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汝继刚

作品数:33 被引量:23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7篇合金
  • 25篇铝合金
  • 9篇时效
  • 6篇力学性能
  • 6篇残余应力
  • 6篇力学性
  • 5篇显微组织
  • 3篇应力腐蚀
  • 3篇热稳定
  • 3篇热稳定性
  • 3篇高强铝合金
  • 3篇AL-ZN-...
  • 3篇超高强
  • 2篇断裂韧性
  • 2篇性能研究
  • 2篇韧性
  • 2篇时效成形
  • 2篇双级
  • 2篇双级时效
  • 2篇喷丸

机构

  • 30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航空材料...
  • 1篇航空航天部
  • 1篇西南铝业(集...
  • 1篇陕西飞机工业...

作者

  • 33篇汝继刚
  • 19篇伊琳娜
  • 8篇王亮
  • 7篇李惠曲
  • 6篇李超
  • 6篇张坤
  • 5篇刘铭
  • 5篇陈军洲
  • 4篇吴秀亮
  • 4篇陈高红
  • 3篇戴圣龙
  • 3篇李国爱
  • 3篇臧金鑫
  • 2篇龚澎
  • 2篇李茂华
  • 2篇杨延清
  • 2篇罗贤
  • 2篇黄斌
  • 2篇陆峰
  • 2篇陆政

