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红楼
  • 4篇红楼梦
  • 2篇艺术
  • 2篇艺术转型
  • 2篇意蕴
  • 2篇印谱
  • 2篇散曲
  • 2篇清代
  • 2篇文学
  • 2篇文学意蕴
  • 2篇进境
  • 2篇考论
  • 2篇《楝亭集》
  • 2篇《红楼梦》
  • 2篇词坛
  • 2篇词学
  • 1篇东观阁本
  • 1篇性传播
  • 1篇绣像
  • 1篇叙事

机构

  • 13篇扬州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3篇王丹
  • 1篇许建中
  • 1篇方弘毅

传媒

  • 5篇红楼梦学刊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曹雪芹研究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曹寅的词学轨迹及其在顺康词坛的词学进境
在顺康词坛及"清词中兴"历史进程中,曹寅是一位特殊的人物。考察其词学轨迹,都指涉到了顺康词坛最为本质、核心的词学元素,曹寅广泛的人际交游为他词学轨迹勾缮了空前的网络;在曹寅"京师入侍"、"秉节江南"两大中心的词风变化及顺...
王丹
关键词:《楝亭集》文学意蕴
清代三种《红楼梦》谱录考论被引量:2
2017年
在晚清时期《红楼梦》阐释形态中,以范锴《痴人说梦》、姚燮《红楼梦纲领》、寿芝《红楼梦谱》三种谱录为核心,他们对《红楼梦》的阐释借用"史家之法",以文献谱录的形式,穷本溯源、分门别类,对文本旁涉事物杂品以类汇聚,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红楼梦》阐释群体:《红楼梦》谱录。该类书目之间前后增补递进,创编了红学史上第一批针对文本的文献资料集成汇编型书目、绘制了第一幅大观园图绘,甚至还收录了《红楼梦》人物简评、版本、咏红诗词等一系列《红楼梦》"演绎艺术"的概况,开创了诸多红学史之先河。该类书目是红学史上的重要艺术文献,其中的一些成果至今仍值得学界借鉴参阅。
王丹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被引量:1
2020年
《红楼梦赋》为清嘉庆十四年(1809)沈谦以《红楼梦》典型情节为蓝本创作的20篇律赋,初刊于清道光二年(1822)。《〈红楼梦赋〉图册》依据《红楼梦赋》之题咏绘制了20幅插图,大约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为学者盛昱所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可考察《红楼梦》《红楼梦赋》及《〈红楼梦赋〉图册》三者间的相互衍生关系,从阐释《红楼梦赋》及《〈红楼梦赋〉图册》对原著批评题咏与图像生成中产生的"本义"性揭示,以及独立性话语重构机制入手,呈现此三者所蕴含的《红楼梦》生产性传播伏脉。
方弘毅王丹
关键词:图册
曹寅的词学轨迹及其在顺康词坛的词学进境
在顺康词坛及"清词中兴"历史进程中,曹寅是一位特殊的人物。考察其词学轨迹,都指涉到了顺康词坛最为本质、核心的词学元素,曹寅广泛的人际交游为他词学轨迹勾缮了空前的网络;在曹寅"京师入侍"、"秉节江南"两大中心的词风变化及顺...
王丹
关键词:《楝亭集》文学意蕴
文献传递
晚清两种《红楼梦》衍生艺术形态释论被引量:6
2019年
《红楼梦》衍生艺术形态作为在《红楼梦》传播之际渐次生成的艺术群体,是《红楼梦》小说流布传播的重要拓展.以晚清之际的涉红酒令、涉红印谱为考察点,通过分述其内容形制、生成发展、艺术特质及与《红楼梦》原本之关系,可见该两种涉红艺术不单是晚清士人宴饮娱乐、篆印集谱时的游戏之具,结合背景看,它们为《红楼梦》的多维度、多形式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把作为文学文本的《红楼梦》真正带入了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扩宽了《红楼梦》的认知路径,促进了《红楼梦》的经典化和生活化.从更大的社会视野来说,将《红楼梦》为代表的俗文学演绎至其他艺术领域并非孤立现象,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涉红艺术的突破与转型.
