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石
- 作品数:34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松江区高尿酸血症发病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松江区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情况。方法 2012年1~1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5 098例,男1 969例、女3 129例。采用尿酸酶法检测血清尿酸(UA),比较不同性别体检者的血清UA水平,HUA(男性UA≥417μmol/L、女性UA≥357μmol/L)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分析HUA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5 098例体检者血清UA水平为(298.08±83.45)μmol/L,HUA发病率为12.10%(617/5 098)、发病年龄为(52.44±15.25)岁。男性体检者血清UA、HUA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体检者,HUA发病年龄低于女性体检者(P均〈0.05)。5 098例体检者中,HUA患者伴糖尿病37例(6.00%)、高脂血症415例(67.26%)、高血压223例(36.14%),无HUA者分别为207例(4.62%)、706例(15.76%)、731例(16.31%),HUA患者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无HUA者(P均〈0.05)。结论上海市松江区部分体检人群HUA发病率为12.10%,男性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HUA患者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 胡喜梅包维莺周水阳柯金范燕琴陆翠王恒石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情况
-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70例年龄≥65岁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GA标准将患者分为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卡方、Fisher精确概率法及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曲线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70例患者,男39例、女31例,中位年龄69岁(65~89岁)。根据CAG分组标准,适合组35例(50.0%,35/70)、不适合组13例(18.6%,13/70)、脆弱组22例(31.4%,22/70)。与适合组、不适合组比较,脆弱组患者体力状况更差(ECOG评分)、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中危-高危组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9、13.638,均P<0.01)。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35/35)、100.0%(13/1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82,P<0.01)。在3组患者中,≥3级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20/35)、46.2%(6/13)、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9,P<0.01);在不适合组中,接受标准剂量化疗和低剂量化疗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2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GA能更为全面地评估老年DLBCL患者身体状况,能有效预测治疗疗效、预后,对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 柯金刘晓辉王恒石张善兰
- 关键词:老年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六种自身免疫性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回顾性分析了RA患者301例,其中3、12、24个月以内的早期RA患者分别为62、142和17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125例。通过病程分期把RA分成早期(病程24个月之内)和中晚期患者(病程24个月以上),比较早期RA各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24个月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KA(97.37%)、抗CCP(92.24%)、RFIgG(90.76%)、RFIgM(82.20%)、RFIgA(77.31%)、RF(76.71%)。联合检测,RF(-)的RA患者,AKA阳性率达22.50%(9/40),抗CCP抗体阳性率达57.58%(19/33),HRF阳性率达55.00%(22/40),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50.00%(9/18);RF(+)者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89.74%(70/78);RF(-)抗CCP抗体(-)者其他4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23.81%(5/21)。结论:6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早期的RA患者,联合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中AKA、抗CCP抗体对RA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
- 胡喜梅樊志荣包维莺周水阳韦薇柯金范燕琴陆翠刘媛戴永援王恒石朱锐锋曹云芳张红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关节炎
- 细胞形态误诊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是一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累及骨髓与外周血的疾病,其中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最为常见,大多数表现为惰性病程[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与套细胞淋巴瘤(MCL)除外][1]。B-CLPD组别中各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报道1例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被误诊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CLL。
- 杨翌翔韦薇王恒石沈雅萍侯彦强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
