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凤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泰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住院躁狂和抑郁症患者症状调查
- 2002年
- 目的 调查住院躁狂和抑郁症的症状分布和频度。方法 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躁狂和抑郁症的症状标准所列的症状和躁狂量表(BRMS)、抑郁量表(HAMD)作为调查工具,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76例住院患者作症状调查。结果 94例躁狂发作者中其症状分布和频度为语言明显增多78例次(83.0%),睡眠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59例次(62.8%),自我感觉良好55例次(58.5%),自我评价过高48例次(51.1%),活动增多41例次(43.6%),联想增快39例次(41.5%)。BRMS评定11项症状包括情绪高涨和性欲增加占52.9%,其中有10项超过84.5%。182例抑郁发作者中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126例次(69.2%),失眠(含早醒)113例次(62.1%),精力明显减退和持久疲乏感97例次(53.3%),自我评价过低88例次(48.4%),想死的念头85例次(46.7%),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78例次(42.9%)。HAMD测定24项症状中有15项症状出现率超过50.0%。结论 躁狂发作者以言语明显增多,睡眠需要减少,自我感觉良好和自我评价过高最多见(>50.0%)。抑郁发作者中以丧失兴趣,失眠(含早醒),精力明显减退,自我评价低最多见(>58.0%),与BRMS量表和HAMD量表症状排列及出现率有差别。
- 潘玉凤陆明康王明兰亓桂香侯爱芝
- 关键词:躁狂症抑郁症症状住院患者
- 精神分裂症分型施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中医分型施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1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0例 ,对照组6 0例 ;辨证分为五型 ,用阴阳经相配取穴的方法根据疾病的虚实 ,用迎随和徐疾补泻手法 ,治疗组每日注射 1次 ,10次为 1个疗程 ,共治疗 3个疗程 ;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 (BPR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BPRS和 TESS量表于每疗程结束后两组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分型施治能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少的特点。
- 潘玉凤武翠凤潘玉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中医药治疗副反应
- 针药并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访研究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丹参合并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有效以上患者进行两年随访 ,于治疗结束、第 1年末和第 2年末分别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 (BPRS)进行评定和比较 ,观察期间服氯丙嗪维持治疗。结果 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丹参治疗精神分裂症 。
- 潘玉印潘玉凤武翠凤李敏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穴位注射丹参抗精神病药物
- 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对照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CCMD 2 R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人 6 0例 ,随机分组 ,实验组 2 8例 ,采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对照组 32例 ,氟西汀治疗 ,疗程 8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Y BOC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 (TESS)于疗前、疗后 2、4、6、8周末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 (P <0 .0 5 )起效快 ,副作用两组 6、8周末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杨立忠解昌国潘玉凤樊立凤何颖
- 关键词:利培酮氟西汀难治性强迫症
- 氟西汀与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氟西汀与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42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重性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用氟西汀和丙咪嗪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氟西汀组显效率85.7%,丙咪嗪组显效率为76.2%,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氟西汀组副作用较丙咪嗪组少而轻。结论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副反应少而轻。
- 邹来英陈光金潘玉凤侯爱芝廉鹏
- 关键词:氟西汀丙咪嗪抑郁症
-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80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潘玉凤刘军路杨军芝李德秀
- 关键词: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