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天林
- 作品数:92 被引量:3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预约挂号在儿童医院门诊的应用
- 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是公立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方便病人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有利于患者家长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也有利于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
- 章赛春沈美萍林艳汪天林
- 文献传递
- 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
- 1999年
- 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女性发病,因肺囊性变致呼吸功能进行性下降,从发生症状至死亡通常在10年左右。本文对该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措施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汪天林贾土妹
- 关键词:激素CT肺活检病因病理
- 荧光定量PCR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人偏肺病毒
- <正>目的观察比较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呼吸道标本人偏肺病毒(HMPV)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了解HMPV感染现状及其临床特征。方法自行设计引物,建立检测HMPV荧光定量PCR的方...
- 吴栩汪天林陈志敏吴亦栋郑剑峰
- 关键词:呼吸道标本人偏肺病毒PCR
- 文献传递
- 50例诱导痰分析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为探讨诱导痰细胞分类对儿童哮喘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作用。方法 本文对 5 0例住院儿童作了诱导痰细胞学检测。结果 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 (EC)和肥大细胞 (MC)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分别为 5 6 7%对 0 5 78%和 0 4%对 0 0 % ;而 0~ 3岁组哮喘儿童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较年长儿低。诱导痰EC与外周血EC间无相关关系 ,而与血清总IgE螨皮试反应呈正相关。结论 诱导痰细胞分类中EC、MC比值增高是儿童哮喘的有力证据。婴幼儿哮喘时诱导痰细胞学改变多不典型 ,可能与特应性发育不成熟及感染有关。
- 陈小友顾伟中汪天林汤宏峰贾土妹
- 关键词:儿童哮喘
- 小儿肺结核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7年6月诊断明确的56例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断。结果患儿发热、咳嗽、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高;其中50例患儿进行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者37例;肺部斑片状阴影者33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者21例。结论临床医生在诊断小儿肺结核时,应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 李宁乐汪天林
- 关键词:肺结核儿童
- 杭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Is)患儿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
- 汪天林唐兰芳陈志敏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3例临床分析
- 1999年
-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急性增生性疾病,由EB病毒感染引起,小儿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易误诊。我院1996年1月~1998年2月间收住IM43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4例,女19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4岁,人院时病程为0.5天~60天,平均11.5天。2.临床表现:
- 何皓汪天林贾土妹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儿童
- 复合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检测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复合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 (Hi)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 (Hib)联合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Hi种特异性引物和Hib型特异性引物混合的复合PCR对实验菌株和83份婴幼儿肺炎急性期痰标本和51份血标本、同期37份健康婴幼儿咽拭子标本及21份临床拟诊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23份非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复合PCR检测可同时鉴别Hib和非b型Hi,对Hib标准菌株检测的敏感性低限为10个菌体 ;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的Hib阳性率 (22.9% )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0) ,非b型Hi阳性率 (20.5% )与健康儿童 (16.2%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51份血标本Hi阳性6份 (11.8 % ) ,均为Hib;21份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标本Hi阳性4份 (19.0% ) ,均为Hib ;23份非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Hi均为阴性。结论 复合PCR可同时检测并鉴别Hib和非b型Hi。
- 陈志敏汪天林尚世强李建平
-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流感嗜血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
- 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学研究被引量:2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连续3年对13 642例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 1、2、3型,流感病毒(IV)A型、B型和腺病毒(AD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病毒性肺炎占34.3%,其中RSV占25.8%,PIV4.7%,IV A 2.4%,IV B 0.2%,ADV 1.3%.RSV在≤1岁组检出率 33.1%,>1~3岁组19.7%,>3岁组5.1%(趋势χ2=763.4,P<0.001).ADV肺炎,>1~3岁组与>3岁组分别为2.3%及2.5%,均高于≤1岁组的0.7%(P<0.01).>1~3岁组IV A检出率3.4%,高于≤1岁组(χ2=18.2,P<0.01).>1~3岁组PIV 1肺炎占1.2%,较其它年龄组高(P<0.05).PIV 3,≤1岁组检出率 4.7%,>1~3岁组3.2%,>3岁组1.4%(趋势χ2=52.4,P<0.01).RSV感染率11月开始明显增高,持续到次年的3~4月份,但每年仍有差别.肺炎中RSV月感染率最高62.8%,IV A达15.7%.结论:小儿肺炎的病毒性病原,感染率高低依次为RSV、PIV、IV和ADV.RSV、PIV 3,年龄越大检出率越低.≤1岁婴儿ADV感染较少.幼儿较婴儿易致IV A感染.RSV流行见于冬春季,但存在变化.
- 汪天林陈志敏汤宏峰唐兰芳邹朝春
- 关键词: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模拟及儿科临床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
- 汪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