- 铁调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老年慢性病贫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是一组由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导致机体铁代谢紊乱所致的贫血^([1]),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仅次于缺铁性贫血(IDA),常见病因有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
- 柯金周水阳包维莺范燕琴陆翠朱锐锋王恒石
- 关键词:贫血病人白介素-6老年慢性病铁调素风湿免疫疾病慢性感染
- 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初治NHL患者50例为实验组,采集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并对50例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及治疗有效无效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外周血CD4+、NK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D3+、CD8+、CD19+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治疗无效组、有B组症状组、Ⅲ+Ⅳ期组的CD4+、NK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各亚组间的Ig A、Ig G、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其临床分期、治疗疗效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而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 包维莺胡喜梅周水阳柯金范燕琴陆翠王恒石朱锐锋刘媛范璐肖素芳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
- 恶性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检出率和PRA水平与输血频次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检出率和PRA水平与输血频次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32名反复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做血小板HLA-Ⅰ类抗体筛查试验和确定试验。结果 32名患者中有6名为HLA-Ⅰ类抗体阴性转阳性,输血次数与HLA-Ⅰ类抗体阳性率(0—100%)的相关系数为0.926(P<0.05);输血次数(11—60次)和PRA水平相关系数为0.824(P<0.05);输注浓缩血小板数量[(20.00±17.89)Uvs(1.15±2.15)U]与HLA-Ⅰ类抗体阴性转阳性也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反复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LA-Ⅰ类抗体阴性转阳性的发生率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其PRA水平也随着患者输血次数的增多而增高。
- 王恒石李志强
- 关键词:群体反应性抗体恶性血液病
- 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与慢性病贫血的关系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与慢性病贫血(ACD)的关系。方法选择ACD患者24例(ACD组)、缺铁性贫血(IDA)患者16例(IDA组)、正常健康志愿者16例(对照组),比较各组TNF-α、IFN-γ、IL-6及血清铁(SI)、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CD+8T细胞比例。分析ACD组TNF-α、IFN-γ、IL-6水平与SI、SF、Hb、CD+8T细胞比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DA组Hb、SI、SF及ACD组Hb、SI明显下降(P均<0.05),ACD组SF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IDA组比较,ACD组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ACD组TNF-α、IL-6水平与SI、Hb呈负相关(P均<0.05),TNF-α、IFN-γ、IL-6水平与SF呈正相关(P均<0.05)。ACD组TNF-α、IFN-γ、IL-6水平与CD+8T细胞比例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NF-α、IFN-γ、IL-6参与了ACD的发生和发展,是造成并加重ACD的重要因素。
- 王恒石胡喜梅周水阳柯金
- 关键词:贫血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 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物超敏综合征一例
- 2010年
- 患者男,68岁.主因“反复关节红肿痛20年加重5年,全身皮疹、发热1个月”于2009年8月2日入院。
- 胡喜梅周水阳包维莺范燕琴陆翠戴永援刘媛朱锐锋王恒石柯金
- 关键词:药物超敏综合征别嘌呤醇重症全身皮疹
- 人类血小板抗原1—16基因与血小板输注无效风险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HPA-1—16基因多态性分布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法对上海地区268名汉族人群行HPA-1—16基因检测;应用ELISA法对49名反复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行血小板抗-HLA-Ⅰ与抗-HPA筛查试验。结果上海地区汉族人群HPA-1—16系统中,HPA-1—6,15系统等位基因频率1a=0.9889,1b=0.0111,2a=0.8881,2b=0.1119,3a=0.5989,3b=0.4011,4a=0.9963,4b=0.0037,5a=0.9907,5b=0.0093,6a=0.9832,6b=0.0168,15a=0.6418,15b=0.3582,均呈多态性分布;其余HPA-7—14,16系统等位基因均呈单线性分布。HPA-1,2,4—6,15系统主要以aa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776,0.7799,0.9925,0.9813,0.9664,0.4328。在HPA-2、3、15系统中出现bb纯合子基因型,其频率均为0.0037,0.1530,0.1492外,其余系统均未出现bb纯合子基因型。另外,在HPA-1—6,15系统中出现ab杂合子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0224,0.2164,0.4963,0.0075,0.0187,0.0336,0.4180,以HPA-3杂合度最高,其次次序为HPA-15、HPA-2。在随机输血中,HPA不合发生率以HPA-3为最高(0.3650),其次分别为HPA-15(0.3541)、HPA-2(0.1790)。49名反复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61.22%(30名)输血后相继出现抗-HLA-Ⅰ,而始终未检出抗-HPA。结论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抗-HLA-Ⅰ所致;只需检测供者与受(患)者的HPA-2、-3、-15基因相合,就可基本达到血小板匹配性输注。
- 李志强乐嘉宜刘建军王恒石陆君瞿益华徐文皓
- 关键词:血小板抗原输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