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数据提供者与数据需求者之间的矛盾是促使W ebG IS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力,为此围绕着在W eb环境下如何以3维空间可视化方式来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问题,以X3D/XML数据流作为不同结构的地理空间数据之间联系的桥梁,建立了一种新的组件式W ebG IS体系结构———Geo-SD SH IP(Geo-Spatial DataSharing and Hand ling Integrated P latform)。为了更好地阐述基于X3D/XML的组件式3维W ebG IS平台的有效性、可行性,首先对Geo-SD SH IP体系结构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给出了Geo-SD SH IP体系结构框架图;接着,详细介绍了基于X3D/XML的Geo-SD SH IP体系结构中各组件实现的关键技术,如W eb-3D虚拟地理场景的创建、用VC++.Net和ArcOb jects来构建X3D/XML数据转换组件和G IS空间分析组件,以及用VC++.Net结合OpenGL图形函数库来实现X3D/XML数据解析组件等;最后,举例说明了Geo-SD SH IP体系结构的数据转换服务请求/响应过程、数据需求服务请求/响应过程,并通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Geo-SD SH IP体系结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准确地计算区域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可以对稀缺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同时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采用RS技术,对新疆哈密地区1990年、2000年、2005年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hina 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数据进行解译,形成1990年、2000年、2005年哈密地区土地覆被图形数据和相应的属性数据,确定相应年份各景观类型的面积;(2)参考有关研究并结合哈密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各景观类型的单位生态用水定额和需水定额,进而计算出1990年、2000年、2005年哈密地区的生态用水量,并以2005年哈密地区生态用水量为主要依据计算出保持哈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哈密地区生态环境整体保持在现状水平不致恶化、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巴里坤湖区)有所改善的生态治理目标,区域内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7.526×109m3,这一庞大的需水量将对该地区水资源配置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当结合各类景观的地物空间位置特征进行分析时,发现该区域生态用(需)水量最大的景观(低覆盖草地)可以利用山地积雪融水进行自给,区域内实际需要规划配置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66×108m3,仅占区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的3.53%。在区域生态用(需)水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各种景观类型的生态用(需)水量的时空差异性,以保证水资源调配的科学与合理。
阐述了昆虫物候分析的SSPM模型(single sine phonological model)计算方程和过程,该模型采用Sine函数拟合每天温度变化,并利用积分,获取每天有效积温和一定时间内日度累积值。SSPM重要的参数有发育起点温度和上限温度,参与模型计算包括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2个输入值,在输入值和参数值组合条件下,模型有6个不同计算方程。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例,介绍了SSPM在昆虫发育历期分析过程,简单表述了模型预测功能。随自动化气象站分布密度增加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模型在区域化害虫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