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祥

作品数:21 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重症
  • 9篇肺炎
  • 7篇肝素
  • 6篇低分
  • 6篇低分子
  • 6篇低分子肝素
  • 6篇老年
  • 6篇老年重症
  • 6篇分子
  • 4篇重症肺炎
  • 4篇相关性肺炎
  • 4篇呼吸机
  • 4篇呼吸机相关
  • 4篇呼吸机相关性
  • 4篇呼吸机相关性...
  • 3篇动脉
  • 3篇血液
  • 3篇血液净化
  • 3篇预后
  • 3篇评分

机构

  • 2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王国祥
  • 18篇王平
  • 10篇张丽涓
  • 9篇杨芳
  • 7篇王玺
  • 6篇张静
  • 6篇陈燕春
  • 5篇冷凌涵
  • 3篇李雪莲
  • 3篇杨进
  • 3篇陈倪
  • 3篇邹军
  • 3篇闫芳
  • 2篇宋家志
  • 2篇沈钦
  • 2篇周贵
  • 2篇黄鲜
  • 2篇张毅
  • 1篇徐圣君
  • 1篇刁华英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37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者81例(联合组),PD-1抑制剂单药治疗者56例(单药组)。统计分析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体积(TV)、预后生存曲线及毒副反应相关数据。结果联合组ORR和DCR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9,3.583;P=0.040,0.045);联合组PFS和OS均显著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7,5.778;P<0.001);两组治疗后VEGF和T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1、2个周期后联合组VEGF和TV水平均显著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Kaplan-Meier预后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L)=5.338,P=0.027);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疼、疲劳、腹泻、皮疹、贫血、便秘、呼吸困难及关节痛发生率和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微血管增生,缩小TV,提高ORR和DCR,延长PFS和OS,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毒副反应总体安全可控,有助于增加晚期NSCLC患者获益。
魏小寒王国祥
关键词:晚期抗血管生成药物
低分子肝素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否改善其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入住某院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7 d。分别在治疗后24 h、3 d、7 d时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是否有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小时和第3天,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APACHEⅡ评分(13.71±3.65)低于对照组(16.95±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2)。在治疗第24小时、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的动脉血pH、PaCO2、Lac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小时及第3天,两组患者动脉血PaO2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动脉血PaO2(106.8±32.7)明显高于对照组(88.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4)。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患者的氧合,降低APACHEⅡ评分。
王国祥王玺王平张丽涓杨芳冷凌涵张静沈钦杨进吉丽西宋家志邹军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动脉血气
经皮穿刺宫腔镜活检钳取出股静脉遗留导丝1例被引量:2
2011年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普及,导管断裂移位、导丝遗留等并发症随之发生,因此,获取血管内异物的各种方法应运而生。本院使用血管鞘管介导下官腔镜活检钳成功取出股静脉遗留导丝1例,报告如下。
王平林永红刘晓郭强王国祥张伟
关键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导丝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降钙素原分别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TREM-1、PCT分别联合CPIS在V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5月我院ICU收治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住院患者156例,根据病情分为VAP组(66例)和非VAP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后第1 d、3 d、7 d的血清TREM-1、PCT及CPIS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TREM-1、PCT分别联合CPIS诊断VAP的应用价值。结果对两组患者TREM-1、PCT、CPIS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①TREM-1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35.684,P<0.001;F_(处理)=577.117,P<0.001;F_(交互)=62.408,P<0.001);②PCT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5.129,P<0.001;F_(处理)=158.284,P<0.001;F_(交互)=31.220,P<0.001);③CPIS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4.445,P<0.001;F_(处理)=148.629,P<0.001;F_(交互)=4.968,P=0.008)。血清TREM-1、PCT和CPIS诊断VAP的AUC分别为0.977、0.907和0.922。而TREM-1+CPIS评分和PCT+CPIS评分联合诊断VAP的AUC分别为0.976和0.944,均明显高于3项指标的单独应用。结论TREM-1尤其是TREM-1+CPIS评分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诊断VAP具有优势,TREM-1+CPIS评分对评估VAP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梅凯王国祥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降钙素原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对比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对486例5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243)和股动脉组(n=243),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232例,经股动脉穿刺成功234例,两组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及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有效,相关耗材费用相对较低,外周血管并发症少。
王平王国祥
关键词:冠脉造影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相关参数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对患者氧合指数(氧分压,吸人氧浓度)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1月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治疗7d。分别于治疗后第1d、第3d、第7d时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呼吸末正压(PEEP)及两组患者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资料及APACHE1I评分无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第1d、第3d、第7d分别有1、2、2例出血(累计),治疗组分别有0、2、3例(累计)。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第1d和第3d的氧合指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7±86.82与228.05±83.6,232.57±114.39与245.8±73.25,P均〉0.05)。第7d时,治疗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89.43±148.41与247.42±86.55,P〈0.05),呼吸末正压明显低于对照组(5.52±0.26与6.21±0.57,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h)略短于对照组(152.45±114.45比195.17±118.57,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患者氧合,降低呼吸末正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出血副作用未增加,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王平张丽涓陈燕春杨芳王国祥
