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斌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5.9岁。肿瘤位于肝右叶4例,肝左叶4例,双叶均有6例。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腹痛或腹胀。影像学检查很难与肝细胞癌区分,诊断需经病理学证实及排除肝外原发灶。所有患者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消化内镜以及术后长期随访均未发现肝外原发灶。14例患者中,接受单纯手术切除3例,接受肝肿瘤切除+射频消融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TACE)6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例,仅行腹腔探查1例,行化疗1例。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至随访结束,生存7例,死于肝衰竭或肿瘤复发7例。结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诊断需经病理证实,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患者可选择TACE、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方法。
- 徐凯陈永亮陈明易张文智王彦斌纪文斌王宏光辛宪磊冯建李盈严力
- 关键词:肝肿瘤神经内分泌癌预后
- 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218例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生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218例肝移植受体中68例(31.2%)术后出现腹泻。68例腹泻患者中35例(51.4%)为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12例(17.6%)为抗生素相关腹泻,5例(7.4%)为腹腔感染,3例(4.4%)为真菌感染,3例(4.4%)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8例(11.8%)是采用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式的患者,2例(2.9%)原因不明。45例(66.2%)患者腹泻发生于移植后2个月内,其余发生于移植后6个月内,症状出现于移植后5-180d。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腹泻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真菌感染和CMV感染等因素有关。区别病因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 段伟东何蕾纪文斌史宪杰王彦斌余强张煊苏茂生宋青董家鸿
- 关键词:肝移植腹泻手术后并发症免疫抑制剂
- 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意义
- 为了减轻手术后心率快、发热、倦怠、疲乏和食欲不振等反应,在大手术及创伤后,临床上对此类患者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维持神经内分泌反应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仍有争议对此类药物.
- 陈永亮黄志强李崇辉陈明易王彦斌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GC围手术期
- 文献传递
- 胆管癌组织中CD44 mRNA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中 CD44m RNA表达与胆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 RT- PCR及 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 2 6例胆管癌及 1 0例胆管良性病变标本中 CD44m RNA表达。结果 :1 6例胆管癌组织均能扩增出异常的 CD44v转录子片段 (>482 bp)。而 1 0例胆管良性病变组织只扩增出标准型的 CD44s转录子片段 (482 bp)。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组织中出现较多异常的 CD44转录子片段。结论 :转录子数量较多的变异型 CD44v基因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转移扩散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 赖新峰陈小平王彦斌林良辉黄志强
- 关键词:胆管癌肿瘤转移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7月间56例本院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41例,男女比例为1:2.73,其中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2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6例,导管内乳头状囊腺瘤3例和乳头状囊腺瘤癌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胰腺肿瘤节段切除术4例,1例因肿瘤侵及周围脏器及大血管行胃空肠及胆肠吻合术,1例行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18例,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8例,腹腔镜胰体尾加脾切除2例,腹腔镜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6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3例,胰瘘4例,胆漏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B超、CT和MRI是胰腺囊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 徐明月史宪杰万涛王宏光王彦斌张文智吕少诚张雯雯
- 关键词:胰腺肿瘤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实性假乳头状瘤
- 免疫及靶向药物综合治疗胰腺癌术后复发一例被引量:4
- 2020年
- 患者男性,46岁,因"发现壶腹部占位21 d"入院。腹部增强MRI提示壶腹癌可能性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为"胰腺低分化腺癌侵犯十二指肠壁全层伴广泛性脉管内癌栓"。患者术后2周起行替吉奥治疗,术后7个月发现肿瘤复发,改为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抗治疗3个月,复发肿瘤完全缓解。本例患者应用的免疫联合靶向药物这一精准医疗方案,为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及临床指导。
- 蒙轩兰明阳刘洋向昕王彦斌梁雨荣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壁低分化腺癌壶腹癌药物综合治疗
- 弥漫型Caroli病行肝段切除被引量:2
- 2009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因体格检查发现Caroli病半年于2008年5月5日入院。2007年12月1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考虑Caroli病,无发热,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未进行治疗。2007年12月12日,患者再次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及MRI检查发现肝内囊性占位病变,考虑Caroli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患者精神、睡眠、饮食良好,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 王彦斌董家鸿陈继业冷建军
- 关键词:CAROLI病肝段切除弥漫型肝内胆管扩张囊性占位病变MRI检查
- 一种新的复合型野战创伤早期抗休克液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依据失血性休克发生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配制一种新的"复合型战地抗休克液",并利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的2∶1混合液(LH)作为对照组休克复苏液;以添加地塞米松和呋塞米的LH作为加药组休克复苏液;复苏4 h后取血和器官标本检测生化、肝功能指标和肺组织含水量,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两组液体均可使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恢复到基础值.与对照组比较,加药组血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大鼠复苏后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明显降低(4.56±0.14比4.88±0.29,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下降[ALT:(73.02±41. 89)U/L比(193.85±104.49)U/L;AST:(199.06±108.70)U/L比(395.25±137.08)U/L,均P<0.05],利尿作用明显[开始排尿时间:(76±20)min比(153±14)min;尿量:(9.6±5.2)ml比(1.5±2.2)ml,P<0.01和P<0.05],腹水量减少[(1.3±0.6)ml比(5.0±3.0)ml,P<0.05].肝、肺和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也显示加药组损伤轻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中设计的"复合型战地抗休克液"配方简单,用于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可快速恢复并稳定血流动力学,同时可起到减轻组织水肿及肝、肺、小肠损伤的作用.
- 李崇辉黄志强周成潘可张爱群朱震宇梁斌王彦斌
-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呋塞米
- 22例胃癌组织与胃正常组织氨基酸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刘华琳王彦斌聂磊
- 关键词:胃肿瘤氨基酸序列
- G路径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引量:7
- 2013年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认为是一位成熟消化外科医师应该掌握的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基于对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精细评估,我们倡用一种称为G路径的新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程式。G路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标准化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流程、节约手术时间,按照精细的术前规划达到R0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操作中的反复探查和分离,降低了医源性肿瘤转移的风险。本文以1例胰头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为例,介绍G路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讨论其关键技术。
- 董家鸿冷建军张文智史宪杰王彦斌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