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兵
-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期机械通气下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AECOPD合并严重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短期机械通气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合并严重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AECOPD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灌洗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 NIPPV);灌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短期机械通气(4~6 h)下行BAL。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 d动脉血气、外周血常规变化,以及持续无创机械通气上机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2h、2d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2 d均较治疗后2 h改善明显(P均<0.05);灌洗组治疗后2 h、2 d PaCO2、PaO2均优于对照组( P均<0.01)。治疗第7天灌洗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灌洗组无创机械通气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不需立即行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短期机械通气下行BAL能迅速改善呼吸衰竭、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减少持续有创机械通气需要及住院时间。
- 曾鸣秦光梅杨时光罗华姚草原江兵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
- 13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疾病发展规律分析
- 2020年
- 目的:总结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治的临床经验,探索疾病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重症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特点,主要治疗情况,病情演变过程中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影像学特征的变化。结果:重症COVID-19患者在病程早期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计数明显降低,进展期进一步下降,缓解期上升,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值,各期均有统计学差异(F=15.396,P=0.00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早期升高,进展期开始下降,缓解期明显下降,缓解期与早期、进展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CRP:F=5.366,P=0.009;IL-6:F=5.367,P=0.009)。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肌红蛋白(myoglobin,Mb)在病程早期就明显升高,进展期稍有下降,缓解期下降明显,LDH在各期均有统计学差异(F=10.464,P=0.000),而Mb只在缓解期与早期有统计学差异(F=4.303,P=0.021)。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早期升高,进展期明显下降,缓解期继续下降,早期与进展期、缓解期有统计学差异(F=3.782,P=0.032)。白蛋白(albumin,ALB)在疾病早期有下降趋势,进展期明显下降,与早期、缓解期有统计学差异(F=5.264,P=0.010),缓解期有所上升,但低于正常值下限。重症COVID-19患者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早期就有下降趋势,进展期进一步下降,缓解期上升,与早期、缓解期有统计学差异(F=59.334,P=0.000)。影像特征:早期见斑片或片状磨玻璃影,其内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部分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和实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进展期以片状磨玻璃影与实变同时存在,以混合密度为主,并且实变范围增大,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及支气管充气征,部分病变内出现纤维灶,病变自外周向中央发展的趋势,少数患者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个别病例早期病灶吸收减少后又出现新发病灶。缓解期病变范围缩小、数目减少�
- 曾鸣杨和平刘丹江兵杨时光秦光梅
- 关键词:重症生化指标影像
-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5年
- 肺泡蛋白沉着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部弥漫性病变,以肺泡和细支气管管腔内大量的嗜伊红性磷脂蛋白样的物质沉着为特征。 PAP常隐袭性起病,呈慢性发展,患者起初可表现为干咳、咯血、低热、乏力等不典型症状,之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全肺灌洗术是目前治疗PAP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我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对首例行全麻下全肺灌洗术的严重PAP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总结及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
- 曾鸣江兵秦光梅杨时光刘丹
- 关键词:大容量全肺灌洗术肺泡蛋白沉积症文献复习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肺部弥漫性病变
- 糠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糠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2期)、Pub Med、CNKI、VIP、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搜集糠酸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2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4 3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糠酸氟替卡松vs.安慰剂:糠酸氟替卡松不仅能显著增加一秒用力呼气量谷值[MD=0.10,95%CI(0.05,0.15),P=0.000 2],且能改善24小时无需使用缓解药物率和24小时无症状率,而不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OR=1.38,95%CI(0.28,6.77),P=0.69];(2)糠酸氟替卡松vs.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可显著增加一秒用力呼气量谷值[MD=–0.10,95%CI(–0.19,–0.01),P=0.02],且可改善0~24小时加权平均一秒用力呼气量、24小时无需使用缓解药物率及24小时无症状率,不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OR=–1.05,95%CI(–1.39,–0.80),P=0.72];(3)糠酸氟替卡松vs.丙酸氟替卡松:二者的一秒用力呼气量谷值[MD=–0.02,95%CI(–0.08,0.04),P=0.52]、24小时无需使用缓解药物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OR=1.62,95%CI(0.77,3.40),P=0.20]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糠酸氟替卡松较安慰剂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控制哮喘症状;糠酸氟替卡松与维兰特罗联用比单用糠酸氟替卡松疗效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糠酸氟替卡松与丙酸氟替卡松两者疗效相当,但用法更简便,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可能存在偏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张菲江兵缪李丽
