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宏伟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汇分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阻滞
  • 2篇颈浅丛
  • 2篇颈浅丛阻滞
  • 1篇低浓度
  • 1篇低浓度罗哌卡...
  • 1篇一针法
  • 1篇罗哌卡因
  • 1篇麻醉
  • 1篇颈丛
  • 1篇颈丛神经
  • 1篇颈丛神经阻滞
  • 1篇颈浅丛神经阻...
  • 1篇比卡因
  • 1篇布比卡因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叶敏
  • 2篇段宏伟
  • 2篇吴一鸣
  • 2篇陆晓英
  • 1篇唐卫青
  • 1篇敖翔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改良颈浅丛阻滞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阻滞双侧颈浅丛。观察2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对抬头肌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阻滞起效时间R组为(6.33±0.92)min,B组为(4.75±0.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麻醉有效率R组为95.0%,B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B组在T2、T3时间点HR均增快(P<0.05和P<0.01)。2组在T2、T3和T4时间点的DBP、SpO2均较T0升高(P<0.05~P<0.01)2,组不同时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4例发生抬头肌力减弱,但头颈仍能自主活动;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更具优越性。
段宏伟吴一鸣叶敏陆晓英
关键词: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颈浅丛
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的改良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局部麻醉药均为0.25%罗哌卡因。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价阻滞效果,监测抬头肌力,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2、T3时间点的HR均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2、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的阻滞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头颈活动均自如,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段宏伟吴一鸣叶敏敖翔唐卫青陆晓英
关键词: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