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燕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进程中adipophilin和perilipin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促酰化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对脂滴相关蛋白adipophilin和perilipin表达的影响,探讨adipophilin和perilipin在介导ASP促成脂过程中的作用。体外培养小鼠来源的3T3-L1前脂肪细胞,经典激素鸡尾酒法诱导分化,根据实验室前期工作验证的adipophilin和perilipin基因和蛋白水平的时序性变化规律选取几个代表性的时间点(0d,3d,6d,9d),设立ASP(1μmol/L)刺激组、胰岛素(100nmol/L)刺激组及空白对照组,[3H]油酸掺入法测定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3H]-2-脱氧葡萄糖([3H]-2-DG)掺入法测定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adipophilin和perilipi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1)脂肪细胞分化第3天和第6天,ASP组甘油三酯合成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胰岛素组各检测时间点甘油三酯合成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脂肪细胞分化第6天和第9天,ASP组和胰岛素组葡萄糖转运率均较同期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胰岛素组增加效应较ASP组更为显著(P<0.05,P<0.001);(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SP组adipophil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从0天起显著升高(P<0.05,P<0.001),第4天以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SP组perilip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从第3天起显著升高(P<0.05,P<0.001),直至完全分化成熟(第9天)仍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4)胰岛素组adipophilin和perilip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提示,ASP组perilipin及adipophilin的表达与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ASP促进甘油三酯合成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ASP可能通过调节adipophilin、perilip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影响脂肪细胞内脂质聚积和脂滴形成。
- 吴静卢慧玲胡秀芬梁晓燕林汉华王宏伟范晓蔚
- 关键词:促酰化蛋白脂肪细胞
- 3T3-L1前脂肪细胞中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对脂肪因子肾上腺髓质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是否有胆碱能系统物质mRNA的表达,及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7功能状态对脂肪因子肾上腺髓质素(AM)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脂肪细胞中非神经胆碱能系统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他脂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是否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nAChR α7三种胆碱能系统主要组分的mRNA表达;对前脂肪细胞及成熟脂肪细胞分别予不同水平的广谱nAChR激动剂尼古丁、特异性nAChR α7激动剂氯化胆碱及特异性nAChRα7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处理12、24、36h,并设立相应处理时间的空白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M mRNA的表达。结果1.RT-PCR方法证实在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均有AChE、ChAT、AChR α7的mRNA表达。2.给予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和氯化胆碱,干预作用不同时间,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M mRNA表达水平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或P<0.01),但随干预作用时间延长,这种剂量依赖性上调效应减弱。二种激动剂以氯化胆碱的剂量依赖性上调效应更明显。而相同剂量下不同作用时间的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a>0.05)。3.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M mRNA表达则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存在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其中nAChR α7调节脂肪因子AM mRNA的表达,脂肪组织中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的重要组分nAChR α7可能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梁晓燕胡秀芬卢慧玲吴静王宏伟杨杨
-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素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 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在(前)脂肪细胞的表达及nAChRα7功能状态对前脂肪细胞Visfatin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 2008年
-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体的非神经细胞和组织中,尤其是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中,均证实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各亚型在内的胆碱能系统组分的存在,其中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α7,nAChRα7)是烟碱样胆碱能抗炎通路(nicotin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中重要的分子核心机制,同时也是机体限制宿主防御反应扩大的内源性抗炎机制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前)脂肪细胞上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是否存在及初步揭示烟碱样胆碱能受体α7对前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的3种胆碱能系统主要组分的蛋白表达.另将前脂肪细胞分为给予广谱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尼古丁、特异性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激动剂氯化胆碱及特异性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干预12 h、24 h、36 h,并设立相应处理时间的空白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前脂肪细胞中AChE、ChAT及AChRα7均有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进一步半定量证实了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ChE、ChAT及AChRα7的蛋白表达;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10^-6-10^-4mol/L)时间、剂量依赖性上调前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1.3-1.55-fold,P〈0.01),与对应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加入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和氯化胆碱,则前脂肪细胞中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空白对照组相比,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以氯化胆碱的抑制效应更为显
- 吴静卢慧玲胡秀芬梁晓燕林汉华王宏伟杨杨夏治
- 关键词:胆碱能抗炎通路
- 促酰化蛋白对脂肪细胞分化中脂滴相关蛋白TIP47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研究促酰化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在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中对脂滴相关蛋白TIP47(tail-interacting protein 47 kD)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ASP在成脂方面的重要意义.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中TIP47的表达定位;采用经典激素鸡尾酒法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诱导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中TIP47 mRNA和蛋白表达;在分化过程中不同时点,对诱导分化中的3T3-L1脂肪细胞分别给予胰岛素和ASP处理,并设立相应空白对照,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TIP4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中TIP47主要在胞浆内表达;诱导分化过程中的3T3-L1脂肪细胞TI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ASP对诱导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中TIP47 mRNA和蛋白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但随着分化至48 h,其上调作用已不明显;胰岛素仅在分化的0 d对脂肪细胞中TIP47 mRNA和蛋白表达有上调作用,之后基本无影响.结果提示,ASP促成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脂滴相关蛋白TIP47的表达密切相关,从而为认识及防治肥胖症开拓新的思路.
