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枫桦
- 作品数:88 被引量:38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药物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访及再治疗的策略被引量:10
- 2012年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5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眼内注射能有效治疗湿性AMD的新生血管并改善视力,但长期随访和再治疗是保持已获得视力的关键。目前,国际上眼科界基于患者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变化制定的再治疗和随访策略较多,但尚未达成共识。中国AMD患者的构成情况、就诊习惯和医疗资源分布等与国外均有较大的差异。经对玻璃体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湿性AMD的随访建议和再治疗标准进行分析,建议应该规范抗VEGF—A治疗策略,达到维持长期治疗效果、尽量减少随访治疗次数和医疗费用的目标,认为提出基于OCT为指导的个体化随访治疗方案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孙晓东宋正宇汪枫桦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力
- 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患者脉络膜厚度分析研究
- 目的 观察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特征,初步阐明脉络膜厚度与病理性近视眼视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入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病理性近视眼30例53眼.所有入...
- 孙晓东周彦萍汪枫桦
- 重视自然病程研究,科学开展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被引量:2
- 2021年
- 多数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严重损害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7年全球首个IRDs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得美国FDA批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IRDs发病早、患者数量相对少,以往对自然病程的认识有限。IRDs的基因治疗研究必须基于对疾病发病机制、自然病程的深入认识,对基因疗法实施最佳“治疗窗”的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基因传递载体为重组病毒载体,其组织免疫原性、成瘤性及其与宿主细胞整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治疗的结局,故亟待建立IRDs基因疗法的临床评价技术。眼科疾病的基因疗法还涉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产品流程、人种和地域环境、疾病进展过程、基因突变种类、患者获益和风险比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因此,充分考虑IRDs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儿童患者的特殊性,积极开展我国IRDs的自然病程研究,对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有效确立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终点结局指标、遵循国际规范的伦理准则都具有重要意义。
- 汪枫桦陈洁琼孙晓东
- 关键词:基因疗法自然病程病毒载体伦理
- 一种用于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视网膜按摩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视网膜按摩器,其包含:按摩器本体、按摩头及手柄,该按摩器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按摩头,另一端连接所述的手柄;其中,所述的按摩头呈光滑弧形,其直径为0.5mm~0.7mm;所述的按...
- 闫泉孙晓东汪枫桦王泓刘海芸
- 文献传递
- 多灶性脉络膜炎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
- 目的:观察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C)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抗VEGF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MC合并中心...
- 王卫峻俞素勤宫媛媛汪枫桦孙晓东许迅
- GRP78和GADD153在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联合蓝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中的表达
-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GADD153在N-亚视黄基-N-视黄基乙醇胺(A2E)联合蓝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氧化应激中的表达及氧化应激对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调控。方法:A2E由全反式视黄醛和乙...
- 冯竞仰陈训劼孙向汪枫桦孙晓东
- 关键词:GRP78GADD153乙醇胺
- 文献传递
- 眼底血管的三维重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底血管的三维重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利用小波分解法对获取的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图像进行高频噪声滤波处理;基于OCTA图像提取血管轮廓图;根据预先建立的可视化的眼底数学模型,利用中心扩散法...
- 孙梦莎汪枫桦宋珉璐孙晓东
-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30例(30眼),其中分支静脉阻塞20例,中央静脉阻塞10例。年龄34—79岁,平均(57.3+8.9)岁。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的剂量按照PrONTO研究组方法,为1.25mg,3次注射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结果补充眼底激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底照相、相干光学断层扫描、FFA检查。采用ETDRS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CRT)。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值与治疗前基线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RVO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CVA与CRT值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30例RVO患者平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3.9±1.9)次,视力提高15个字符及以上者16眼(54%),视力提高5。lO个字符者10眼(33%),视力稳定在5个字符以内者4眼(13%)。治疗后12个月时,ETDRS视力为60±19,与治疗前(42±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P〈O.05)。平均CRT值末次随访时为(268.9±115.9)μm,与治疗前[(616.7±177.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P〈O.01)。治疗后12个月BCVA与治疗前BCVA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r=0.791,P〈0.01),无论何种类型静脉阻塞,基线视力、预后视力与治疗前黄斑水肿程度均无相关性。末次随访时21眼(70%)黄斑区未见明显囊性积液,9眼(30%)仍有少量囊性积液,FFA显示复发的主要原因为黄斑区小血管渗漏。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可保存或改善�
- 王雯秋王泓姜媛王卫峻张磊钱锦汪枫桦吴颖孙晓东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闭塞黄斑水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贝伐单抗
- 一种用于眼内异物取出的网篮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眼内异物取出的网篮装置,其包含:网篮结构、套管、开关组件及手柄;该网篮结构由至少两根弹性丝交叉设置,并在交叉点固定所述的弹性丝,弹性丝的活动端集束形成集束段;套管套置在集束段的外部,位于网篮结构与...
- 闫泉孙晓东汪枫桦王泓刘海芸
- 文献传递
- 中心凹位置影响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厚度测量的分析研究
- 汪枫桦王雯秋许斐平王泓许迅孙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