单元根据采集的当前污水处理环境数据及所述污水处理环境‑时间数据库,计算所述当前污水...
- 郭雷张硌胡婵娟高红莉胡军周李洪涛牛晓青
- 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河南省沿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22年
-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沿黄8市1县林地、草地、湿地、裸露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及2015—2019年的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发现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林地、草地、湿地及裸露地表的覆盖率分别为36.12%、2.61%、2.01%和0.56%。林地主要以阔叶林和阔叶灌木林为主,研究期间,针叶林、乔灌混交林、绿化林地和人工幼林面积有所增加,阔叶林与针阔混交灌木林面积有所减少;草地主要以高覆盖度草地为主,占草地面积的81.47%,研究期间,高覆盖度草地、绿化草地和护坡灌草面积有所增加,中覆盖度草地与牧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湿地中河流占整个湿地面积的97.63%,河流和水渠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裸露地以砾石地表为主,占整个裸露地的60%以上,研究期间,不同类型裸露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河南省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林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草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湿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下游河南段整体上高于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裸露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整体高于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林地和裸露地覆盖率整体有所降低,草地和湿地覆盖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 胡婵娟李双权郭雷杜军刘鹏任杰
- 关键词:地理国情生态系统地表覆盖生态现状
- 县域环境功能区划中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指数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指数是其区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针对县域环境功能区划中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指数计算中存在的相关统计数据缺乏,《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应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所需统计数据的获取途径及估算方法,并以汝州市为例,进行了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指数估算方法应用,对比汝州产业发展、环境状况,该方法总体符合汝州实际。
- 郭雷胡婵娟任杰陈盼盼
- 关键词:环境功能区划
- 河南省煤炭消费减量潜力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对河南省煤炭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开展了电力、焦化、煤炭、建材、钢铁、有色、化工等七个重点耗煤行业煤炭消费减量潜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采取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等措施,七个重点耗煤行业煤炭消费减量可有力支撑全省2020年煤控目标完成。基于此,从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增耗煤、削减非电行业用煤、提升电煤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提出河南省煤炭消费减量对策措施。
- 任杰钱发军刘鹏李双权胡婵娟张中霞
- 关键词:煤炭消费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