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英
- 作品数:48 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几种可能与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感染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为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粘液脓性宫颈炎(MPC)患者中几种可能与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我们用培养法和PCR法对65例NGU/MPC患者的生殖道标本和咽部标本作了生殖支原体(Mg)、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发酵支原体(Mf)的检测。发现生殖道Mg、Mpe和Mpi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1%(15/65)、12.3%(8/65)和1.5%(1/65);咽部Mg、Mpe和Mpi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6.2%(17/65)、15.4%(10/65)和1.5%(1/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Mg者占10.8%(7/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Mpe者占4.6%(3/65);未检出Mf感染者。结果表明,在NGU和MPC患者中,Mg、Mpe感染常见;Mg和Mpe可能通过性传播,并引起尿道炎和宫颈炎。
- 赖伟红王荷英施美琴薛华忠张传福姜文华王红春
-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艾滋病
- 麻风病患者经国产氟嗪酸治疗前后麻风菌活力的测定
- 1995年
- 为研究国产氟嗪酸对多菌型麻风患者的疗效,11例新发未治界线类偏瘤型(BL)/瘤型麻风(LL)和2例氨苯砜单疗复发BL/LL患者以国产氟嗪酸400mg/d治疗12周,有8例患者在疗前、疗后6、9和12周时分别取活检作鼠足垫接种以测定药物对麻风菌活力的影响。其中5例标本接种裸鼠,3例标本接种CFW小鼠。鼠足垫试验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疗前标本接种的裸鼠和大部分小鼠见有麻风苗繁殖,治疗6周或6周以上标本接种的裸鼠或小鼠均未见麻风菌繁殖。结果示国产氟嗪酸是一种较强的杀麻风菌药物,其疗效与国外文献报告相似。研究结果也为该药组成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 沈建平李文忠王荷英叶干运吴铁强周武庆王洪春魏万惠黄文标刘风梧张世保何兰奉
- 关键词:氟嗪酸麻风药物疗法麻风杆菌
- 人麻风杆菌在裸鼠中的增殖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0);而平行接种的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足垫平均菌量为3.68×10~?,表现为局限性增殖.麻风菌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数期明显延长.对裸鼠体内增殖的抗酸杆菌(AFB)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①不能在可培养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②吡啶提取试验失去抗酸性;③在鼠足垫试验中呈典型的麻风杆菌生长曲线,并对抗麻风药物如氨苯砜,利福平完全敏感。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裸鼠体内增殖的AFB是人麻风杆菌. 从受感染的裸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被感染了的麻风杆菌也能播散到其他脏器和非接种部位;又从接种麻风菌的足垫部位的组织切片中见许多大小菌团;呈现瘤型麻风病变. 上述结果证明了裸鼠实验麻风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对今后开展麻风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 王荷英叶顺章喻林冲施美琴卢婉乔唐美玉桑红桂
- 关键词:麻风杆菌增殖裸鼠
- 第26次美日麻风研究联合会议简介
- 1992年
- 1991年8月6~9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双方代表共50余人。我所徐可愚、王荷英、王晓红应邀参加。美方主席Brennan和日方主席Mori分别主持会议,报告论文四十多篇,其中有关麻风的约占半数,其他与结核有关。谨将有关麻风的内容归纳如下。对实验麻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研究表明,小鼠腹膜巨噬细胞(MAC)对麻风菌(ML)的吞噬作用可引起TNF的产生,ML量越高,TNF反应越大。分枝菌天然抗原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脂甘露聚糖(LM)
- 王荷英
- 关键词:麻风菌甘露聚糖肿瘤坏死因子多菌型抗原基因
- 用ND-O-BSA-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麻风杆菌IgM抗体的研究
- 1999年
- 目的 为了探讨感染麻风杆菌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变化情况。 方法 用ND O BSA ELISA检测了 5 0只未感染小鼠及 12 7只感染小鼠的IgM抗体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血清中IgM抗体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未感染正常小鼠 (P <0 0 1) ;未治疗组小鼠与治疗组小鼠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且不同抗麻风药物及同一药物不同剂量组之间抗体水平也出现明显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感染小鼠IgM抗体水平与菌负荷一致 ,并与感染程度和实际化疗结果相关。
- 王荷英张伟云吴勤学施美琴王红春陈祥生花菊香
- 关键词:分支杆菌麻风血清学IGM抗体
- PCR检验技术在性病临床标本实验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在性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CR与传统检测手段对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淋球菌以加多粘菌素的GC血液琼脂分离 ;衣原体用McCoy细胞培养 ;支原体用高效支原体培养基培养。PCR试验用基因释放剂作前处理 ,以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用PCR法检查淋病、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标本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比传统的培养法高 ,作PCR试验的标本取材要求不如作培养那样严格 ,但作PCR应使用正规的试剂盒、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防污染措施 ,否则极易引起交叉污染。结论 PCR检验技术在性病诊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对一些培养困难的病原菌 ,可在规范操作和标准化试剂盒的基础上逐步加以使用。PCR检测不宜用作判愈。
- 叶顺章王千秋王荷英李珊山张树文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
- 六种支原体在一般人群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存在情况的调查研究
- 本文对一般人群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在咽部和尿道中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及梨支原体的携带情况、致病范围、分布特点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对151个一般人群和6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咽部及...
- 王荷英叶顺章施美琴王红春
- 关键词:尿道感染支原体检测
- 文献传递
- 甲氟哌酸短程治疗MB麻风及随访的结果
- 1992年
- 用国产甲氟哌酸(PF)对14例新发多菌型麻风治疗6个月,临床、皮肤查菌、组织病理学和菌血症检查均有明显进步。对其中9例于治疗前后测定麻风菌的活力,显示治疗1个月有2例繁殖,2和3个月时则均耒见繁殖。2例BL分别治疗6和12个月停药,前者停药10个月、后者停药4个月随访时病情恶化,提示治疗不足或有产生耐PF菌株的可能性。
- 李文忠叶干运沈建平王荷英黄文标刘风梧苗宇培冉顺鹏罗鹏华朱崇泉吴国沛
- 关键词:麻风菌甲氟哌酸多菌型短程治疗组织样麻风瘤
- 国产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对裸鼠体内麻风菌的影响
- 1998年
- 用裸鼠实验麻风模型,以动力法投药105天,观察了0.02%和0.04%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MINO)的抗麻风菌活性,并同0.02%进口 MINO 和0.02%RFP 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MINO 的疗效基本一致,而且提高剂量,其抑制麻风菌的作用增强。在停药早期,以0.04%MINO 组疗效最佳,显示有部分杀菌活性,但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RFP 比 MINO 的抗菌活性稳定而持久。
- 王荷英李文忠沈建平主红春施美琴
- 关键词:裸鼠麻风菌二甲胺四环素
- STD患者中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 目的为了解STD患者中感染生殖道支原体(Mg)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的STD门诊部收集451例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作了Mg检测.标本接种于改良的SP-4培养基,作Mg分离培养,并同时用聚合酶...
- 王荷英施美琴叶顺章赖伟红张传福姜文华薛华忠王红春
-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传播疾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