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 作品数:68 被引量:32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学更多>>
- DCS及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1例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施行AO动力髁间套筒螺丝钉内固定或支持钢板内固定 ,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在 4~ 9个月内愈合 ,无明显内外翻畸形愈合患者 ,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临床优良率 81%。结论 :动力股骨髁螺丝钉及支持钢板是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术后不需外固定 ,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 曾时兴王义生周良安肖丹
- 关键词:手术方法DCS支持钢板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
- 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建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例寰枢椎不稳标本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采用螺旋CT扫描,通过工作站将扫描获得的图像导入计算机中,利用ANSYS8.0软件建立寰枢椎不稳三维有限元模型。给予模型加载不同边界条件,模拟寰枢椎的不同运动,分析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结果: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应力主要集中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根部。前屈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350×109Pa,前屈角度为0.7°;后伸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427×109Pa,后伸角度为1.2°;侧弯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为0.295×109Pa,侧弯角度为0.3°;旋转运动时,椎弓根螺钉根部的应力0.635×109Pa,旋转角度为0.8°。结论: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具有良好的术后即时稳定性。
- 尹东刘斌王巧民肖丹王义生张美超赵卫东
-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椎弓根螺钉有限元
- 前路微创OLIF技术的初步应用
- 目的 探讨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2-01至2016-7-20的21名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1年随访时下腰...
- 郑晓青顾宏林梁国彦李梦远梁昌详尹东肖丹昌耘冰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寰枢椎不稳Magerl固定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比较寰枢椎不稳采用Magerl固定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术后即时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方法8例寰枢椎不稳标本分别行Magerl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采用脊柱三维试验机Spine2000,分别给予屈伸、侧弯和旋转三种运动方向2.0N.m载荷,并用激光3D扫描仪记录,Geomagic Studio5图像软件处理得出寰枢椎的屈伸、侧弯和旋转的运动范围,分析寰枢椎不稳采用Magerl固定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即时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结果寰枢椎不稳Magerl固定后的屈伸运动范围为(7.55±0.76)°,侧弯运动范围为(1.57±0.07)°,旋转运动范围为(5.74±0.20)°;疲劳试验后屈伸运动范围为(10.12±0.66)°,侧弯运动范围为(5.63±0.31)°,旋转运动范围为(16.71±0.89)°。寰枢椎不稳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屈伸运动范围为(1.68±0.37)°,侧弯运动范围为(0.33±0.09)°,旋转运动范围为(1.74±0.16)°;疲劳试验后屈伸运动范围为(1.98±0.40)°,侧弯运动范围为(0.59±0.36)°,旋转运动范围为(1.97±0.13)°。结论寰枢椎不稳采用Magerl固定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均具有良好的术后即时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优于Magerl固定。
- 刘斌尹东肖丹王巧民赵卫东张美超
-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生物力学椎弓根螺钉固定
-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的疗效与安全性
- 目的 观察与评价使用内窥镜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应用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的26例L4/5节段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男14...
- 梁昌详昌耘冰郑晓青肖丹黄勇兄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AMI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于发病12 h内接受PCI治疗的22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组(n=56)与未发生组(n=164)。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临床资料、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MB亚型(creatine kinase 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相关变量对AMI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AMI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校准曲线及临床净收益。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血清NT-proBNP、hs-CRP、WBC、NEUT、cTnI、MYO、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
- 宋运远肖丹王小龙杨江永钟婉莹林树发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不良心血管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FNA治疗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65。98岁,平均81.3岁。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ⅡA型19例,ⅡB型13例,Ⅲ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1d,平均5.6d。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7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mL,平均60mL。38例患者术后获9—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术后10d发生头钉退出,于术后14d行内固定物取出及人工关节置换术,1例患者术后2个月由于再次跌伤致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而行长柄PFNA内固定外,其余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获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PFNA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选择。
- 林楚标黄海安陈利武林壁鸿肖丹
-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 关节镜下自体及同种异体髌韧带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及比较关节镜下自体及同种异体髌韧带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对58例外伤性膝ACL断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分别以同种异体骨-中1/3髌腱-骨(B-PT-B)复合物(异体组28例)及自体B-PT-B复合物(自体组30例)进行移植重建,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并对两组患者在肌力恢复、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评分、隧道扩大现象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关节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早期异体组肌力恢复较自体组为快。12个月时两组肌力恢复、膝关节功能评分、稳定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片均存在隧道扩大现象,异体组较自体组多见(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膝ACL疗效满意,应用方便,副作用少,是自体材料的良好替代物。
- 郑秋坚陈民刘斌肖丹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
-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Coflex^(TM)与Wallis临床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评价并比较CoflexTM和Wallis棘突间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腰椎管狭窄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43例采用CoflexTM系统棘突间固定患者中单节段41例,双节段2例;50例采用Wallis系统棘突间固定患者中单节段47例,双节段3例。分别采用下腰椎JOA评分系统、Oswestry残疾指数和VAS疼痛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CoflexTM平均手术时间64.55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1.82ml;Wallis平均手术时间82.71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9.66ml。术后与术前比较,下腰椎JOA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VAS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oflexTM与Wallis两种棘突间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 刘斌尹东王巧民昌耘冰詹世强曾时兴柯雨洪王义生肖丹
- 关键词:COFLEXWALLIS非融合棘突间固定
- 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结果分析
-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和Wallis植入适应证的扩宽和禁忌证相对缩窄的可行性,对比两种装置各自的优缺点及改良、研制新型装置的必要性。
- 梁昌详柯雨洪肖丹詹世强刘斌昌耘冰郑秋坚
- 关键词:COFLEXWALLIS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