- 梁晓燕卢慧玲胡秀芬吴静
- 关键词:促酰化蛋白3T3-L1脂肪细胞肥胖症
- Gβ/Gαq-PI3K-PKC信号通路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G蛋白亚单位、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亚单位和蛋白激酶C(PKC)亚型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探讨Gβ/Gαq-PI3K-PKC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经典激素鸡尾酒诱导法(分化诱导剂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并以加入诱导分化液的时间为起点,于0 d、6 h、12 h、1 d、3 d、6 d、9 d收集细胞后立即进行蛋白抽提,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中Gβ、Gαq/11、PI3K-IA类和IB类部分亚单位磷酸化水平、磷酸化PKCα和ζ的表达变化。结果:诱导分化进程中:6 h时,各检测信号物质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12 h时,磷酸化PI3K-p85、p110γ表达达高峰(P<0.05),Gβ明显升高(P<0.05),p101轻度升高,磷酸化PKCζ水平有所下降;1 d时,Gβ表达达高峰(P<0.01),PI3K-p85总水平及磷酸化PI3K-p85、p55、p110γ、p101开始不同程度下降,Gαq/11和磷酸化PKCα继续升高(P<0.01);3d时,Gαq/11和磷酸化PKCα表达达高峰(P<0.01);6d时,Gαq/11和磷酸化PKCα表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KCζ明显降低(P<0.01);成熟脂肪细胞内(分化9 d)磷酸化p55、p85和PKCζ水平分别是前脂肪细胞的33.55%(P<0.01)、29.68%(P<0.05)和45.52%(P<0.05)。结论:Gβ/Gαq-PI3K-PKC信号通路检测信号分子于分化早期出现峰值,提示与细胞早期分化的克隆性增殖阶段密切相关,而磷酸化p55、p85和PKCζ亚单位在成熟脂肪细胞较前脂肪细胞水平显著下调提示其在分化后期对细胞分化起抑制性作用。
- 吴静胡秀芬王宏伟林汉华梁晓燕温宇
- 关键词:3T3-L1细胞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C
- 3T3-L1前脂肪细胞烟碱样胆碱能受体α7亚型功能状态对chemerin及其受体chemerinR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chemerin及其受体(chemerinR)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及脂肪细胞中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尤其是烟碱样胆碱能受体α7功能状态对前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成熟脂肪细胞中新型促脂解脂肪因子chemerin和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脂肪细胞中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对脂解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经典激素鸡尾酒法"(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胰岛素+地塞米松+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并于分化进程中0h,6h,12h,1d,3d,6d和9d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RT-PCR技术检测chemerin、chemerinR mRNA时序性变化规律。并加入不同浓度(10-8mol/L、10-6mol/L和10-4mol/L)的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激动剂氯化胆碱和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分别处理3T3-L1前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12 h、24 h和36 h后,抽提总RNA,RT-PCR检测chemerin、chemerinR mRNA的表达。结果①在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二者基因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至分化末期表达水平最高。②与相应作用时点的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胆碱能显著下调前脂肪细胞chemerin、chemerinR mRNA和成熟脂肪细胞中chemerin mRNA水平;甲基牛扁亭碱则明显上调前脂肪细胞chemerin、chemerinR mRNA和成熟脂肪细胞中chemerin mRNA水平,上述两种干预均对成熟脂肪细胞中chemerinR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③且在相同浓度、相同时间干预下,烟碱样胆碱能受体α7特异性激动剂或拮抗剂对前脂肪细胞中chemerin、chemerinR mRNA水平影响均较诱导分化成熟脂肪细胞组显著。结论前脂肪细胞上烟碱样胆碱能受体α7,很可能是介导前脂肪细胞固有胆碱能系统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重要物质,除参与脂解的直接调控外,还可能通过影响自身脂肪因子的表达实现间接调节。
- 吴静卢慧玲胡秀芬梁晓燕林汉华王宏伟
-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CHEMERINCHEMERIN脂解
- 促酰化蛋白通过PLC信号途径调控脂滴相关蛋白TIP47的表达
- 2009年
- 目的研究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促酰化蛋白(ASP)对脂滴相关蛋白TIP47表达的影响,及阻断细胞PLC信号途径后此影响的变化。方法(1)对诱导分化过程中的3T3-L1脂肪细胞分别给予ASP、U73122及U73122和ASP处理,并设立相应空白对照;(2)RT-PCR检测细胞中TIP47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TIP47蛋白的表达。结果(1)ASP对3T3-L1脂肪细胞中TIP47mRNA和蛋白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2)PLC信号途径阻断剂U73122对其有显著的下调作用;(3)U73122和ASP处理后脂肪细胞中TIP4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仅ASP处理的脂肪细胞有显著降低,而较仅U73122处理的脂肪细胞有明显增高。结论PLC信号途径参与ASP调节TIP47表达的信号转导,从分子水平深化了对ASP成脂作用的认识,为肥胖症的认识及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 梁晓燕卢慧玲胡秀芬吴静
- 关键词:促酰化蛋白3T3-L1脂肪细胞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