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论传统文化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和谐文化的精神意蕴;其所具有的精神力量起到促进交往、美化环境和愉悦性情的作用。传统文化艺术使我们与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和性,自始至终地成为渲染文化气氛、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内容,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领域,特别是在今天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将会产生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 王志平
-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和谐社会
- 赵无极抽象绘画与色彩美学思想研究
- 2020年
- 本文探析赵无极抽象绘画艺术,从文献梳理与作品分析的比较入手进行研究;然后对赵无极绘画东方美学思想进行探讨;最后对赵无极绘画中的东方美学与艺术思想提出了思考。
- 曾琳轩王志平
- 关键词:赵无极绘画美学
- 王志平作品
- 2008年
- 王志平
- 王志平画作欣赏
- 2011年
- 王志平,陕西长安人,1958年生于山东青岛,198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他在国内各类杂志发表论文及专著80余万字。
- 王志平
- 关键词:画作
- 王志平国画作品
- 2015年
- 作者简介:
王志平,1958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及专著80余万字、美术作品170余幅。
- 王志平
- 关键词:国画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员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 浅析中国古建装饰纹样的吉祥性文化特征被引量:4
- 2009年
- 中国古建装饰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本文通过对古建装饰纹样根源的追溯,整理发现其吉祥性的文化特征。
- 李一清王志平
- 关键词:吉祥纹样文化特征
- 中国画失色了——论近代中国画的色觉弱化现象
- 2008年
- 本文作者认为唐宋以前的中国画大都色彩斑斓、绚丽多彩,而至元代文人画盛行以后,有彩的中国画被纯水墨画所替代,中国画从此失色。文章作为一家之言,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欢迎大家就此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 王志平
- 关键词:元代文人弱化现象画道
-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美学被引量:10
- 2012年
- 色彩作为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制造氛围、强化版面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吸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情感上的反映。平面设计与色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色彩也有着自己特定内涵及意义,所给人的联想与感受也是无穷的,了解色彩中的美学可以很好地为设计服务。本文从色彩美学的角度遵循平面设计的原理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探讨和解析。
- 吕佳丽王志平
- 关键词:色彩美学
- 王志平艺术作品
- 2014年
- 王志平,1958年生于山东青岛,1980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1984年毕业。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在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及专著80余万字、美术作品170余幅;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上获奖,被国内外多家美术博物馆收藏;2004年担任全国美展陕西区中国画评委;被国内外媒体评为中国最具收藏潜力的百名画家之一。2003年-2009年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文化艺术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 王志平
- 关键词:艺术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员文化艺术硕士生导师
- 审美心理的影响弱化现象对大众论近代中国画色觉
- 2014年
- 从上世纪80年代李小山先生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开始至今,近20年过去了,中国画的各种改革、创新层出不穷,但大多围绕着中国画的形态,而在视觉美感上并无根本的改观。其根源关键在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标准仍占据中国美术界的主流,文人画“以墨为彩”的视觉审美趣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画家的创作,此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代大众的审美生理习惯,与审美心理需求,限制了中国画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 王志平
- 关键词:审美心理弱化现象大众传统文人画色觉视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