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心电
  • 3篇电图
  • 3篇心电图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脏
  • 2篇心肌
  • 2篇心脏起搏
  • 2篇心脏起搏器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动过速
  • 2篇起搏
  • 2篇起搏器
  • 2篇除颤
  • 1篇导管电极
  • 1篇电除颤
  • 1篇电极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多形性室性心...
  • 1篇心电生理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石镭
  • 7篇戚文航
  • 4篇方祖祥
  • 4篇龚兰生
  • 4篇龚镇楠
  • 4篇高蕴雅
  • 4篇孙友法
  • 3篇朱伯良
  • 2篇张觉先
  • 2篇钱剑安
  • 1篇蒋健
  • 1篇丁怀翌
  • 1篇吴春芳
  • 1篇吴立群
  • 1篇过鑫昌
  • 1篇史以珏
  • 1篇沈永初
  • 1篇王志刚
  • 1篇林淑英
  • 1篇蔡伟菁

传媒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起搏与心脏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89
  • 1篇198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能量心脏除颤及其机制探讨
1993年
在23只犬的114次低能量心脏除顫实验中观察到三种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变化:(1)立即恢复窦性节律;(2)出现粗颤或室扑,当再次发放除顫脉冲时,心室颤动被终止而转为窦性节律;(3)产生快速、高幅心室律,尔后恢复为窦性节律。实验中又观察到能量小于30J导管—心外膜除颤电极系统具有82.1%的较高的除顫成功率。低能量除顫未必可使全部心肌除极。以上两项实验结果可作为临界质量(引起顫动发生的一定的顫动心肌的量)除顫理论的问接证据。临界质量除颤理论提示:全部心肌除极不是终止心室顫动的必要条件。
龚镇楠高蕴雅朱伯良张觉先孙友法方祖祥石镭戚文航
关键词:心电图心室纤颤
洋地黄对病态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1989年
对20例病窦患者用心内调搏方法测定并比较静注西地兰0.5mg 前、后窦房结功能的窦性周期长度、SNRT、CSNRT、TRT,SRT 比值、SACT 及继发性抑制等指标。结果是注药前后各参数均值都无显著改变;其中6例在快速调搏中止后出现继发抑制现象,此6例中的6例周期长度呈成倍延长,注药后4例出现明显的抑制加重;1例 SACT 较前显著延长。提示通常治疗剂量洋地黄并不使病窦自律性抑制加重;对窦房阻滞者需在心内调搏测试后应用。
戚文航石镭潘懋然龚兰生
关键词:洋地黄病窦综合征心脏起搏器
低能量心脏除颤的实验研究
1992年
本研究用22只犬建立实验模型。除颤脉冲采用非周期性衰减波,通过四种不同的除颤电极系统向心脏发放:1.双极导管电极;2.多极导管电极;3.导管—杯状心外膜电极;4.导管一体表电极。共除颤151次,成功133次,其中小于30J(焦耳)的成功除颤93次。上述各种电极在除颤能量小于30J时以导管—杯状心外膜电极的除颤成功率为最高,达84.5%。测量9只犬的导管除颤电极心肌阻抗值为431±117(?)(欧姆)。研制了一种多道除颤信号的A/D、D/A接口,在微型计算机上进行了除颤脉冲的波形分析和除颤能量的计算等试验。
龚镇楠朱伯良高蕴雅张觉先成红兵朱懋森孙友法方祖祥石镭戚文航
关键词:微机接口
心内室颤的识别方法
1992年
心室纤维性颤动是一种最严重的异位心律失常,它往往是导致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室颤的治疗,电除颤的疗效最为肯定。电除颤又可分为体外除颤和体内除颤二种,其中体内除颤比体外除颤所需的能量小得多,只需25~60焦耳就够了。目前国外已有自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问世。这种除颤器是利用一根放置在心内的导管电极和心外膜电极作为放电脉冲的刺激电极,同时它们又是室颤讯号的接收电极,一旦室颤发生,且持续时间超过5~10秒种,被AICD感知后。
孙友法方祖祥高蕴雅龚镇楠石镭戚文航
关键词:异位心律失常电除颤识别方法导管电极心脏复律埋藏式
重度硫化氢中毒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抢救(摘要)
在偶然事故中,6人吸入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600mg/m3)引起严重中毒。5 人呈“卒中型”猝死,1人幸存呈“卒中型”中毒,抽搐深昏迷5小时,经人工呼吸, 气管切开,氧气吸入,呼吸兴奋剂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抢救,未能苏...
张文英余正田洪一珠徐鹏石镭史以珏蒋健
关键词:硫化氢中毒多脏器功能损害
文献传递
伴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附七例报告及随访)被引量:17
1994年
报道一组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正常QT间期伴极短联律间距为心电图特征;临床上有反复晕厥发作而无器质性心脏疾病证据;治疗上通常对Ⅰ、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无效而对维拉帕米治疗十分敏感。4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室速。1例心肌活检示非特异性心肌炎性病变。该类室速具有高度致命性,必须及时识别给予准确治疗,并需坚持服药。本组随访最长已7年半。本类室速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触发活动或钙离子流折返有关。
戚文航龚兰生石镭钱剑安
关键词:心动过速维拉帕米心电图
磁铁启闭式Burst固有频率起搏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研讨
1997年
应用心电生理方法,模拟磁铁启闭式短阵猝发刺激(Burst)固有频率起搏器对25例患者进行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疗效显著(93%)。
吴文静沈永初石镭
关键词:心动过速SVT心电生理学心脏起搏器
心肌梗塞急性期血浆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与死亡的关系
1989年
本文分析56例急性心肌梗塞存活者和11例死亡者血浆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含量的变化。发现死亡组的血浆血栓素B_2浓度与存活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组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浓度显著低于存活组、而存活组的血浆6-酮-前列腺素F_(1α)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蔡伟菁龚兰生丁怀翌吴春芳陈凤云侯国英林淑英过鑫昌石镭何静芳
关键词:前列环素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997年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吴立群戚文航钱剑安石镭龚兰生图1示患者自发室速和起搏标测的12导联心电图QRS形态我科于95年4月8日成功地进行了1例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发...
吴立群戚文航钱剑安石镭龚兰生
关键词: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右室
低能量心脏除颤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在 13只犬的低能量心脏除颤实验中 ,应用病理检查、除颤心电图记录以及除颤前后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CPK和CPK MB)测定三种方法探测心肌损伤。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见到 5只犬 (除颤 7~ 2 1次 ,能量 10~ 4 0J)电极处心脏轻度充血 ,2只犬 (除颤 9~ 2 0次 ,能量 2 0~ 5 0J)心肌苍白、心内膜附有血栓 ,6只犬 (除颤 7~ 2 9次 ,能量 10~ 60J)心内膜水肿、血栓形成、局部心肌断裂和退行性变、心肌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记录到 4只犬 (除颤 8~2 4次 ,能量 2 0~ 5 0J)除颤放电后ST段压低或ST段抬高心电图波形。测得 2只犬 (除颤 10~ 19次 ,能量 5~ 4 0J)除颤后CPK和CPK MB有轻度升高 ( 1只CPK由 10 4升至 110IU ,另 1只CPK MB由 4 7.1升至 60 .9IU)。本实验提示 :低能量心脏除颤可导致心肌损伤 ;损伤可能由热和电等因素造成 ;损伤程度与除颤能量和除颤脉冲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 ;损伤范围为局灶性且可能愈合。
高蕴雅龚镇楠朱伯良张觉先孙友法方祖祥石镭戚文航王志刚
关键词:心肌损伤病理检查心电图记录心肌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