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学位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文化
  • 2篇家园
  • 2篇共同体
  • 1篇顶岗
  • 1篇顶岗实习
  • 1篇仪式
  • 1篇仪式研究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点
  • 1篇永乐宫壁画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中华民族共有...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少数民族题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关系
  • 1篇生活满意度
  • 1篇生计
  • 1篇题材

机构

  • 8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王丹
  • 1篇张晶

传媒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生计选择到家园共同体建构——基于《哈尼阿培聪坡坡》的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哈尼阿培聪坡坡》以迁徙叙事为核心,记录和记忆了哈尼族先祖为了生存和生活数次迁徙,及其在迁徙中遭遇的生计灾难类型和建设家园的策略。哈尼族生计选择的智慧在于协调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社会生态的和谐,在于遵从人际、族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建构和顺互助、尊重互谅的生活空间和有秩序、有规矩的生活家园,也形成一套平衡自然、社会和族际关系的知识以及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秩序准则。这些生计智慧和家园建设理念是实践性、经验性和策略性的。《哈尼阿培聪坡坡》留给哈尼族子孙的生活智慧,是建构多民族家园共同体需要遵循的实践原则。
王丹
黔东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加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也加剧,为了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西部大开发战略于2000年全面启动,同时,涉及区域最广、时效最长的生态工程—...
王丹
关键词:退耕还林景观动态驱动力
文献传递
中职学校学生实习研究 ——以北京X中职学校为个案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是初、中级技术人才塑造的主要承担者,尤其在进入90年代以后,人才培养重点逐渐由企业转向学校,其育人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劳动力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
王丹
关键词:顶岗实习
文献传递
基于学习风格的中小学传统文化学习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增进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务之急.。此举将有利于...
王丹
关键词:传统文化网络学习系统
文献传递
亲子关系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学校适应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为了探讨学校适应在亲子关系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关系、学校适应和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亲子关系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生活满意度。(3)学校适应在亲子关系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本研究结果表明,亲密的亲子关系和高水平的学校适应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有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张晶余红玉王丹王静雅
关键词:亲子关系生活满意度初中生
永乐宫壁画线条艺术特点解析与研究
在中国悠久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壁画是我们现在已知的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它记录着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以及时代精神和生活面貌。其中元代的永乐宫壁画,在这一历史的长河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它宏大的巨制、丰富...
王丹
关键词:永乐宫壁画线条造型艺术特点绘画创作少数民族题材
个人·家·社会——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
论文以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过程中的行为与艺术及其社会关系建构为研究对象,将“打喜”仪式还原到清江土家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考察,以人观为基本立足点,探究清江土家族“打喜”仪式中包含的生命观念和社会关系构建的动力机制,探...
王丹
关键词:土家族社会关系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等维度。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有效实现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方向,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辅相成,共同体意识在精神家园中孕育滋养,精神家园在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发展,聚力凝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王丹闫冬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共同体意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