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志蓬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肺癌脑转移患者MRI表现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研究肺癌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4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癌19例、鳞癌10例和小细胞肺癌14例。所有肺癌脑转移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DWI扫描和增强扫描检查,比较三种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脑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强化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扩散系数(rADC值)。结果腺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瘤强化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中单发病灶者占80.00%,明显高于腺癌、小细胞肺癌的31.58%、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中脑转移瘤Ⅰ级、Ⅱ级、Ⅲ级的比例分别为36.84%、31.58%、31.58%,与腺癌患者(分别为61.54%、28.57%、9.89%)和小细胞肺癌患者(70.11%、20.69%、9.2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ADC值、rADC值明显低于腺癌和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癌和鳞癌患者的ADC值、r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数目、大小、ADC值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脑转移瘤多为单发病灶,病灶体积较大,腺癌、小细胞肺癌多见多发病灶,病灶体积相对较小;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瘤在DWI图像中显示受限的比例多于腺癌、鳞癌。
- 郑穗敏翁志蓬欧建宏
- 关键词:脑转移瘤鳞癌
- 股骨头坏死介入术后骨髓水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介入术后骨髓水肿(BM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39例60髋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BME根据MRI表现分为0—2级。分别分析术前1级、2级BME患者介入术后1个月、4个月、7个月的BME构成率,并将BME分级与时间分期进行列联表资料的X^2检验、线性趋势检验以及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60髋中53髋出现BME,其中1级BME有24髋,2级BME有29髋。术前1级BME的不同时间BME构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4个月、7个月与术前的BME分级构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4个月与术后7个月的BME分级构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E分级与时间分期之间无线性变化关系(P〉0.05)。BME介入术后的平均秩次有变小趋势,术前、术后1个月、4个月、7个月分别为65、65、33、31。术前2级BME的不同时间BME构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1级BME经过介入治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BME的MRI评价选择在术后4个月较为合适。
- 吴庆德翁志蓬邹伟民胡春洪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介入治疗
- CT对脂肪肝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T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的脂肪肝患者20名作为病例组 ,健康人2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和B超检查。结果 :(1)CT对病例组的诊断正确率高于B超 (P<0.05) ;(2)CT对局灶型脂肪肝的诊断中 ,有2例误诊 ;(3)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肝、脾CT值分别为23.8±5.2、42.7±6.3、52.9±7.8、43.3±5.1,病例组肝CT值与对照组肝CT值及病例组脾CT值比较 ,P<0.05。结论 :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翁志蓬
- 关键词:CT值脂肪肝患者病例健康人正确率
-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8
- 2018年
- 目的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穿刺组,每组19例。内镜组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下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穿刺组为CT定位下行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肿清除率、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情况,评估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穿刺组[(90±10)%比(46±16)%;t=2.348,P<0.05],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19/19比14/19;χ~2=5.758,P=0.016),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穿刺组(0比4/19;χ~2=4.47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17例,穿刺组预后良好11例,预后良好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χ~2=4.866,P=0.027)。结论 3 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CT定位下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手术前定位。
- 伍学斌康强李敏曾胜田彭远强翁志蓬陈洪
- 关键词:神经内镜
- 用离子型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
- 2004年
- 我院自1993年开展CT检查以来,运用含碘对比剂进行CT增强扫描6527例次,其中运用离子型含碘造影剂行CT增强扫描4403例次,无一例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胡洁华刘杰明翁志蓬
- 关键词:离子型造影剂CT护理
- 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在中等量(30~60 m L)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自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应用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手术清除16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16例平均手术切口长度4.5 cm;手术时间(2.3±0.8)h;术中出血量为(90.5±12.4)m L;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为70%~80%1例,80%~90%者3例,90%以上者12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无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病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透明内镜导鞘联合神经内镜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直视下止血、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预后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伍学斌康强曾胜田温宝泉翁志蓬陈洪
- 关键词: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微创
- 子宫内膜癌的低场MRI诊断
- 1999年
- 本文分析5例子宫内膜癌低场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合文献复习。
- 翁志蓬黄超骏袁大森刘杰明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低场MRINMR成像
-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的应用被引量:37
- 2018年
- 目的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运用3D-Slicer软件对颅内血肿和头颅轮廓进行虚拟重建,运用手机Sina软件准确勾画出颅内血肿体表投影,设计合适穿刺路径,进而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并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18例病人均实现血肿体表定位,工作鞘均能穿刺至预设的血肿位置,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并完成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90%13例,>80%~90%3例,>70%~80%2例,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3%。无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肺部感染2例。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提供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术前定位。
- 伍学斌康强曾胜田彭远强翁志蓬陈洪林湘燕
- 关键词:神经内镜
- 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发现异常的患者9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先按照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CT联合SPECT异机显像。对比CT、SPECT骨显像与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结果:CT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灵敏度=87.67%,特异度=68.00%,准确度=82.65%,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65.38%。SPECT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灵敏度=82.19%,特异度=60.00%,准确度=76.53%,阳性预测值=85.71%,阴性预测值=53.57%。CT联合SPECT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灵敏度=93.15%,特异度=84.00%,准确度=90.81%,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80.76%。CT联合SPECT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方面均明显较单独性CT或SPECT检测效果更佳(P<0.05)。结论:CT联合SPECT骨显像较单独性CT或SPECT骨显像检查对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 覃晨斌陈凯潘石宏翁志蓬
- 关键词:CTSPECT骨显像
- 影像科病人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 2003年
- 目的设计一套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能完成影像科室日常资料录入、生成报告、资料查询及统计报表等工作的数据库系统。方法利用MicrosoftAccess2000软件,设计并完成影像科病人管理数据库系统。结果该系统已经在本院及国内25家医院使用,均反映该数据库功能完善,操作及维护简单,能满足影像科室日常工作的需要。
- 翁志蓬刘杰明何锦琼
- 关键词:影像科病人数据库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