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腺病毒-阴离子脂质体复合物的制备和体外表征
- 2012年
- 为了制备腺病毒-阴离子脂质体复合物(AL-Ad5),首先利用HEK 293细胞大量扩增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以氯化铯两步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再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壳蛋白免疫法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分别测定腺病毒滴度。以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处方和制备条件,通过钙离子融合法制备目标复合物AL-Ad5,以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法分别对其外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考察;并制备双色荧光标记的复合物,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该复合物被MDCK细胞摄取后的胞内定位,以考察阴离子脂质体对腺病毒的包合情况。结果表明,目标复合物分布均匀,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11±10)nm和(-41.2±2.2)mV。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表明,红色荧光标记的腺病毒和绿色荧光标记的脂质体在MDCK细胞内的定位一致。由此说明,阴离子脂质体能够较好地包裹腺病毒以形成腺病毒-阴离子脂质体复合物。
- 钟志容万瑜石三军张志荣孙逊
- 关键词:腺病毒激光共聚焦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凋亡、致瘤性的影响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能力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后两种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TRA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DAPI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B16F10细胞凋亡情况,JC-1染色实验检测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B16F10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情况,利用体内成瘤实验观察ATRA对B16F10细胞致瘤性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ATR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B16F10细胞和L929细胞增殖,但B16F1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L929细胞的存活率(P<0.05);分别以低、中、高3个浓度(6.25、16、40μmol/L)的ATRA处理细胞24 h后,显微镜下可见B16F10细胞在中浓度时呈凋亡样改变,高浓度时细胞基本死亡,丧失正常形态;而L929细胞形态仅在高浓度时发生显著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B16F10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在中浓度即受到明显抑制(P<0.05);继续以中浓度(16μmol/L)的ATRA作用B16F10细胞24 h,DAPI染色可见细胞核裂解,甚至可见凋亡小体;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凋亡率为(37.27±4.42)%;JC-1染色实验提示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给药后Caspase-9、Caspase-3显著被活化,活性分别增加了(1.54±0.00)、(3.09±0.01)倍(P<0.05);成瘤实验结果显示ATRA处理后的B16F10细胞致瘤性显著降低(P<0.01),甚至消失。结论 ATRA能显著抑制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并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活化Caspase-9、Caspase-3蛋白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抑制B16F10致瘤性。
- 郑先珍姚秋娥石三军李欣卢来春赵语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恶性黑色素瘤增殖凋亡致瘤性
- 莪达夏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藏药莪达夏水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达夏水提物处理MCF-7肿瘤细胞12、24、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光镜下观察MCF-7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凋亡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水提物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莪达夏水提物对MCF-7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且最高抑制率达62%,不同浓度的水提物作用细胞后可引起肿瘤细胞出现胞浆空泡和凋亡小体,低浓度的水提物处理细胞后,肿瘤细胞出现早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凋亡晚期的坏死细胞增多。结论莪达夏水提物可抑制体外培养的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 扎西东主芦殿香何满石三军索南卓玛俞科贤
-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
- 维生素C磷脂复合物及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考察被引量:6
- 2016年
- 采用磷脂复合物提高维生素C(1)的脂溶性和稳定性。以复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到1磷脂复合物(SPC-1)的制备工艺为:将投料质量比为12∶1的大豆磷脂和1溶于反应溶剂无水乙醇中,使1浓度为1 g/L,于45℃反应1 h。照优化工艺制备的SPC-1复合率高达92.5%。进一步采用紫外(UV)、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并考察了1及其复合物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1磷脂复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均比1原料药高。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基于SPC-1的固体脂质纳米粒(SPC-1-NPs),其包封率为(56.6±0.6)%,显著高于1固体脂质纳米粒(1-NPs)的包封率[(6.8±1.0)%]。体外试验显示,1原料药、SPC-1、1-NPs和SPC-1-NPs对黑素瘤癌B16F10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5.41、11.49、8.03和2.73mg/ml,可见SPC-1-NP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
- 姚秋娥石三军周敏卢来春赵语
- 关键词:磷脂复合物维生素C固体脂质纳米粒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体外抗肿瘤活性
- 固体脂质纳米粒用于肿瘤干细胞相关microRNA的体内递送
- 肿瘤在经过药物治疗后往往会复发,这种现象被认为与肿瘤干细胞(CSCs)有关,在大量的癌细胞被杀死之后,依然存在着极少量的肿瘤干细胞,这类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产生新的异质性癌细胞,从而导致肿瘤复发.
