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
- 作品数:33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90%66例,>80%10例,无再出血患者。ADL评分Ⅰ级12例,Ⅱ级34例,Ⅲ级26例,Ⅳ级4例。结论改良翼点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有利于保护神经和血管组织,缩短手术时间,可以获得满意的预后。
- 田飞陈文荣杨文鹏杨少锋李永生张增良
- 关键词:翼点锁孔入路外侧裂入路基底节区锁孔入路
-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细胞瘤病人再手术的效果.方法统计22例复发性胶质细胞瘤再次手术后存活期,其中多形胶质母细胞瘤3例,星形细胞瘤Ⅲ~Ⅳ级19例,与第1次手术间隔期平均为15个月,有2例病人接受3次手术.结果再次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12月,10例术后1个月患者功能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中全切肿瘤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相应组明显延长.结论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胶质瘤是可行的;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12月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可获得较好效果.
- 陈文荣赖存张增良郑伟武田飞
- 关键词:复发性胶质细胞瘤再手术治疗
- 复发性胶质瘤再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2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再手术前的功能状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及手术切除的程度与术后存活期等资料进行临床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二次手术前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病人(Kam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16月,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Karnofsky计分<60)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者平均生存期约17月,间隔时间小于半年者平均生存期约6月(P<0.01)。手术肿瘤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5月,次全切除者平均生存期约10月(P<0.05)。结论术前功能情况好,手术间隔时间大于1年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陈文荣赖存郑伟武田飞杨少锋张增良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复发性
- 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1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 1次栓塞成功9例,2次栓塞成功3例。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目前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最好方法。
- 郑伟武赵泽林田飞陈文荣
- 关键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2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 12例(100%)全切除,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微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 田飞陈文荣郑伟武李永生杨少锋张增良
-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鞍结节脑膜瘤
- 老年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0例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究老年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住院治疗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老年患者3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手术治疗,2组患者在接受各自治疗方法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患者良好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较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予以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 李永生郑伟武陈斌田飞
- 关键词:老年人
- 颅内动脉瘤与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A1/B关系的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与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载脂蛋白A1/B(Apo-A1/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Apo水平,并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清Apo-A1和Apo-A1/B水平降低,Apo-B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在Apo-A1、Apo-B水平和Apo-A1/B差、异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A1和Apo-A1/B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保护因素,而Apo-B是其危险因素。
- 杨文鹏田飞陈文荣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 手术放大镜辅助下颅脑损伤手术的体会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使用手术放大镜辅助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经验体会。方法对214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手术放大镜下颅脑创伤手术治疗。结果按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11例,中残53例,重残22例,植物状态17例,死亡病例(含自动出院死亡病例)11例。结论应用放大镜手术治疗颅脑损伤,视野清晰,安全可有效,可减少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等优点。
- 田飞陈文荣杨文鹏张增良
- 关键词:手术放大镜颅脑创伤手术治疗
- 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例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死亡因素和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0月死亡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结果:156例死亡病人中,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占首位;死于脑挫裂伤、脑肿胀、颅内血肿导致颅高压131例(84.0%);死于合并伤7例(4.5%),其中胸部外伤4例(2.6%),休克3例(1、9%);死于并发症18例(11.5%),其中多器官衰竭9例(5.8%),肺部感染6例(3.8%),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1.9%);入院时合并缺氧63例,合并休克34例,入院后合并高热70例,合并高糖6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与受伤原因、院前急救、伤情严重、二次损伤、合并伤、并发症等多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治疗、积极处理合并伤、预防并发症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郑伟武田飞张增良
- 关键词:颅脑损伤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眶内肿瘤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眶内肿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该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0例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长入鼻腔)。术后10例(11次手术)患者突眼症状及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均明显改善,眼睑及球结膜水肿明显缓解。无伤口或颅内感染,无脑脊液漏,无搏动性突眼或鼻塞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1例黏液样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复发,余病例均无复发,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眶内肿瘤与常规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等眶内肿瘤经颅手术入路及经眶前和眶外侧等入路比较,手术方法简便合理、微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外观效果好,符合显微神经外科的微创原则和要求。
- 田飞陈文荣杨文鹏杨少锋李永生张增良
-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眶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