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翠 作品数:21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细胞增殖抗原-67、细胞角蛋白19、人类骨髓内皮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和半乳糖凝素-3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亚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组织学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细胞增殖抗原-67(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人类骨髓内皮细胞(HBME-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CD56)和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的表达率。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科诊断为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302例PTC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不同类型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布及Ki-67、CK19、HBME-1、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经典PTC与滤泡性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χ^2=6.751,P<0.05)、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8,P<0.05);经典PTC与乳头状微癌的肿瘤直径(χ^2=39.012,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χ^2=15.658,P<0.05)、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73,P<0.05);滤泡性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微癌的肿瘤直径(χ^2=19.197,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χ^2=7.076,P<0.01)、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0,P<0.05)。经典型PTC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率分别为3.8%、100.0%、33.7%和96.2%。滤泡型乳头状癌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表达率分别为2.0%、99.0%、29.7%和95.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Ki-67、CK19、CD56和Galectin-3的表达率分别为0.0%、97.8%、33.7%和93.5%。HBME-1在不同组织学亚型的PT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6,P<0.05)。进一步比较不同组织学分型的HBME-1发现,经典PTC、滤泡性乳头状癌及乳头状微癌与其他乳头状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χ^2=10.181、9.901、7.313,P<0.05)。结论在PTC患者的诊断中,联合应用Ki-67、CK19、HBME-1、CD56和Galectin-3将有助于新疆地区PTC的诊断。 曹燕珍 郭云泉 王翠翠 胡佳捷 李鸿涛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角蛋白19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观察4例肝EH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EH镜下肿瘤细胞为上皮样、梭形或多角形,呈条索状、小巢状生长,或在血管内呈乳头状生长,部分瘤细胞胞质空泡化,内含红细胞;核分裂像罕见,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胞界不清,间质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D31、CD34、Vim阳性。结论肝EH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影像学易误诊,需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确诊。 周梅 李景英 白靖平 赵峰 王翠翠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基于CBCT的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比较 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 比较基于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下热塑膜联合乳腺托架固定和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固定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该院乳腺放疗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3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塑膜联合乳腺托架组(A组,15例)和真空垫联合乳腺托架组(B组,1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CBCT在第1次治疗前及以后的每周进行1次摆位验证,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 A组左右(X)、头脚(Y)、腹背(Z)方向误差值分别为(1.07±1.66)、(0.51±1.74)、(0.68±1.70)mm,B组分别为(1.95±2.27)、(2.03±2.72)、(1.61±2.44)mm。A组在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值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08;t=-4.08,P=0.001;t=-2.72,P=0.007)。结论 基于CBC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使用热塑膜联合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技术摆位精度更高。 唐成琼 王翠翠 刘浩 曹耀峰 刘江平 艾秀清关键词:体位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9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0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中73例双侧浸润性乳腺癌(bilateral invasive breast cancer,B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0例BPBC中73例为BIBC,4例为双侧乳腺原位癌,13例为单侧浸润性癌、单侧原位癌,11例患者死亡,均为BIBC组患者。双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倾向一致性。BIBC中第一原发癌的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第二原发癌(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双侧乳腺癌ER阳性是预后相关保护因素,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BPBC中BIBC数量最多,预后最差。双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ER一致阳性者预后最佳,ER一致阴性者及双侧乳腺癌高临床分期的患者预后最差。 王维娜 陈海霞 张银华 王翠翠 张焕 蒲红伟关键词:乳腺肿瘤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预后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与化疗前后分子标记物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分子标记物的差异性与化疗疗效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6-2015-06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标记物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以及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标记物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新辅助化疗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32.607,P<0.001;不同组织学分级的新辅助化疗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14.348,P=0.001;化疗前分子标记物ER、PR、HER2和Ki-67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分子标记物的差异性对化疗疗效的具有重要价值,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评估,为术后寻找针对性的化疗方案提供帮助。 曹燕珍 王翠翠 胡佳捷 梁莉萍 周梅 赵峰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分子标记物 免疫组织化学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 2011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结肠癌共474例,分析及比较两民族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474 例新疆原发性结肠癌病例中维吾尔族 64 例(14.3%),汉族383例(85.7%),维吾尔族 40-60 岁的患者比例占53.1%,汉族〉60岁的患者比例占52%,两民族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者体力劳动者比例为56.2%,汉族患者体力劳动者比例占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者伴有超重及肥胖的比例为67.2%,汉族患者伴有超重及肥胖的比例52%,体重指数(BM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汉族结肠癌患者比较,维吾尔族患者具有发病低龄化,以体力劳动者为主,超重及肥胖的患者多的特点. 王翠翠 曹燕珍 姬文莉 周梅 马晓梅 赵峰关键词:结肠癌 维吾尔族 汉族 临床病理 外阴上皮内瘤变 2013年 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squamouscellcarcinoma,VSCC)相对少见,仅占妇科恶性肿瘤的3%~5%,发生率为每年(1~2)/10万。长期以来,VSCC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名称混乱,在实践中易被忽视,造成误诊和漏诊。有研究者认为VSCC常见的两个组织学类型,角化型鳞癌(keratinizingSCC)和非角化型鳞癌(non—keratinizingSCC)有其各自独特的癌前病变。 董颖 张晓明 赵峰 王翠翠 毕惠 李挺关键词: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鳞状细胞癌 妇科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 组织学类型 角化型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4年289例疑似结核组织,对组织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酸特殊染色,并利用FQ-PCR技术对组织中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IS986基因区域进行扩增检测。结果:抗酸特殊染色结果显示,289例疑似结核组织中抗酸染色阳性94例,检出率为32.5%;FQ-PCR检测显示,阳性182例,检出率63.0%。经比对分析,抗酸染色与FQ-PCR的符合率为81.32%。结论:FQ-PCR对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率高于抗酸特殊染色。同时应用两种方法可以提高结核病的检出率,可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理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曹燕珍 胡佳捷 王翠翠 赵峰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患者BRAF V600E表达的特征分析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rafmurinesarcomaviraloncogene homologB1,BRAFV600E)突变体蛋白在锯齿状腺瘤(serratedadenomas,SA)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肿瘤科2017年5月—2020年4月确诊的80例SA患者,分析BRAFV600E蛋白在结直肠SA中的表达特点。结果BRAFV600E蛋白在结直肠癌(CRC)、SA和增生性息肉(HP)中均有不同比例的表达,三者BRAFV600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P明显低于SA,而CRC明显高于S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RAFV600E蛋白在HP组织中表达不明显,在SA组织的胞浆中呈阳性表达,在CRC组织的胞浆中则呈强阳性表达;随着SA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BRAFV600E蛋白基因表达水平也随之增加(P<0.05);BRAFV600E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V600E蛋白在结直肠SA中的表达量对SA进展趋势及癌变不良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分子。 郭云泉 王翠翠 岳娜 胡佳捷关键词:锯齿状腺瘤 BRAF 结直肠癌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分析 探讨新疆地区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在维吾尔族与汉族中的民族分布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别比较不同民族NSCLC患者驱动基因突变率的差异,以及驱动基因突变状态。此外,判断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KRA... 曹燕珍 王翠翠 胡佳捷 罗洞波 赵兵关键词:NSCLC 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