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78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 为了解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损害情况,解决治疗问题,本文对经肝穿刺活检的500例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与病理结果进行了分析。 王艳丽 甘巧蓉 蒋晓织 姚履枫关键词:肝脏损害 肝穿刺活检 乙肝病毒携带者 文献传递 前列腺素E_1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前列腺素 E1 ( PGE1 )和凯时注射液 ( L ipo PGE1 )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并探讨对策。 方法 将 67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凯时注射液 ( L ipo PGE1 ) ;治疗组 4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腺素 E1粉针剂 ( PGE1 )。 结论 凯时注射液 ( Lipo PGE1 )因其制剂的独特优点 ,其不良反应比 PGE1 明显减少 ,用药时间延长 ,取得更好的疗效。 卢霞凤 王艳丽 郑玲关键词:重型肝炎 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九例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支持作用.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9例急需进行肝移植的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以纠正内环境紊乱,使患者顺利度过待肝期.结果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后,9例患者的胆红素总量和胆汁酸总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总量、胆碱脂酶及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9例等待供肝时间为7~10 d,均成功接受肝移植.随访至今,存活7例,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1年,2例分别于肝移植术后4、5 d死亡.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对等待肝移植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有一定的过渡支持作用. 潘晨 潘凡 苏怡洲 林明华 王艳丽 江艺关键词:肝移植 肝炎 活血化瘀法治疗亚急性重型戊型肝炎34例 被引量:2 2007年 近年来,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而重型戊型肝炎又以老年人多发,本病病情重,疗效差,无特效药,预后凶险。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分析了我院2002年-2005年收治的60例亚急性重型戊型肝炎34例,应用活血化瘀法及综合治疗手段所取得的较好疗效。 李芹 曹文瑜 王艳丽关键词:戊型肝炎 活血化瘀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0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2组ALT、AST、血清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8周时,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两者合用具有较强的降转氨酶作用。 王艳丽 郑磊 姚履枫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门冬氨酸钾镁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年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10,IP-10)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浓度,探讨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Real-time PCR方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组患者和60例普通肝病组患者的血清、肝组织中IP-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中IP-10表达阳性率。结果在肝源性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IP-10的浓度为(239.54+28.60)pg/mL,明显高于普通肝病组的(205.34+26.95)pg/mL(P<0.05);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组织中lg IP-10与lg GAPDH比值为0.55+0.92,也明显高于普通肝病组的0.26+0.64。免疫组化法检测肝源性糖尿病组肝组织IP-10阳性率30%明显高于普通肝病患者11.7%(P<0.05)。结论 IP-10高表达可能通过炎症机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系。 刘晓燕 吕勇 王艳丽 朱金照 崔永良 熊伟 韩荔芬关键词: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肝源性糖尿病 炎症趋化因子 IL-8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IL-8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浓度,进一步探讨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关系。方法应用ELISA、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及60例普通肝病患者(每组均包括30例普通肝炎患者和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IL-8浓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LISA、Real-time PCR、免疫组化3种方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及60例普通肝病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IL-8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刘晓燕 崔永良 王艳丽 朱金照 熊伟 吴旭伟 韩荔芬关键词:IL-8 肝源性糖尿病 炎症因子 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0例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进行肝穿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浆PT值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随着炎症程度加重CHE逐渐下降,PT逐渐延长,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HBeAg阴性患者的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都较HBeAg阳性患者重,病理诊断G4,S4级所占比例高达34.8%;HBeAg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和拷贝数高于HBeAg阴性者,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PT等指标是反映慢性HBsAg阳性携带者病理损害良好的实验室指标,临床定期检测对判断肝组织病理分级与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王艳丽 甘巧蓉 蒋晓织 姚履枫关键词:肝组织病理 血清生化指标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e protein 10,IP-10)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Real-time 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及60例普通肝病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IP-10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ELISA法检测血清中IP-10的表达水平为(239.542±28.60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5.341±26.952)pg/ml(P<0.05);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P-10 m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IP-10表达阳性率,肝源性糖尿病组为30.0%(18/60),高于普通肝病组的11.7%(7/60)(P<0.05)。结论 IP-10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有着高水平表达。 刘晓燕 吕勇 王艳丽 朱金照 崔永良 熊伟 吴旭伟 韩荔芬关键词: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肝源性糖尿病 炎症因子 251例原发性肝癌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简称PH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分析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胃癌。PHC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肝癌与肝炎病毒感... 卢霞凤 郑玲 王艳丽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PHC AFP 肝炎病毒感染 HBEAG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