关键词:重症肺炎低分子肝素氧合指数呼吸末正压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0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7月住重症监护病房(ICU)63例年龄≥65岁的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ku皮下注射,每日1次,治疗7d。分别于治疗后1、3、7d时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凝血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乳酸(Lac),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7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1、3、7d分别有1、1、2例出血;治疗组分别有0、1、3例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1d、3d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d(分):19.33±5.90比20.31±4.97,t=0.775,P=0.441;3d(分):18.69±4.88比17.41±3.83,t=1.272,P=0.207],7d时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13.92±3.61比16.20±4.23,t=2.480,P=0.016)。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各凝血指标均无差异(均P〉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仅治疗后7d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mmHg=0.133kPa):110.52±28.57比95.47±24.17,t=-2.354,P=0.022]。两组患者治疗后7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略短于对照组(h:147.45±111.45比192.20±115.57,t=1.704,P=0.093),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d:13.77±5.77比17.22±6.21,t=2.497,P=0.01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APACHEⅡ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王平王玺张丽涓杨芳王国祥李雪莲黄鲜
关键词:重症肺炎低分子肝素机械通气时间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使用无肝素、普通肝素与枸橼酸钠抗凝时血小板的变化情况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过程中应用无肝素、普通肝素与枸橼酸钠抗凝时,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65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分别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枸橼酸钠抗凝,其中普通肝素组30例,枸橼酸钠组20例,观察其血小板(PLT)数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与15例使用无肝素的患者血小板(PLT)数量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其中肝素组发生率为90%,枸橼酸组发生率为65%,无肝素组为46.7%,通过对照发现,肝素组的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其下降幅度均高于其余两组,三组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组同枸橼酸组的患者其PLT下降幅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肝素组同无肝素组之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而无肝素组与枸橼酸组的患者血小板下降的幅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肝素抗凝可导致患者血小板出现显著下降,枸橼酸钠抗凝剂对血小板影响较小,其影响程度同无肝素组无明显差异,若需长期行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枸橼酸钠可作为有效安全的抗凝药物。
张丽涓张毅王玺王国祥王平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血小板枸橼酸钠肝素
ICU铜绿假单孢菌医院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调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铜绿假单孢菌(PA)医院肺部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12月ICU出院患者铜绿假单孢菌医院肺部感染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孢菌的MIC。结果:58例铜绿假单孢菌医院肺部感染占同期ICU医院肺部感染的24.3%。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65±10)岁,多数有(2~4)种原发病和伴随病并存,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49例(84.5%)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8例(13.8%)患者接受纤支镜诊断或治疗,45例(77.6%)患者住ICU时间≥2周,13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及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剐为70.9%、56.9%、53.4%及50.0%,其他均〈50.0%。结论;ICU内铜绿假单孢菌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具有多重耐药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接受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患者,应注意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消毒,早期的病原学检查及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如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一三唑巴坦、头孢吡肟等敏感药物治疗。不宜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他啶等药物治疗。
王国祥王平
关键词:铜绿假单孢菌医院肺部感染耐药性重症监护室
大蒜素治疗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大蒜素短期治疗对细菌感染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且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均为细菌感染所致)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蒜素治疗;疗程14d。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WBC、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CRP和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短期治疗细菌感染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以显著降低血炎性指标,且未见不良反应。
闫芳杨芳陈燕春王国祥陈倪王平
关键词:大蒜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钙素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