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松
- 作品数:21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CT评价(附35例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35例肝癌 35个病灶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大小、密度的变化、肿瘤凝固性坏死的形态、范围及术后CT增强扫描的特征进行观察。其中术前进行肝动脉碘油及明胶海绵碎块栓塞 2 3例。结果 :35例肝癌射频术后 5min均有增大 ,术前、后肿块最大径分别为 5 .75± 2 .84cm和 6 .2 2± 1 .1 2cm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病灶CT值术后 5min均减低 ,术前、后病灶CT值分别为 45 .3± 6 .33Hu和 32 .8± 7.83Hu,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术后 5min 94.2 8% (33/ 35)的病灶呈不同程度凝固性坏死。随访 1~ 1 1个月 ,平均随访 4个月 ,71 % (2 5/ 35)病灶较原病灶缩小 ,2 9% (1 0 / 35)病灶扩大 ,病灶CT值减低 1 1Hu±。CT增强 1 0例 ,其中 5例坏死区表现为无强化 ,5例残留灶 /复发灶显示为结节状或花环状强化。结论 :螺旋CT可准确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效果 。
- 鲍家启刘爱国胡克非潘志立王悦王龙胜汪松郑磊惠锦林沈文琴
- 关键词: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CT疗效评价
-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
- 2004年
- 目的: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方法:对7年间所诊断的33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26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21例)、脑内出血(16例),脑室内出血少见(5例);多部位混合出血多见,有两个以上出血部位者23例,占69.7%,可出现大片脑梗塞及脑缺氧缺血性病变、脑水肿。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较完全;脑内血肿范围较大,特别是伴有大片脑梗塞者可有脑软化灶和后遗症。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起到定位定性的作用,并且对临床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亦起重要作用。
- 李庚武潘志立汪松
- 关键词:颅内出血维生素K缺乏婴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单发的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单发肿块病灶2例含斑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早期多发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可见肿瘤由周边向中心递进强化。单发巨大病灶边缘强化为著,中心坏死区始终未见强化,CT随访6例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6例MR平扫表现为肝内的长T1长T2占位信号,边界清晰,2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血管。结论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表现为多发或单发,CT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呈结节状强化,巨大单发病灶中心坏死区强化不显著,MR病灶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提示肝动脉供血;多发结节型激素治疗效果好,6个月随访提示病灶明显缩小或减少。
- 李旭胡克非尹传高汪松赵振陆忠斌王悦唐萍
- 关键词: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球囊导管扩张术在小儿上消化道畸形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体会
-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扩张术在小儿先天性上消化道畸形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为临床解除患儿梗阻症状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5例上消化道畸形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中,男3例,女2例, 年龄20~40天,平均32天;其中十二指肠隔膜状狭窄...
- 朱立春尹传高汪松王昶王悦陈冰清胡克非
- 文献传递
- Beckwith-Widemann Syndrome一例
- 胡克非汪松
- 小儿外伤性肾实质内假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儿女,5岁。坠落后左侧腰背部疼痛1周伴肉眼血尿3d,于2012年5月19日就诊。患儿1周前由三轮车上坠落,以左侧腰背部着地。3d前出现血尿,未经特殊处理。1d前患儿出现排尿困难、腹部胀痛伴呕吐。体检:膀胱区膨隆,左侧肋腹部压痛(+),左肾叩击痛(+)。保留导尿,为暗红色血尿。血压:106/72mmHg(1mmHg=0.133kPa)。
- 胡俊尹传高胡克非李庚武汪松朱立春陆忠斌王悦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肾实质外伤性腰背部疼痛小儿肉眼血尿腹部胀痛
- 晚期盆腔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晚期盆腔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行介入治疗;其中6例在灌注后用明胶海绵进行了栓塞。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腹水、患部疼痛得到缓解。CT随防显示明显有效2例,轻微有效15例,效果不明显5例。仅有1例在化疗后出现臀部疼痛、红斑和溃破,且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其余21例病人均为正常。结论 髂内动脉药物灌注加明胶海绵 栓塞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 尹传高朱立春汪松王悦程先平惠锦林王彬梅蔚德
- 关键词:介入治疗SELDINGER技术明胶海绵并发症
-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
- 目的 总结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病例27例.年龄2~22个月,平均5.9个月;体重4.5~10kg,平均6.32k...
- 汪松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颌面部
-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儿童四肢躯干血管瘤
- 目的 评价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儿童四肢躯干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四肢躯干血管瘤病例29例.年龄2月~12岁,平均14个月;体重5.6~42kg,平均12.65k...
- 汪松
- 关键词:儿童血管瘤躯干
- 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CT诊断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先天性肺囊肿9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2例;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3例,其中1例合并漏斗胸;先天性肺隔离症3例,均合并有肺囊肿;)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量、内部结构等。结果:肺囊肿多位于两下肺,单发多见,单发者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多发囊肿形态不规则。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CLE)多位于两上肺叶,内含气体和肺纹理,边缘清晰。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形态不规则,内含气体、索条状结构。肺隔离症多位于纵隔旁,可含有气体、液体和软组织多种成分。结论:结合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囊肿的数目、形态等CT表现,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 汪松尹传高胡俊赵振
- 关键词: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