王丹
关键词:艺术转型
荆石山民《红楼梦散套(曲谱)》考述——兼论两种新发现的版本被引量:4
2015年
清人改编的"红楼戏"中,荆石山民《红楼梦散套》无疑是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前人著录,结合新近发现的光绪壬午年(1882)《红楼梦散套》和民国初年《精图红楼梦曲谱》两种版本,勾勒出《散套》的版本承嬗脉络,述明了《散套》的版本刊印次序和影响力;据相关史料和彭兆荪之记载,廓清荆石山民吴镐生平,并缕析其在制曲理论、创作套式、角色设定和情节处理等方面安排精益之处;同时,《散套》作为戏曲并非止步于文人案头,也曾在演绎场上演流布。从一些清人笔记和相关史料看,《散套》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王丹
离愁渐远渐无穷——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评析
2013年
柳宗元离别诗《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生平遭际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一反写诗时"清峭"传统,转为"忧愤"风格的转型作品。此诗在柳宗元整个诗歌作品中有着典范意义,它成了柳公生平遭际乃至诗歌探索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对研究柳宗元的文学探索和心态活动等有典型作用,也对学界研究中唐诗歌有反哺折射之功效。
王丹
关键词:离别诗赏析
晚清两种《红楼梦》印谱考论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晚清之际《红楼梦》的多元传播,大量围绕其本事创制、改编的涉红艺术形态如扈清辉、破茧而出。本文即以晚清之际《红楼梦人名西厢记词句印玩》和《石华馆红楼花影印谱》两种涉红篆刻印谱为考察对象,探考其版本、作者、艺术风格,并详审其艺术源流与承绪。该两种印谱不单是文人案头消遣娱乐、赏印鉴雅的工具,结合背景,涉红印谱成规模的出现,也拓展了《红楼梦》传播形式的新局面,体现了晚清之际《红楼梦》在江浙地区的传播、流行程度。同时,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俗文学入篆绝非孤立的篆刻现象,它们为《红楼梦》的经典化历程扩展了多元渠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涉红艺术的突破与转型。
王丹
关键词:艺术转型
曲为吴越吟:清代浙江散曲考论
2021年
浙江乃清代散曲创作的重要场域。清初散曲家继承晚明余绪,在沈谦、陆进、朱彝尊等人的倡导下,奠定了宗法“清雅”散曲风格形态;清中叶浙江曲坛尊古与维新并举,厉鹗、吴锡麒等人在传统题材上力图展现自我风貌,题画、集句、自度曲的出现展现了曲家们力图新变的创作观;晚清之际,赵庆禧、许光治等名家开拓延伸了传统曲风,同时一批富有民族意识的浙江曲家以曲证史,革新图强,抒发家国情怀。清代浙江散曲以体格高标的姿态引领清代散曲风潮,展现出歌咏吴越的同时又关注邦国的大“乡邦”情结,体现了“求真尚实”“崇新立先”的浙学内涵。
王丹
曲苑新裁:清代小说寄生散曲之考察
2021年
清代小说寄生散曲相比于明代进一步外拓与深化,其变迁历程受小说与散曲发展的双重影响,可据此概分为三个时段。从文体特征上看,寄生散曲多以单篇小令为主,突出趣味性与可读性,并广采民间小曲、俗曲以入曲文,以贴近小说的通俗化书写。寄生散曲在小说中发挥咏情即事、情节辅助、分回专场、讽世劝世等多重功用,丰富了小说母体的叙事张力。作为小说中的广泛书写模态,它不仅昭示着清代小说的多元文学特性,亦为重新解读清代散曲提供了另一重可能。
王丹
关键词:清代小说通俗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