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菁

作品数:29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肾癌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前列腺
  • 5篇肾癌细胞
  • 5篇疗效
  • 5篇癌细胞
  • 5篇膀胱
  • 4篇结石
  • 4篇PCNA
  • 4篇BCL-2
  • 3篇氧氟沙星
  • 3篇增生
  • 3篇沙星
  • 3篇肾肿瘤
  • 3篇手术
  • 3篇碎石
  • 3篇碎石术
  • 3篇尿道
  • 3篇前列腺增生

机构

  • 13篇北京市垂杨柳...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新疆医学院第...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华市人民医院
  • 1篇怀化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28篇王家菁
  • 16篇谷现恩
  • 13篇张军
  • 7篇刘佳
  • 5篇叶章群
  • 5篇杨盛
  • 5篇盛新福
  • 5篇胡志全
  • 3篇肖飞
  • 3篇闫志安
  • 3篇闫治安
  • 2篇陈永华
  • 2篇刘佳
  • 2篇杨非衡
  • 2篇祁莹
  • 2篇杨盛
  • 2篇肖飞
  • 2篇陈永华
  • 1篇安尼瓦尔
  • 1篇崔刚

传媒

  • 5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Bt)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家菁闫志安刘佳张军杨盛肖飞谷现恩
关键词:膀胱肿瘤开放性手术
bcl-2、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被引量:3
1998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癌组织中bcl2蛋白及PCNA进行检测,以探讨其阳性表达与肾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91~1996年间因肾细胞癌行肾切除或肾癌根治术的肿瘤石蜡包埋标本46例。年龄22~79岁,平均563岁。3...
王家菁盛新福
关键词:肾肿瘤BCLPCNA生物学行为
BCL-2、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97年
肿瘤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调控及其相关蛋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本文仅对BCL-2、增殖细胞抗原(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作一综合评述。
王家菁
关键词:BCL-2PCNA表达肾癌组织细胞死亡增殖细胞抗原
BCL-2、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99年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6例肾癌组织中BCL-2蛋白及PCNA进行检测。肾细胞癌中BCL-3蛋白阴性34.8%(16/46),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随着肾癌分期、分级的上升而降低(P<0.05),BCL-2表达与肾癌组织学类型、预后无关。PCNA与肿瘤病理分级及预后明显相关,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结果表明PCNA是判定肾癌恶性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BCL-2有助于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的评估。本组BCL-2与PCNA间无相关。
王家菁盛新福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腔镜下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巨大膀胱结石2例被引量:2
2010年
谷现恩张军刘佳王家菁闫治安
关键词:巨大膀胱结石超声碎石术双导管碎石方法导管超声
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及UPJ狭窄(附26例报告)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Ho:YAG激光)内切开术治疗输尿管及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月,采用经输尿管镜Ho:YAG激光内切开术治疗26例患者(其中输尿管狭窄11例及UPJ狭窄15例),术后平均留置双J管8周,每间隔3~6个月行超声、排泄性尿路造影及肾图检查。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22例临床症状缓解,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切开段造影剂通过良好,治疗成功;4例治疗失败者再次行Ho:YAG激光内切开术,均获得满意结果;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Ho:YAG激光内切开术对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输尿管狭窄及UPJ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胡志全庄乾元王志华叶章群杨为民周四维王家菁谌科
关键词:输尿管狭窄激光手术
侧卧位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被引量:41
2010年
目的评价侧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50例。男512例,女138例。平均年龄38(11~78)岁。结石位于左肾366例,右肾284例。单发121例,多发42例,部分鹿角形结石392例,全鹿角形结石95例。肾结石平均长径31(20~58)mm。均行侧卧位B超引导下PCNL治疗。结果650例手术顺利。B超引导下穿刺均成功,I期微通道气压弹道碎石术493例,标准通道气压弹道和(或)超声联合碎石清石术157例。I期结石取净563例(86.6%),II期取净65例(10.0%),Ⅲ期取净6例,有残余结石者16例联合使用ESWI。治疗。I期PCNL平均手术时间72(35~145)min。未发生气胸、结肠损伤、肾盂穿孔、水中毒、肾周感染等合并症。平均住院时间18(9~32)d。结论侧卧位B超引导下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便于麻醉管理,医护人员和患者避免X线辐射损伤,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微创治疗方法。
谷现恩张军刘佳王家菁李彦生闫治安
关键词:肾结石碎石术肾造口术侧卧位
生精胶囊和维生素C钠胶囊联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精液不液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00例精液不液化患者进行药物干预,采用生精胶囊(1.6g,3次/d)、维生素C钠胶囊(0.224g,3次/d)联合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采用CASA检测精液。结果:100例患者入组,3个月后其中88例患者被成功随访。对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精液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精子体积、精子活动度c无统计学差异,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度a、b、d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精液液化。持续用药3个月,精液液化时间较前仍会缩短,提示药物作用具有延续效应。用药后,a、b级精子增加,d级精子减少,提示精液液化改善可能有助于改善精子活力。结论:生精胶囊和维生素C钠胶囊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精液液化,可用于治疗精液不液化。
肖飞王家菁谷现恩
关键词:精液不液化生精胶囊精子活动度
信号转导因子HER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第一部分:HER2和MRP1表达在肾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ER2和MRP1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运用链霉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9例患者中的人表皮生长因...
王家菁
关键词:肾癌肾癌细胞蛋白表达化疗药物单克隆抗体免疫制剂
文献传递
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尿路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
2024年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尿路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国内9家临床研究中心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的社区获得性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AUC)、反复发作尿路感染(rUTI)急性发作和非发热性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患者;具有尿路刺激征且尿常规白细胞异常升高。排除标准:人组前72h内接受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持续时间超过24h者;发热(>37.3℃)或存在上尿路感染症状如腰痛、肾区叩痛等;留置尿路导管者。初次就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分析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尿路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革兰阴性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尿路病原菌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比较不同病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人9家医院的404例患者,男40例(9.9%),女364例(90.1%);6例细菌学结果缺失,最终398例纳入分析。398例中AUC243例,cUTI46例,rUTI109例。398例中,170例尿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177株病原菌),总体阳性率为42.7%(170/398)。177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为66.1%(117/17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8%(12/177)、无乳链球菌5.1%(9/177)。AUC和rUTI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比例分别为70.6%(85/119)和65.9%(29/44);cUTI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比例为28.6%(4/14),粪肠球菌比例为7.1%(1/14)。行ESBLs检测的革兰阴性菌中ESBLs总体检出率为30.9%(43/13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总体对奈诺沙星的敏感率为74.6%(91/122),耐药率为25.4%(31/122);总体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44.9%(70/156),耐药率为36.5%(57/156)。既往有尿路感染病史和无尿路感染病史患者中,尿路病原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8.2%(27/56)和30.0%(30/100),二者差异有统计�
杜震陈山崔亮吴慧玲高瞻杨进崔刚王家菁舒铁环冯宁翰乔庐东
关键词:尿路感染药物敏感性左氧氟沙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