传媒

  • 6篇航空材料学报
  • 4篇轻合金加工技...
  • 4篇稀有金属
  • 3篇新技术新工艺
  • 3篇材料工程
  • 3篇塑性工程学报
  • 2篇轻金属
  • 2篇Transa...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中国腐蚀与防...
  • 1篇全国第一届铝...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挤压强化对2124铝合金疲劳寿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疲劳试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研究了2124-T851铝合金厚板不同参数孔挤压强化后疲劳寿命与显微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孔挤压强化后试样的疲劳寿命先随挤压量的增大而升高,随后又迅速降低,挤压量为0.4 mm时疲劳寿命达到峰值,较未强化增加12.66倍;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孔挤压强化后,在孔壁强化层内形成了位错胞状结构和残余压应力,并且随挤压量增大先迅速增加然后趋于平缓,强化层的形成可以有效延缓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同时,适当的孔挤压强化可改善表面粗糙度,降低裂纹萌生几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
伊琳娜汝继刚黄敏宋德玉王亮
关键词:2124铝合金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
新型Al-Zn-Mg-Cu铝合金疲劳性能及损伤断裂行为研究
2014年
采用旋转弯曲和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7A12铝合金的疲劳性能,并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7A12铝合金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合金的疲劳极限随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大,随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断口形貌具有典型的疲劳断口特征,由疲劳源区、疲劳裂纹稳定扩展区和快速断裂区三部分组成,裂纹萌生一般位于表面夹杂或缺口等缺陷引起的应力集中处。
刘铭汝继刚伊琳娜李惠曲王亮郝敏胡昭
关键词:断口形貌
陶瓷丸喷丸对2124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陶瓷丸硬度大、不易破碎变形,且喷后不易残留在工件表面,是一种新型喷丸介质。为了提高2124铝合金的疲劳性能,对其喷陶瓷丸,并与喷铸钢丸、玻璃丸以及铸钢丸+玻璃丸二次喷丸对比,研究了4种喷丸强化处理的试样的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场分布以及平均旋转弯曲疲劳寿命,分析了喷丸处理影响疲劳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喷陶瓷丸后铝合金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表面形貌变化不大,疲劳源萌生于喷丸强化的次表层,铝合金疲劳寿命增益最多;喷铸钢丸后,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小,表面形成很深的弹坑而导致强烈应力集中,喷丸对试样疲劳性能的影响不大;玻璃丸和二次喷丸对试样疲劳性能的增益效果居中。
王欣王强宋颖刚高玉魁陆峰汝继刚
关键词:喷丸铝合金铸钢丸残余应力
高温变形中2B25-T3511铝合金组织及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高温拉伸、TEM和SEM等手段对2B25-T3511铝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组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拉伸温度升高,合金强度逐渐下降,其中抗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较屈服强度显著;伸长率先升高-降低-略有升高-降低的"M"状变化趋势。在175℃以下,晶粒内基本没有新析出相,合金基体随拉伸温度升高而不断发生软化是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合金基体与相粒子之间的界面弱化以及175℃以上时晶内细小片针状析出相的析出是合金塑性呈现"M"状变化的原因。随温度升高,断口形貌也由沿晶断裂为主逐渐过渡到以高温滑移特征以及基体/沉淀相界面的滑脱为主的韧窝形貌。
伊琳娜汝继刚李国爱陈军洲
关键词:高温拉伸力学性能显微组织
新型Al-Zn-Mg-Cu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化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新型Al-Zn-Mg-Cu高强铝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组织演化。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合金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位错密度减小,亚晶粒尺寸增大;合金热压缩变形过程中主要的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为300~400℃时,主要发生动态回复;变形温度为450℃,应变速率为0.001~10s^(-1)时,软化机制以动态再结晶为主,存在晶界弓出、亚晶长大、亚晶合并3种再结晶形核机制。
张坤臧金鑫陈军洲伊琳娜汝继刚康唯
关键词:热压缩变形动态再结晶
应力对7050铝合金时效成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显微硬度、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应力时效对预时效态7050铝合金时效析出行为与硬度的影响,并通过与无应力时效进行对比揭示了外加应力对预时效态7050铝合金时效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应力时效相比,外加应力可加速7050铝合金时效硬化速率,减小峰值硬度和缩短欠时效时间,同时外加应力能促进7050铝合金析出相的析出和长大。此外,TEM观察表明:应力时效过程中合金性能的变化与其微观组织的演变密切相关;应力时效初期,η'相的析出使硬度上升并达到峰值;随后,η'相转变成η相以及η相粗化引起硬度单调下降。
李超戴圣龙张坤汝继刚
关键词:7050铝合金应力时效时效成形
温度对7050时效成形应力松弛及回弹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建立蠕变本构模型,并对不同温度下预时效态7050厚板的时效成形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所建立的蠕变本构模型适用于预时效态的7050合金的时效成形。时效成形过程中,温度越高,应力松弛效果越明显,蠕变变形量越大,残余应力越小,回弹率越低。
李超张坤汝继刚戴圣龙
关键词:时效成形本构模型应力松弛
2024铝合金转动制件的失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外观检查、裂纹断口宏微观观察及能谱分析、材料硬度检测、金相检查对2024铝合金转动件出现的裂纹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制件的裂纹失效属低周疲劳开裂,在冲压成型过程中,模具对坯件造成凹坑,产生应力集中加速了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导致最终失效。提出了严格控制制件的加工工艺的建议,并在装配前严格检查其表面质量。
陈高红刘洲陈军洲汝继刚
关键词:2024铝合金显微组织
缓饱和再时效工艺研究
1998年
从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的发展进程,简述国外近期发展的一种新的热处理方法——缓饱和再时效(DesaturationAging)工艺,即DSA工艺。从该工艺的设计思想分析其主题工艺参数的控制要领。并给出用于厚截面制品处理时计算最大可处理厚度的经验公式。同时列举了此工艺应用于7000系铝合金后得到的性能改善数据。
汝继刚
关键词:铝合金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lectron tomography in materials science based on TEM and STEM被引量:5
2014年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electron tomography(ET) based 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TEM)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were introduced. The various types of ET based on TEM as well as STEM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which included bright-field(BF)-TEM tomography, dark-field(DF)-TEM tomography, weak-beam dark-field(WBDF)-TEM tomography, annular dark-field(ADF)-TEM tomography, energy-filter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EFTEM) tomography, high-angle annular dark-field(HAADF)-STEM tomography, ADF-STEM tomography, incoherent bright field(IBF)-STEM tomography,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EELS)-STEM tomography and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XEDS)-STEM tomography, and so on. The optimized tilt series such as dual-axis tilt tomography, on-axis tilt tomography, conical tilt tomography and equally-sloped tomography(EST) were reported. The advance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such as discrete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DART), compressed sensing(CS) algorithm and EST were overviewed. At las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ET in materials science was presented.
李茂华杨延清黄斌罗贤张伟韩明汝继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