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剑宇

作品数:31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病原
  • 6篇病菌
  • 5篇药剂
  • 5篇红枣
  • 5篇斑病
  • 5篇病害
  • 4篇毒力
  • 4篇枣树
  • 4篇果实
  • 4篇黑斑
  • 4篇病毒
  • 4篇病原鉴定
  • 4篇病原菌
  • 3篇毒病
  • 3篇毒力测定
  • 3篇药剂筛选
  • 3篇棉花
  • 3篇花叶
  • 3篇根腐
  • 3篇根腐病

机构

  • 17篇新疆农业大学
  • 12篇阿克苏地区农...
  • 12篇新疆林业科学...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乌鲁木齐海关
  • 1篇阿瓦提县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1篇白剑宇
  • 10篇刘正兴
  • 6篇郭庆元
  • 5篇雷春军
  • 4篇崔燕华
  • 3篇史彦江
  • 3篇蒋丽煌
  • 3篇刘燕
  • 2篇吴正保
  • 2篇王登元
  • 2篇张新浩
  • 2篇罗达
  • 2篇刘荣森
  • 2篇孙卫中
  • 1篇张莉莉
  • 1篇徐金虹
  • 1篇宋锋惠
  • 1篇赵宗锋
  • 1篇罗青红
  • 1篇蒋腾

