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帅寒天
- 作品数:29 被引量:15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2020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复杂。2020年,国内外研究者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评估、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本文综述主要代表性成果。
- 罗帅寒天龙海陆前进
- 关键词:红斑狼疮生物制剂生物标志物
- 2016年皮肤病学研究进展回顾和展望
- 2017年
-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2016年我国皮肤病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皮肤科学整体实力也得到明显的提升。本文一方面从已经发表的论文中选择了能够体现2016年我国皮肤病学重要进展的研究,另一方面回顾了2016年国际皮肤病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2017年皮肤病学的发展进行展望。
- 罗帅寒天陆前进
- 关键词:皮肤病学皮肤科学
- 天疱疮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对天疱疮研究的深入,在桥粒芯蛋白抗体所致的免疫反应机制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新的发病机制,同时靶向治疗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天疱疮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药物的进展。
- 严汝帆廖洁月郭子瑜姚南周文玉罗帅寒天张桂英赵明
- 关键词:天疱疮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制剂发病机制
- 皮肤T细胞淋巴瘤生物免疫治疗新进展
- 2022年
-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行为和预后与其病理特征类似的结内淋巴瘤完全不同,因此治疗上也有其独特性,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皮肤局部治疗、全身化疗、生物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随着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单克隆抗体、检查点阻断剂等开启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新时代。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生物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 龙璇郭子瑜姚南周文玉罗帅寒天张桂英
- 关键词:皮肤淋巴瘤T细胞蕈样肉芽肿生物免疫治疗
- 特应性皮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近年来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系统用药和外用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生物制剂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已得到较广泛地应用。该文就特应性皮炎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毛梦平曹诚罗帅寒天龙海张桂英
- 关键词:生物制剂外用药
- 202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2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主要代表性成果。
- 罗帅寒天龙海陆前进
- 关键词:补体4烟酰胺
- Sweet综合征3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Swee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至2019年期间收诊的36例Sweet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3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50~60岁区间(27.8%)最好发,皮损多见于头面颈部(30.6%)、四肢(27.8%)、上肢(19.4%)及全身(22.2%)。有伴随症状者中发热(47.2%)和关节痛(19.4%)最常见。合并恶性肿瘤5例(13.9%),合并慢性炎症或感染17例(47.2%),合并糖尿病4例(11.1%),合并妊娠3例(8.3%)。临床最常误诊为多形红斑(11.1%)和过敏性皮炎(11.1%)。组织病理均表现为真皮乳头水肿,真皮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尘。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明显好转。结论:Sweet综合征男女发病比例接近相同,慢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临床容易误诊,全面评估患者系统性疾病以及准确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有助于早期识别并诊断Sweet综合征。
- 罗帅寒天张桂英
- 关键词:SWEET综合征病理状态
- 2019年寻常痤疮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5
- 2021年
-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重型或聚合型痤疮,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形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揭示了痤疮新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和易感因素,也有越来越多治疗痤疮的新药被开发出来.该文针对2019年寻常痤疮有代表性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罗帅寒天毛梦平龙海张桂英
- 基于标准治疗联合泰它西普治疗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估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2024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并使用标准治疗和泰它西普治疗的2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期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比较治疗4、12、24周时患者皮损、关节痛症状、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较基线期(0周)的变化。治疗前后补体C3、C4水平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泰它西普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5例SLE患者中,男3例(12.0%)、女22例(88.0%)。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2000评分,轻度8例、中度13例、重度4例。治疗前伴皮疹的11例SLE患者中,治疗12周时6例皮疹完全缓解。治疗前伴关节痛的7例SLE患者中,治疗24周时4例症状消退。在基线期及治疗4、12、24周,白细胞计数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0/25(40.0%)、0/24(0)、1/22(4.5%)、2/19(10.5%),血小板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25(24.0%)、3/24(12.5%)、1/22(4.5%)、1/19(5.3%),贫血患者比例分别为7/25(28.0%)、3/24(12.5%)、1/22(4.5%)、1/19(5.3%)。治疗前,25例患者中11例(44.0%)合并蛋白尿,治疗12周时伴蛋白尿患者尿蛋白定量水平[0.4(0,0.6)g/L]较基线[0.9(0.8,1.2)g/L]明显降低。治疗4、12、24周时SLE应答指数4(SRI4)应答比例分别为14/18、15/17、12/14。治疗4、12、24周时补体C3、C4水平显著高于基线(均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程、糖皮质激素剂量和用药前补体C4水平及抗核抗体滴度、SLEDAI-2K评分均未显著影响泰它西普疗效(12周时SRI4应答率)(均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与使用泰它西普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泰它西普对SLE患者的皮损和补体C3、C4水平及抗双链DNA抗体水平等方面均有改善作用,暂未发现用药前SLEDAI-2K评分、抗核抗体滴度及基线补体C4水平与泰它西普的疗效间存在联系,提示泰它西普是治疗SLE患者有
- 木葵郭慧文海泉龙海刘昱罗帅寒天黄馨周星雨肖嵘李亚萍
- 关键词:红斑狼疮生物制剂
- 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 2012年
- 共情(empathy)作为一种亲社会现象,引起了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兴趣。由于共情现象错综复杂,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各有侧重,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系统来归纳总结这些研究成果。这为各学科间分工合作与相互借鉴造成了困难。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与其他共情研究领域不同的是,它侧重于了解共情相关的脑区、结构基础、分子物质等形态和物质基础,旨在搭建一个从“心理现象”到“形态物质基础”的桥梁,为共情的深入研究提供更为有利的证据。本综述对共情的概念、共情的成分进行了介绍,并着重总结了近几年来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 周一王倩杨涛罗帅寒天李昌琪
- 关键词:共情脑成像催产素疼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