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华平
- 作品数:36 被引量:54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长期施肥红壤质量演变规律与复合调理技术
- 徐明岗王伯仁李菊梅曾希柏赵林萍高菊生蒋德元秦道珠陈福兴王水生申华平黄佳良文石林黄平娜孙小凤李冬初孙楠
- 该项目进行了红壤旱地施肥定位试验研究。取得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明确了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规律;明确了长期不同施肥红壤养分氮素、磷、钾素、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长期单一施用化肥红壤具有酸化的趋势;揭示...
- 关键词:
- 关键词:施肥
- 复混肥对席草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就复混肥对席草产量和品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席草专用复混肥对提高席草产量和品质效果显著。表现为席草分蘖苗数平均增加41 8%;席草植株针茎产量平均增产34 1%,且对牛毛毡、鸭舌草、稗草等恶性杂草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席草品质显著提高,植株茎针平均高度为112 3cm,比对照提高21 1cm,其中90~100cm席草茎针比例平均增加5 7%,101~110cm席草茎针比例平均增加11 3%,111~120cm席草茎针比例平均增加2 9%。
- 秦道珠李冬初黄平娜申华平曾月林
- 湘南红壤稻田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期对席草生长与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2001年12月至2002年7月在湘南红壤丘陵区第四纪红壤稻田进行了席草氮肥用量与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席草施肥方法以基肥+追肥效果较好,且追肥小量多次,效果最佳。氮肥用量以施尿素90kg/667m2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5 8%,效果显著。席草全生育期吸收养分以钾、氮为主,且前期需要量少,中后期需求量大,没有明显的吸收高峰期,对磷的吸收表现出平稳趋势。
- 秦道珠李冬初申华平黄平娜
-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席草养分
- 红壤旱地肥力退化与复合调理技术研究
- 曾希柏罗尊长李菊梅魏湘林高菊生李莲芳徐明岗孙楠彭志红王伯仁李明德白玲玉文石林申华平杨光立
- 该项目系国家和湖南省科技攻关、国家“863”和“973”计划等项目共同资助所形成的重大综合性成果。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南方旱地培肥与退化红壤修复等关键问题,采用“攻关-示范-推广”协调发展的技术路线,经...
- 关键词:
- 关键词:红壤旱地肥力
-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平衡
- 从1998年开始,在湖南祁阳进行定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红壤稻田氮素转化与平衡。试验设4个处理:①不施氮肥(PK),②化肥(NPK),③有机肥(M),④有机无机配合(NPKM,有机无机肥各一半);...
-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王伯仁申华平
- 关键词:氮素转化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
- 文献传递
- 控释氮肥对双季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78
- 2009年
- 为阐明控释氮肥的产量和生态效应,选用N 75和150 kg/hm^2两种不同用量的控释氮肥(日本Meister系列)和尿素对比,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早稻和晚稻田间试验,观测控释肥氮素田间释放规律及水稻的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氮肥S_9和LP_(70)(40%)+LPS_(100)(60%)的氮释放规律分别与早稻、晚稻氮吸收的规律基本一致,且氮累积吸收量与控释肥氮释放率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64和0.9968)。与N 75 kg/hm^2用量的尿素相比,早、晚稻施用相同量的控释氮肥分别增产3.6%和9.3%;有效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明显增加,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9.9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施用高氮(N 150 kg/hm^2)尿素的水稻产量与低氮(N 75 kg/hm^2)控释肥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施用控释氮肥N 75 kg/hm^2时,水稻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我国南方双季稻生产中一种高产高环境效益的施肥方式。
- 徐明岗李菊梅李冬初丛日环秦道珠申华平
- 关键词:控释氮肥早稻晚稻氮肥利用率
- 水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18
- 2002年
- 在田间条件下 ,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 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仅在分蘖—拔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 ,约占总吸氮量的 6 0 % ;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 ,分别占总吸氮量的 4 0 %和 2 4 %左右。早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可从分蘖期一直持续到抽穗期以后 ;而晚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仅在分蘖期 ,其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 5 5 %以上。在稻谷产量、稻草产量和干物质总积累量方面 ,两系杂交稻比其它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 ,分别高出 2 1% ,4 6 %和 32 % ;在这些方面晚稻比早稻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晚稻的磷钾养分 (尤其是磷素 )利用效率比早稻高 ,晚稻吸收较少的养分而生产较多的稻谷。相关分析表明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与稻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中后期的磷钾吸收多为奢侈吸收 。
- 邹长明秦道珠徐明岗申华平王伯仁
- 关键词:水稻养分吸收特性早稻晚稻磷肥
-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1
- 2005年
-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 高菊生徐明岗王伯仁秦道珠文石林申华平
- 关键词:水稻土壤肥力施肥方法物理性质
- 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连续26 a定位监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豆科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花岗岩的累计产量最高(158 504.6 kg/hm2),四纪红土次之(153 139.4 kg/hm2),紫色土最低(147 936.9 kg/hm2),且均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以NPK处理最高,OM次之,CK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花生)的经济性状(分枝数、饱果数、100果重)影响也较大,供试的3种土壤种植作物26 a后的杂草量(禾本科),以花岗岩母质最多,其次为四纪红土,紫色土无杂草。
- 高菊生孙楠秦道珠申华平孙玉桃谢慧兰
- 关键词:长期施肥典型红壤生土豆科作物
- 不同钾肥对赤红壤和水稻土中铅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赤红壤和水稻土上,施用4种钾肥(KH_2PO_4、K_2SO_4、KNO_3、KCl),在各为5种用量(K 0、60、140、240、360 mg/kg)条件下,小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及土壤溶液铅和植株吸收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红壤上KCl、KNO_3、K_2SO_4各处理土壤溶液铅的浓度均随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KCl最高用量(360 mg/kg)下土壤溶液铅增加最高,达106.9%,K_2SO_4(K)240 mg/kg水平下增加97.8%;水稻土上3种钾肥的情况与之类似,只是增加幅度略低,这可能与赤红壤具有较多的可变电荷和因其CEC较小而缓冲性也小有关。两种土壤施用KH_2PO_4下,随施入量的增加,土壤溶液的铅均显著减少;KH_2PO_4最高用量下,赤红壤和水稻土水溶性铅分别比对照减少45.0%和63.8%。另外,种植第2季作物后,施用KH_2PO_4,两种土壤溶液铅含量与植株茎叶和根系吸收铅浓度之间均表现为良好的正相关。
- 刘平徐明岗申华平宋正国杜文波
- 关键词:钾肥铅植物有效性赤红壤水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