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宗岭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真菌病
  • 3篇皮肤
  • 3篇皮炎
  • 3篇浅部真菌
  • 3篇浅部真菌病
  • 3篇病原菌
  • 2篇药物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原菌分析
  • 2篇致病
  • 2篇特应性
  • 2篇特应性皮炎
  • 2篇菌种分析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分析
  • 1篇点刺
  • 1篇点刺试验
  • 1篇电池
  • 1篇电池厂

机构

  • 17篇青岛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成都市第四人...

作者

  • 17篇王宗岭
  • 8篇苏磊
  • 5篇郭辉
  • 5篇陈官芝
  • 5篇郁博
  • 3篇江水
  • 2篇李振兴
  • 2篇朱月武
  • 2篇李政
  • 2篇王倩
  • 2篇李树华
  • 2篇王国英
  • 2篇王云
  • 2篇陈宏泉
  • 2篇巫波
  • 1篇王君
  • 1篇李秀芳
  • 1篇盖君
  • 1篇周璐
  • 1篇王莹莹

传媒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精准医学杂志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芝胞内糖肽并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秃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云芝胞内糖肽胶囊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斑秃的效果。方法将73例门诊确诊的斑秃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病人每次服用云芝胞内糖肽胶囊1.0g,每天3次,连用3个月,同时以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斑秃局部皮损,每周2次,连用2个月。对照组病人单独以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斑秃局部皮损,每周2次,连用2个月。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9例;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c=2.39,P<0.05)。结论云芝胞内糖肽胶囊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斑秃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盖君臧运书苏磊王宗岭郁博刘新禄
关键词:斑秃
一种多功能医学检验采集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学检验采集架,包括采样架结构,所述采样架结构包括吸附加固垫、外框、加固脚、标签存放盒、采集瓶和束缚架,所述吸附加固垫的均匀固定连接在外框的内壁下端,所述加固脚均匀固定连接在外框的下壁,所述标签...
高振亮王宗岭王中军
文献传递
89,590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目前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法(CLEIA)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者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9,590例住院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结果:89,590例患者中,TP抗体阳性者1216例,阳性率为1.36%,其中男性阳性例数为679例,阳性率为1.51%;女性阳性例数为537例,阳性率为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8分别为0.20%,8.51%,8.38%,16.94%,17.31%,明显小于相应年龄段1:1~1:8滴度百分比。结论:梅毒血清学特点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科室中不尽相同。隐性梅毒在住院患者中分布广泛,对住院患者进行早期梅毒筛查非常有必要。
黄福倩万光耀邹慧郭春香李秀芳黄晓燕王宗岭
关键词: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回顾性分析
2018-2022年青岛市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血培养阳性患者资料,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29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19株(41.5%),前三位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1518株(51.7%),前三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147株(5.0%),厌氧菌50株(1.7%);分离率前三位科室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和血液内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两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达90%以上;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中替考拉宁和替加环素无耐药菌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率高于20%。结论本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阴性杆菌为主,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监测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率变化,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经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郭辉何宏王宗岭潘华政
关键词:血培养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两种方法检测特应性皮炎患儿对海产品过敏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皮肤点刺试验和抗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法对特应性皮炎患儿海产品过敏检测的一致性。方法:应用皮肤点刺试验及酶联免疫方法对105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进行鱼、虾、蟹类食物过敏原测定,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对鱼类、虾类及蟹类过敏原阳性者分别为37例(35.2%)、32例(30.5%)及23例(21.9%),抗原特异性IgE抗体测定阳性者分别为23例(21.9%)、11例(10.5%)及20例(19.0%);两者的一致性分别为0.18、0.12及0.16。结论:两种检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差,不可相互代替使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检测。
郭小燕王国英陈官芝王加林李振兴苏磊王宗岭
关键词:皮肤点刺试验特应性皮炎海产品
银屑病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除药物治疗外,医生应该为患者提供更多关于如何预防银屑病发病或复发的建议。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案也显得更加重要。该文分别介绍健康饮食、减肥、戒烟与戒酒、心理干预、物理疗法及粪菌移植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银屑病的影响,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干预和指导。
王倩江水陈官芝苏磊王宗岭陈宏泉郁博储鑫
关键词:银屑病干预
银屑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的调查及其对共患病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的状况及其对共患病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行设计)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来我院就诊的184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定。结果:184例患者中,合并抑郁或焦虑的银屑病患者113例(61.41%)。合并抑郁或焦虑的银屑病患者与不合并抑郁或焦虑相比发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更高。结论:抑郁或焦虑是银屑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倩江水陈官芝苏磊王宗岭陈宏泉郁博乔霞
关键词:银屑病抑郁焦虑共患病
天疱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
2025年
目的根据天疱疮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相应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评估其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4年1月于我科住院的91例天疱疮患者设为天疱疮组,同时期10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或体检)时的血脂水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卡斯泰利风险指数Ⅰ和Ⅱ(CRI-Ⅰ、Ⅱ)、动脉粥样硬化系数(AC)。结果天疱疮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及CRI-Ⅰ、CRI-Ⅱ、AC显著高于对照组(t=3.30~6.73,Z=-5.73~-3.50,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87、-3.49,P<0.01);天疱疮组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37、23.84,P<0.01)。结论天疱疮患者存在血脂异常情况,且天疱疮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余璐瑶苏磊王宗岭江水郁博
关键词:天疱疮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皮肤科就诊病人浅部真菌病病种及其致病菌种的构成与分布情况。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具有典型浅部真菌病临床特征、真菌镜检及培养均为阳性病人528例,取病人皮损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观察、质谱检测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对少见及疑难菌株行核糖体DNA(rDNA)ITS区序列测定。结果528例皮肤浅部真菌病病种前3位依次是甲真菌病132例(25.00%)、足癣115例(21.78%)、股癣83例(15.72%)。分离出的致病真菌中红色毛癣菌居首位(250株,47.3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92株(17.42%)。不同性别、年龄段浅部真菌病病种的构成和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股癣及体癣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χ^2=33.905、8.705,P<0.05),甲真菌病及足癣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χ^2=22.381、9.488,P<0.05);股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病人主要集中在21~30岁年龄段,甲真菌病、花斑糠疹以31~40岁病人为主,而头癣的发病年龄高峰为≤10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45~15.709,P<0.05)。结论本院皮肤科浅部真菌病病人中甲真菌病为最常见病种,浅部致病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
袁飞飞陈官芝王宗岭苏磊刘珂张嘉莉
关键词:真菌病真菌
大豆异黄酮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F)是大豆中的功能性成分而非营养成分,是一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又称作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流行病学调查、动物体内、外实验等系统研究证实,经常食用大豆可以预防癌症、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增进人体健康,普遍认为单独服用或配合化疗应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癌疗法。本文拟就SIF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巫波郭辉王宗岭朱月武李树华李政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