传媒

  • 10篇新疆农业科学
  • 7篇农村科技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技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检疫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在阿克苏的发生与防控
2013年
2013年4月16日,据乌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反映,在乌什镇农户种植的小麦上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小麦病害,据调查,发病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为9507(石冬8号)。
雷春军刘正兴蒋丽煌柯艳帕热提.艾山刘荣森白剑宇
关键词:小麦病害细菌性条斑病农业技术推广站小麦品种发病
枣树病毒病在新疆的分布、危害及其风险评估
2024年
枣树病毒病是在新疆红枣主产区发生的一种枣树新病害,主要危害枣树的果实和叶片,造成叶片黄化卷曲、果实畸形等症状。当前,枣树病毒病在新疆红枣种植区总体呈零星发生状态,发病枣园平均经济损失在10%~25%,重病枣园经济损失在80%以上,对新疆的红枣产业构成严重威胁,亟需对其在新疆的传播扩散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参照国际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结合新疆枣树种植情况、气候变化等,对枣树病毒病在新疆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枣树病毒病在新疆的风险评估值R为2.39,属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并结合新疆枣树病毒病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白剑宇刘保军王澍王权
关键词:风险评估
枣果霉烂病病原鉴定(一)——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几种曲霉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枣果霉烂病是枣果产后的重要病害,曲霉菌是枣果霉烂最重要的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对引起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报道甚少。明确新疆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种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方法】通过广泛采样、组织分离和回接证病对大量病样进行系统分离;对几种致病曲霉菌进行形态鉴定、分子验证及致病性比较。【结果】曲霉属真菌为枣果霉烂病的最主要病原;分离得到的大多数曲霉属的单孢分离菌株对枣果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致病的214个曲霉属单孢菌株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黑曲霉、黄曲霉、赤曲霉、赭曲霉和聚多曲霉;其中黑曲霉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结论】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曲霉有5种,其中黑曲霉为优势致病种。
沙娜瓦尔.色买提玉山江.买买提郭庆元白剑宇
关键词:曲霉病原鉴定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PCR-RFLP鉴定体系的建立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PCR-RFLP法对大豆根腐病的4种致病菌和3种非致病菌代表菌株进行分子判别研究。结果显示,7个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的rDNA-ITS序列片段长度为600900bp,除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和毛霉菌代表菌株DNA扩增出的rDNA-ITS片段长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菌株DNA扩增出的rDNA-ITS片段长度差异显著。因此各菌株通过PCR-RFLP法扩增出的rDNA—ITS序列片段之间的大小差异可将侵染大豆的各根腐病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初步区分开。而利用A/uI内切酶对各菌株的PCR产物进行酶切,依据酶切片段之间的大小差异,可进一步将7种菌株区分开,因此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大豆根腐病这种复合侵染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子判别具有可行性,同时也是建立作物根部复合侵染病害病原种类的分子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白剑宇白丽燕王登元赵宗锋郭庆元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病原菌
Emaravirus属新病毒:中国枣树花叶伴随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2016年以来,新疆阿克苏等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枣树病害,严重威胁当地及周边红枣产业。本研究旨在鉴定引起此次病害的病原,探究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为生物防治策略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发病植株进行小RNA测序以鉴定病原体;对新鉴定的病毒,通过RNAseq和反转录PCR获取病毒全序列;体外表达重组的病毒结构蛋白并制备特异性抗体,通过Western斑点杂交法在发病植株中确证病毒蛋白;收集发病区域的媒介昆虫,通过反转录PCR在昆虫体内检测病毒的基因组,鉴定可能的传毒介体。[结果]本研究鉴定一种新的欧洲山梣环斑病毒属病毒为新疆新发枣树病害可能的病原体,命名为中国枣树花叶伴随病毒(Chinese date mosaic-associated virus,CDMaV)。CDMaV是一种多分段单链RNA病毒,基因组由5条负义RNA组成;RNA1-RNA5大小分别为7160、2224、1230、1493、971 nt,每条基因组RNA的互补链包含一个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个蛋白,依次为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包膜糖蛋白、核衣壳蛋白和两个未知功能蛋白。在枣树寄生虫枣瘿螨体内扩增到病毒序列,表明该病毒可能以枣瘿螨为介体在枣树间进行传播。[结论]本研究为新疆新发枣树病害鉴定了相关病原体CDMaV,完成CDMaV全基因组测序,并鉴定枣瘿螨为可能的传毒介体。鉴定病原体和传播介体是建立病害防治方法的必要基础。
刘达白剑宇方荣祥张莉莉
关键词:病毒基因组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18年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确定枣黑斑病菌侵染动态监测和越冬场所。【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黑斑病菌的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 886 pg/μL,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症之前检测到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越冬场所进行检测与验证病果、病叶及冠下表层土壤是枣黑斑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结论】建立的枣黑斑病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可应用于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和越冬场所的监测与验证,为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白剑宇毕司进宋峰惠史彦江
关键词:分子检测
玉米感染RBSDV后基因差异表达特征及两种新病害研究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是我国部分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在我国主要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引起,其传播媒介...
白剑宇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灰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向日葵黑茎病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初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枣黑斑病是阿克苏地区红枣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准确鉴定病原,针对特定病原靶标进行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筛选高效、低毒防病药剂,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备选药剂。【方法】采用形态学、致病性试验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接合的技术准确鉴定病原,针对特定病原靶标,采用药剂抑菌圈实验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相结合方法,对15种杀菌剂进行筛选。【结果】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枣黑斑病病原被鉴定为Alternariaalternata;通过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比较实验,筛选出7种抑菌力较强的杀菌剂,抑菌半径在1.9~3.1cm,这7种药剂分别是25%吡唑嘧菌酯、50%氯溴异氰尿酸、80%乙蒜素、80%代森锰锌、40%氟硅唑、72%霜脲锰锌和50%乙嘧酚等7种药剂。7种药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25%吡唑嘧菌酯毒力最大,EC50值为18.48mg/L,其次为40%氟硅唑,EC50值分别为36.05mg/L。其它4种药剂的毒力大小依序为:50%氯溴异氰尿酸、80%代森锰锌、50%乙嘧酚、80%乙蒜素和72%霜脲锰锌。【结论】阿克苏地区3个县(市)发生的枣黑斑病致病病原主要为Alternariaalternata;毒力测定筛选出的7种药剂对枣黑斑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地差异,但对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为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的供试药剂。
白剑宇刘艳祥刘正兴崔燕华史彦江
关键词:红枣黑斑病病原鉴定毒力测定
新疆红枣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鉴定枣软腐病的致病病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原菌常规分离技术获取疑似病原物,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回接验证对病原进行鉴定;利用PCR技术获取病原菌的ITS基因的序列片段,通过与Gen Bank中已有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结合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实验验证,鉴定病原。【结果】新疆枣软腐病病原的形态学特征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相似。枣软腐病的病原与Gen Bank中已知的米根霉菌株的ITS序列显示99%~100%的相似性,在遗传进化树分析中并聚在同一组。【结论】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新疆枣软腐病病原被鉴定为Rhizopus oryzae。
白剑宇宋峰惠吴正保刘正兴崔燕华史彦江
关键词:RDNA-ITS病原鉴定
苜蓿根腐病多种病原菌的分子检测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各种病原菌在病株中的出现频率,以及单一病株受到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的情况,并为该病复合侵染规律及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报道的7种病原菌的7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新疆北疆主要苜蓿种植区采集的根腐病混合病样,及单一重病田分单株采集的根腐病病样进行PCR检测。【结果】新疆北疆主要苜蓿种植区根腐病病样中可检出的根腐病病原种类主要有5种镰刀菌和1种丝核菌;其中,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锐顶镰刀菌、茄腐镰刀菌、尖孢镰刀菌5种病原菌在病株样品中普遍存在,是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苜蓿根腐的主要病原菌;侵染根部的病原菌中以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为优势种群,侵染茎基部病原菌中以茄腐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为优势种群。检测结果还表明苜蓿根腐病病样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菌复合侵染的的比率达到83%。【结论】木贼镰刀菌、锐顶镰刀菌、茄腐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是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拟知孢镰刀菌是出现频率较低的次要病原菌;根部病斑与茎基部病斑中优势病原菌种类有所不同;田间病株中多病原复合侵染的情况非常普遍。
魏然郭庆元白剑宇张山河
关键词:苜蓿根腐病镰刀菌立枯丝核菌PCR检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