- 石三军张志荣孙逊
- 一种合成的纳米粒高分子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检测本实验室新合成的准备应用于静脉注射的系列高分子材料poly(ethylene glycol)-D,L-lactic and glycolic acid-poly(ethylene glycol)(mPEG-PLGA-mPEG,PELGE)以及由其制成的纳米粒对多种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利用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噻唑蓝比色法(MTT),不仅参照美国药典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进行评价,还根据该材料将来可能的应用领域,用Chang氏正常肝细胞株,原代人肾血管内皮细胞,原代人胚成骨细胞,原代人胚成肌细胞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结果表明该系列聚合物对L929细胞株24 h内和内皮细胞48 h内的毒性为0或Ⅰ级,即无细胞毒性,而对其它不同种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结论该材料具有应用于静脉注射的可能性。该实验为进一步的动物试验提供依据,同时为该新型材料应用于实际提供了前提检测方法。
- 聂宇段友容石三军张志荣李秀群
- 关键词:细胞毒性原代细胞静脉注射高分子材料
- 小分子干扰RNA-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制备包裹小分子干扰RNA(siRNA)-紫杉醇(PTX)的固体脂质纳米粒(SLNs)(siRNA-PTX-SLNs),考察其理化性质和包封率。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siRNA-PTX-SLNs;凝胶柱层析法分离SLNs、游离的PTX及游离的siRNA;HPLC法检测PTX的含量;荧光标记法检测siRNA的含量;测定粒径、电位,并在电镜下观察形状。结果 siRNA-PTX-SLNs中紫杉醇的包封率>96%;siRNA的包封率为56.65%±0.5%;SLNs的粒径、电位分别为155±0.23 nm、40±2.34 mV。结论成功制备了能同时有效包裹siRNA和PTX的siRNA-PTX-SLNs。
- 姚欣宇石三军孙逊
-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紫杉醇小分子干扰RNA高效液相色谱法
- 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考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制备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并考察其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并用单因素、正交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的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的外观圆整均匀,形态良好,包封率为80.15%±3%。体外释放的零级动力学方程为:Y=0.536X+20.431(r2=0.9814),132 h的累积释放率为92.01%。结论复乳法制备的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的工艺可行,包封率较高,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 左佼赵越张志荣李艳贞石三军龚涛
- 关键词:胸腺五肽多囊脂质体包封率体外释放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抗黑色素瘤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μg/m L)达沙替尼在24、48 h对B16F1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给药后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化程度。结果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达沙替尼能够有效地抑制B16F10细胞的迁移。分别以低、中、高3个浓度(6.250、12.500、25.000μg/m L)的达沙替尼作用于B16F10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核裂解,形成多个凋亡小体,凋亡率分别为(34.06±0.83)%、(50.24±1.66)%和(88.91±0.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沙替尼对B16F10细胞周期的影响较小,其中对G1期有微弱的阻滞作用。中浓度(12.500μg/m L)达沙替尼组能够引起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的增加,表明达沙替尼可能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通路引起细胞凋亡。结论达沙替尼能有效地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株体外增殖与迁移,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黑色素瘤药物。
- 李欣石三军周敏卢来春
- 关键词:达沙替尼黑色素瘤细胞迁移
- 氧化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对创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氧化锌/聚乙烯醇(zinc oxide/polyvinyl alcohol,ZnO/PVA)纳米纤维作为新型创伤敷料的可行性,考察其性能及对创伤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以溶液-凝胶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粒,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有氧化锌纳米粒(1%、3%、5%)的ZnO/PVA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交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锌纳米粒和纳米纤维进行观察,同时检测ZnO/PVA纳米纤维的透气性和吸水率,考察ZnO/PVA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建立大鼠皮肤创面模型,观察ZnO/PVA纳米纤维对创面的愈合作用。结果氧化锌纳米粒粒径为(64.69±20.47)nm,ZnO/PVA纳米纤维直径为(324.22±144.80)nm,纳米纤维直径较细且较为均一,交联效果明显;ZnO/PVA纳米纤维的透气性和吸水率均优于无纺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nO/PVA纳米纤维对金葡萄的抑制作用较强;1%的ZnO/PVA纳米纤维无细胞毒性;ZnO/PVA纳米纤维能够促进创伤愈合,其促愈合作用优于创可贴(P<0.05)。结论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ZnO/PVA纳米纤维透气性好,吸水性强,抑菌作用较强,作用安全,能够促进创伤的愈合,有望成为理想的新型创伤敷料。
- 胡敏李沉纹明月石三军李紫薇卢来春
- 关键词:氧化锌纳米粒聚乙烯醇静电纺丝创伤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