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乔 作品数:13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市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经剑突下径路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径路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的手术方法,分析其利弊及用于其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7例经剑突下径路肺大疱切除修补及胸膜固定术,男26例,女1例;年龄17-45岁,平均21岁。包括20例单侧,7例双侧同期同切口;切口长2.5-3.0cm。结果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剑突下径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尤其适用于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对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无影响。随着手术技术及腔镜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严格手术适应证,该术式将成为常规手术方法并拓展到其他更为复杂的胸部手术。 王尊乔 邹卫 王朝 马国栋 易龙 丁一冰 高千 杨溯关键词:剑突下 纵隔 胸外科手术 胸腔镜辅助 血清FGL1、LncSChLAP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纤维蛋白样因子1(FGL1)、长链非编码RNA SChLAP1(LncSChLAP1)评估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诊治晚期NSCLC患者98例为NSCLC组,均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亚组74例和无效亚组24例,以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NSCLC患者血清FGL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LncSChLAP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FGL1、LncSChLAP1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FGL1、LncSChLAP1对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FGL1、LncSChLAP1水平比较,NSCLC组高于健康对照组(t/P=57.365/<0.001、28.443/<0.001)。无效亚组TNM分期Ⅳ期比例、血清FGL1、LncSChLAP1水平高于有效亚组(χ^(2)/P=15.375/<0.001,t/P=35.077/<0.001、35.127/<0.001)。血清FGL1、LncSChLAP1高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27(1.104~1.596)、1.415(1.094~1.829)];血清FGL1、LncSChLAP1及两项联合的AUC分别为0.856、0.792、0.905,两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4.258/0.007、5.119/<0.001)。FGL1高、低表达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2.92%(11/48)、60.00%(30/50),LncSChLAP1高、低表达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7.66%(13/47)、54.90%(28/51),FGL1高表达组、LncSChLAP1高表达组晚期NSCLC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FGL1低表达组、LncSChLAP1低表达组(χ^(2)/P=14.180/<0.001、17.553/<0.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FGL1、LncSChLAP1升高,是新的评估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夏宁 周泽军 方申存 王尊乔 潘宴青关键词:免疫治疗 预后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1与N2淋巴结中肺特异性蛋白X mRNA表达与微转移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邵丰 杨如松 邹卫 赵一昕 马国栋 曹珲 潘宴青 王尊乔 刘政呈 孔令源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48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48例,采用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给予抗结核药物。观察术后肺结核转阴情况、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术前48例患者痰培养均为阳性,术后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均为95.8%(46/48)。术后3、6个月,患者FEV1及MVV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PaCO2显著低于术前(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进行全肺切除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王尊乔 潘宴青 邵丰 杨溯 杨如松关键词:肺结核 毁损肺 低肺功能 全肺切除术 纵隔成人型肺母细胞瘤1例 2014年 患者 女,29岁.体检发现前上纵隔肿块.无临床症状和家族病史.查体左上胸部叩诊浊音.胸部CT示前上纵隔胸廓入口水平见软组织团块影,气管受压,前纵隔主动脉弓水平前方见软组织影及囊状影,增强后软组织影稍强化,病灶边界尚清,部分病灶上界已经延至颈部甲状腺下极水平,大血管受压后移(图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距声门下5 cm处起、左主支气管开口处外压性狭窄,黏膜未见异常. 邹卫 刘政呈 马国栋 万明月 王尊乔 邹珏关键词:上纵隔 肺母细胞瘤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甲状腺下极 支气管开口 胸部CT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方案的对比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时间对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成熟,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建立DC体外高效、规模化培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贴壁法获得DC前体细胞,用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2 d,将其分为6组。A组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前列腺素E2(PGE2);B组加入α干扰素(IFN-α);C组加入脂多糖(LPS);3组细胞继续培育2 d。D^F组细胞先进行1/3体积换液,24 h后,分别再加入上述A^C组的成熟因子,再继续诱导2 d。分别收获各组上清和细胞,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分析;采用ELISA检测各组DC分泌IL-12p70的水平、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6组体外诱导体系均能培育出形态学类似DC的细胞,DC数量与纯度(均达到96%以上),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与D组比较:CD40、CD80、CD83、CD86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相近,但D组DC分泌IL-12p70水平高于A组;B组与E组比较:E组DC的CD8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CD80表达量略高于B组,2组DC分泌IL-12p70的水平相近;C组与F组比较:CD40、CD80、CD83、CD86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和分泌IL-12p70的水平均相近。6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均相近。三种不同成熟因子(组合)比较:B组DC共刺激分子CD80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A组,且IL-12p70分泌水平最低,而C组和A组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IL-12p70分泌水平相近。结论 TNF-α、IL-1α和PGE-2三种细胞因子联合以及LPS可有效地诱导DC表达高水平免疫共刺激分子、分泌高水平IL-12p70。 马国栋 王尊乔 杨峻锋 史央 朱晨瑶 朱永忠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体外诱导 细胞分化 皮肤癌肺转移一例 2017年 患者女,65岁。2009年6月发现背部约1 cm结节,略痛,未就诊。2011年6月因肿块略有增大在外院门诊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显示,肿物直径约0.6 cm,倾向皮肤附件肿瘤,局灶紧邻基底切缘,遂入该院治疗。于2011年7月18日在全麻下行背部皮肤癌切除,术中快速病理报告皮肤病灶四周及基底切缘未见肿瘤残余,行任意皮瓣成形术。术后病理:背部皮肤组织大小约4.5 cm ×3 cm ×2 cm,原切口疤痕组织周围见少许肿瘤组织残余,最大直径<2 mm,四周及基地切缘未见肿瘤组织残留。 邹卫 马国栋 王尊乔 刘政呈关键词:皮肤肿瘤 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肺部亚厘米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亚厘米(≤1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自2009—2015年,78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根据术前CT表现将其分为3组,纯磨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组、混合型GGO组和实性结节组。78例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原位腺癌、微浸润癌以及浸润癌),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纯GGO及混合性GGO组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在实性结节组可见4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纯GGO组为100%,混合性GGO组为99%,实性结节组为90%。结论:胸部CT表现为GGO形态(包括纯GGO和混合性GGO)的早期肺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可行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及楔形切除在内的亚肺叶切除术;对于实性亚厘米结节的肺部病灶,因其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系统性清扫术仍然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邵丰 杨如松 刘政呈 潘宴青 邹卫 赵一昕 马国栋 曹珲 王尊乔 孔令源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 临床病理特征 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5 2011年 2009年7月~2010年9月,作者应用胸腔镜技术,经右侧胸壁三孔行12例心脏手术,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张大发 李凯 王滨 王尊乔 唐进关键词:胸腔镜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17例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重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分析我科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共11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术前处理、外科治疗方式、术中以及术后处理情况。结果本组117例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呼吸状况均有明显改善。术后留置胸管时间3~13 d,平均4.4 d;术后漏气时间较长(>7 d)者7例,均在保证胸管引流通畅下7~13 d停止漏气,呼吸衰竭1例经呼吸机辅助呼吸22 h后抢救成功。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重,常并发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效果确切。 邵丰 杨如松 邹卫 赵一昕 曹珲 马国栋 潘宴青 刘政呈 王尊乔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电视胸腔镜 老年重症 手术治疗 呼吸机辅助呼吸 胸腔镜肺减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