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蓉
-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5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白质脱髓鞘疾病,是非外伤性青、中年人群中致残的最常见原因[1]。临床特点是病灶播散广泛,病程中常有缓解复发的脑、脊髓和视神经神经损害。脊髓病灶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脊髓型多发性硬,
- 黄剑黄文良肖春蓉
- 关键词: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脊髓损害
-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5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目一次;对照组6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2组疗程均为21天,2组均不使用其他扩血管药、抗凝药及溶栓药治疗。但用降颅内压、降血压、抗生素及营养中枢神经药辅助治疗,比较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2组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O.01;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 黄剑肖春蓉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 检验科采血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 2023年
- 分析检验科采血存在职业危险,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 本次调研中,筛选本院2020.6-2022.6阶段的检验科采血员30人,分析其职业危害,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 经过调查数据分析,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三类:采血针刺伤、血液溅出、心理压力,采血员30人,25人被采血针刺中,占比为83%(25/30),15人有血液溅出情况,占比50%(15/30),20人出现心理压力,占比为60%(20/30),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采血职业危害事件中,被采血针刺中、心理压力情况占比较多;采血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30名采血员,10人血液溅出,8人马上清洗,占比27%(8/30);30名采血员,均穿戴手套、口罩,还有帽子操作,占比100%;25人以镊子处理锐器,占比83%(25/30);20人刺伤后,立即冲洗伤口,然后用2%聚维酮碘消毒伤口,并报科主任及院感科,24小时之内抽血化验及跟踪随访,接种疫苗,占比67%(20/30)。从上述数据可知,防护工作中,务必要穿戴口罩、手套、帽子。结论 检验科采血存在诸多的职业危害,需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提出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 肖春蓉
- 关键词:检验科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及治疗组(6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对照组60 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为9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肠溶阿司匹林,且出血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剑肖春蓉詹茜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疗效
- 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2010年收治的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时间误诊为眩晕症6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梅尼埃病2例);血管性头痛5例(其中紧张性头痛3例;偏头痛2例);脑膜炎2例;颈椎病2例;酒精中毒性脑病2例;脑梗塞2例;以头痛、呕吐伴肢体瘫痪症状为主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高血压病2例;以发热伴头痛、全身不适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结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细致而全面的体检及积极的腰穿脑脊液检查是避免误诊的主要手段,头颅CT应常规检查,减少误诊率。
- 黄剑肖春蓉王力陈家秀赵建华
- 关键词: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
- 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CI患者1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分别设为ACI组及对照组,检测其血清HCY和hs—CRP水平。结果ACI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ACI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一般ACI患者(P〈0.01)。结论HCY和hs.CRP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黄剑肖春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13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高压氧(HB0)联合药物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探讨临床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高压氧治疗脑梗塞患者为治疗组,随机选择内科常规治疗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纽(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内科常规疗法),其疗效、疗程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内科常规加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内科常规疗法;高压氧对脑梗塞患者各种功能障碍的恢复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一经确诊,应尽旱加用高压氧治疗。
- 黄剑江从兵肖春蓉黄文良
-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塞疗效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4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缓慢进展的退行性变。本病好发于颈髓和胸髓。SCD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14例SCD报告如下。
- 黄剑肖春蓉李志国章兴铭詹茜
-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磁共振成像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发生原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13例(65.O%),保守治疗7例(35.0%)。结果恢复良好7例(35.0%),中度残疾6例(30.0%),重度残疾3例(15.0%),植物生存1例(5.0%),死亡3例(15%)。结论DTICH多见于伤后72h内。脑挫裂伤所致的血管损伤、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是DTICH和迟发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TICH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 黄剑肖春蓉
- 关键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颅脑损伤颅内血肿
- 优质护理在采血中防范护理纠纷的干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研究优质护理用于采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4月~2022年8月采血患者80例。普通组(40例):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40例):优质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100.00%,与普通组的92.50%比较](p<0.05)。优质护理组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0.00%,与普通组的7.50%比较](p<0.05)。优质护理组的护理后的采血知识掌握评分更高[(91.62±4.12)分,与普通组的(80.69±3.06)分比较](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更低[(5.69±1.02)分,与普通组的(7.19±2.01)分比较](p<0.05)。优质护理组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更低[5.00%,与普通组的35.00%比较](p<0.05)。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对采血服务满意率更高[95.00%,与普通组的65.00%比较](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方案,用于门诊需采血的患者,具有更佳应用效果。
- 肖春蓉
- 关键词:采血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