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遵浦
- 作品数:29 被引量:166H指数:9
- 供职机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动脉硬化指数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18年
- 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动脉硬化指数(ASI)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5例RNS患者为A组,45例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SSNS)患者为B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C组。比较三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24 h尿蛋白、白蛋白(Alb)、ASI、脂蛋白a、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三组BMI、年龄、性别、T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lb、TC、LDL-C、HDL-C、脂蛋白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B组24 h尿蛋白、TC、LDL-C、脂蛋白a均高于C组,而Alb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三组ASI相比,A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I与24 h尿蛋白、脂蛋白a、TC呈正相关(P<0.05)。结论:24 h尿蛋白、脂蛋白a、TC等是导致RNS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导致其较SSNS患者及健康人群发生早、病情进展快。
- 袁立英赵瑾班遵浦罗亚丹喻海燕王朝晖陈晓农
-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体质量指数动脉硬化指数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少尿期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 2003年
- 班遵浦陈双华曹建林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低钠血症红细胞压积肾功能
- 终末期肾病患者残余肾功能对维持透析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透析开始残余肾功能对维持性透析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根据透析开始时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水平的不同分为A组[≤5 m L/(min·1.73m2),n=51]与B组[>5 m L/(min·1.73 m2),n=39]。观察2组患者肾功能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临床随访,观察2组患者5年内死亡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结果 B组透析前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蛋白及尿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均优于A组(均P<0.05)。末次随访中A组患者Hb、Alb水平明显低于B组,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均P<0.05)。A组5年内死亡率为43.14%,与B组的2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两大原因,分别占死亡人数的50.00%、33.33%。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开始残余肾功能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e GFR水平较低时,患者5年内死亡率较高,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营养状况较差易感染。
- 罗国鸿班遵浦陈彤廖效竹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残余肾功能预后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中脂代谢变化的临床观察
- 2005年
- 袁立英班遵浦江朝友
- 关键词:脂代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
- 高通量透析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及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的216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F,n=104)和低通量透析组(LF,n=112),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卡普兰-迈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生存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透析后,两组血清Cr、BUN、β2-MG、iPTH及CRP浓度均降低,HF组血清Cr、BUN、β2-MG及iPTH浓度低于LF组,HF组临床症状改善多于LF组(χ~2=5.782,P=0.016)。LF组死亡率高于HF组(χ~2=4.202,P=0.040),HF组累积生存率高于LF组(P=0.01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类型、心血管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Cr及β2-MG水平是影响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通量透析(HFHD)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毒素,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 班遵浦罗国鸿陈彤
-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中分子物质预后尿毒症
- 经肝素泵同步注入多巴胺预防透析低血压被引量:4
- 2003年
- 尽管近年血液透析(HD)技术和条件有很大改进,但低血压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我们从维持血管阻力的角度,设计了经肝素泵在HD中同步注入小剂量多巴胺的方法,观察其对血压、血流量、超滤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班遵浦何云绮
- 关键词:肝素泵多巴胺血液透析低血压终末期肾病
- 经肝素泵同步注入多巴胺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在血液透析中对血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经肝素泵血液透析中注入小剂量多巴胺6例(360透次),以常规血液透析7例(420透次)作对照,观察血流量,超滤量,透析中血压和透析后血压。结果 观察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观察组血流量和超滤量较对照组同类结果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经肝素泵同步注入小剂量多巴胺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预防透析低血压、提高血液透析效率的作用。
- 班遵浦何云绮
- 关键词:多巴胺血液透析低血压
- 经肝素泵同步注入小剂量多巴胺预防透析低血压的观察护理
- 2005年
-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迄今尚无较好预防方法[1].随着透析患者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在透析人群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2].我科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首次采用小剂量多巴胺经肝素泵随肝素钠持续、微量注入,在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疗效.我们将其相关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谢文娅班遵浦
- 关键词:透析低血压小剂量多巴胺观察护理
- 橙皮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橙皮苷(Hesp)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肾脏I/R(I/R)组和肾脏I/R+Hesp处理(I/R+Hesp)组;在机制探讨中给予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0.3mg/kg)进行干预。I/R+Hesp组在肾脏I/R术前连续3d给予Hesp(100mg/kg,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处理。采用右侧肾切除伴左侧肾血管结扎45min再灌注24h方法建立肾脏I/R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肌酐(Cr)与尿素氮(BUN)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损伤程度;TUNEL染色评估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及丙二醛(MDA)含量评估氧化应激反应。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I/R+Hesp组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Hesp组磷酸化(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Hesp组肌酐(Cr)、尿素氮(BUN)蛋白表达及肾小管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Hesp通过PI3K/AKT依赖性途径在I/R肾脏凋亡及氧化应激关键致病环节发挥保护功能。
- 陈彤班遵浦罗国鸿袁立英廖效竹
- 关键词:橙皮苷肾缺血再灌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衰患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3
- 2015年
- 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体内毒性代谢产物蓄积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1]。临床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衰竭,而肾衰竭可引起体内水潴留进而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该类患者对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不敏感,需要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主要是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的致病物质,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 班遵浦
-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致病物质毒性代谢产物酸碱平衡失调水潴留碳酸氢盐透析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