- 关键词:哮喘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肺癌化疗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加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致使中国肺癌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当前,其已然成为了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肺癌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令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1]。本文全面探究肺癌化疗合并院内感染病原菌特点以及耐药性分析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 杨静翔杨时光江兵
- 关键词:病原菌特点肺癌化疗院内肺部感染环境污染
- 骨桥蛋白单抗抑制大鼠肺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取72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博莱霉素模型组(BLM组)和骨桥蛋白抗体干预组(OPN-Ab组)各24只,气管内灌注BLM复制肺纤维化模型(BLM组、OPN-Ab干预组),NS组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OPN-Ab组于0d、2d、4d、6d尾静脉注射骨桥蛋白抗体(1:32),BLM组和NS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7d、14d、28d处死动物8只。收集肺组织作切片行HE、MASSON染色测定肺泡炎症和纤维化改变,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测定肺组织中OPN、MMP-9、TIMP-1的表达;RT-PCR测定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与BLM组比较,在第7天和第14天OPN-Ab组肺泡炎明显减轻(P<0.01);而肺纤维化程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轻(P<0.05);与NS组比较,BLM组、OPN-Ab组肺组织中OPN、MMP-9、TIMP-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BLM组第7天OPN、MMP-9、TIMP-1在肺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随后下降,第28天时仍高于NS组(P<0.01)。与BLM组比较,OPN-Ab组各时间点OPN、MMP-9、TIMP-1表达水平降低(P<0.01)。OPN-Ab组第7、14、28天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较同时间点BLM组明显降低(P<0.05)。OPN可能是肺纤维化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因素,骨桥蛋白抗体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MMP-9、TIMP-1表达,减少肺组织中胶原的生成,最终抑制肺纤维化。
- 曾鸣张玉坤吴永昌江兵刘丹
- 关键词:骨桥蛋白肺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胶原
- 诊断超声在眼科的治疗作用
- 2007年
- 从A超、B超诊断眼病,到眼科专用B型超声扫描仪--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诊断眼前节疾病,再至彩色多谱勒超声(Color Dopper flow imaging,CDFI)用于检测眼部血流.均是利用声学参数作为载体,通过超声显像获取体内更多的眼部生理和病理信息,显示眼的更多更细微的组织结构,为眼科临床医生提供眼病诊断信息.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的热作用、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等在眼科中的治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此做一综述.……
- 江兵刘苏
- 本拉珠单抗治疗重症嗜酸粒细胞型哮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本拉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以白细胞介素5受体α亚基为靶点,使血嗜酸性粒细胞耗竭。本研究系统评价本拉珠单抗辅助治疗重症嗜酸粒细胞型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图书馆,搜集本拉珠单抗辅助治疗重症嗜酸粒细胞型哮喘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地、分别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在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8个RCTs,共3946例患者。本拉珠单抗作为重症嗜酸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附加治疗与安慰剂相比,能显著降低哮喘年急性发作率[OR=0.54,95%CI(0.40,0.73),P<0.0001],提高患者FEV1[MD=0.15,95%CI(0.10,0.19),P<0.00001],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降低ACQ-6评分[MD=−0.22,95%CI(−0.29,−0.15),P<0.00001],提高AQLQ评分[MD=0.22,95%CI(0.13,0.30),P<0.00001],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与安慰剂对照组类似[OR=0.88,95%CI(0.76,1.03),P=0.12],严重不良反应较安慰剂组低[OR=0.76,95%CI(0.61,0.94),P=0.01]表明本拉珠单抗治疗哮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本拉珠单抗作为重症嗜酸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附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哮喘症状,控制哮喘症状的每年急性发作率,与安慰剂相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罗海燕刘沙江兵
- 单吸入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系统评价单吸入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单吸入器三联疗法(试验组)、,以及各对照亚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组、LAB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组、开放三联组](对照组)治疗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手册进行方法学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RCTs,共20236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中重度年急性加重率显著降低[OR=0.62,95%CI(0.49,0.79),P<0.0001],圣乔治医院呼吸调查问卷(SGRQ)评分显著降低[MD=-0.99,95%CI(-1.58,-0.40),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显著升高[MD=0.06,95%CI(0.03,0.08),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0.48,95%CI(0.24,0.98),P=0.04],肺炎发生率相当[OR=1.20,95%CI(0.98,1.47),P=0.07]。结论单吸入器三联疗法治疗COPD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间接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用药错误率,且安全性较好。
- 罗海燕江兵刘沙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联疗法有效性META分析
- 葛根异黄酮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探讨葛根异黄酮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我们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野百合碱组、葛根异黄酮治疗组。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观察肺小动脉结构重塑,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VEGF的分布及表达。结果显示,野百合碱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葛根异黄酮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MPAP明显降低(p<0.05),肺小动脉重塑显著改善。野百合碱组大鼠肺组织VEGF的表达较正常组及葛根异黄酮治疗组明显下调(p<0.05),葛根异黄酮治疗组较野百合碱组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本研究表明葛根异黄酮能减缓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表达有关。
- 张玉坤江兵秦光梅曾鸣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葛根异黄酮野百合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