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文 作品数:32 被引量:141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冠状动脉脂联素受体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冠状动脉脂联素受体和IR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胰岛素抵抗组(IR组)、替米沙坦干预组[TEL组,5 mg/(kg·d)]和氯沙坦干预组[LOS组,10 mg/(kg·d)]。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胰岛素、血清脂联素(APN),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冠状动脉APN、脂联素受体1(AdipoR1)和脂联素受体2(AdipoR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TEL组和LOS组血清APN水平均增加(P<0.05),且TEL组TG水平、空腹血糖和ISI低于IR组(P<0.05)。IR组冠状动脉APN mRNA、AdipoR1 mRNA、AdipoR2 mRNA表达低于Con组(P<0.05),TEL组和LOS组冠状动脉APN mRNA、AdipoR1 mRNA、AdipoR2 mRNA表达较IR组增高(P<0.05)。与IR组比较,TEL组和LOS组冠状动脉APN、AdipoR1和AdipoR2表达增加(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均能增加IR大鼠血清APN水平,抑制冠状动脉APN、AdipoR1和AdipoR2表达的下降。 沈絮华 邱惠 梁思文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替米沙坦 氯沙坦 脂联素 冠状动脉 冠心病合并尿毒症维持透析介入治疗25例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合并尿毒症维持透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合并尿毒症维持透析的冠心病患者2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非ST抬高型ACS15例。人院后行急诊或常诊CAG及介入治疗。观察患者CAG血管病变特点、介入治疗结果、住院期间及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1)合并尿毒症透析冠心病患者CAG三支血管病变19例、中重度钙化20例、弥漫性病变11例;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ACS,3组间三支血管病变(χ^2=1.08,P=0.58)、中重度钙化(χ^2=0.48,P=0.79)、弥漫性病变(χ^2=4.52,P=0.11)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合并尿毒症透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成功24例,平均总操作时间为(55.3±7.1)min,平均造影剂用量为(126.0±12.6)ml,操作期间出现并发症1例。(3)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5/25)与48.0%(12/25)。结论合并尿毒症维持透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多支、弥漫病变较多,采用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成功率高,但住院期间及12个月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姚道阔 高翔宇 梁思文 丁晓松 赵慧强 李东宝 陈晖关键词:冠心病 尿毒症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Embase、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4月,收集比较IABP和药物治疗或其他心室辅助装置对AMI并发CS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所有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相关资料,主要预后指标包括30 d全因死亡率、院内卒中、大出血、下肢缺血发生率。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证据质量评价工具对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其中比较IABP和药物治疗的有3项研究,共计702例患者;比较IABP和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的有4项研究,共计136例患者。结果显示,对于AMI并发CS的患者: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和单纯药物治疗或者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在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方面没有优势(RR=0.97,95%CI:0.83~1.15);较低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和单纯药物治疗或者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没有增加院内卒中发生风险(RR=0.81,95%CI:0.26~2.51);亚组分析显示,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明显增加院内大出血风险(RR=0.76,95%CI:0.34~1.72),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院内大出血风险明显降低(RR=0.28,95%CI:0.14~0.56);亚组分析显示,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住院期间下肢缺血风险(RR=1.24,95%CI:0.59~2.59),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住院期间下肢缺血风险明显降低(RR=0.27,95%CI:0.08~0.87)。结论 AMI并发CS的患者,应用IABP不能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但是,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应用IABP的患者大出血及下肢缺血风险明显降低。 马国栋 刘锐锋 丁晓松 梁思文 孙志军 赵慧强 沈爱东 陈晖 李虹伟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META分析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入选AMI患者共71例,于入院即刻采用比色法测血浆MPO水平;同时测CK-MB、cTNT、hs-CRP、WBC、N;按MPO水平行二分位数分组。行30、90d随访,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血管原因的再住院、心血管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结果:MPO≥125.86U/L组的30d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125.86U/L组(OR4.00,95%CI[1.06,16.38],P=0.04);90d终点事件发生率亦明显高于MPO<125.86U/L组(OR3.88,95%CI[1.09,13.77],P=0.03)。MPO水平与WBC、N正相关,和cTNT、CK-MB、hs-CRP无相关性。回归分析,MPO和cTNT峰值是30d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MPO:B=1.83,P=0.03;cTNT:B=0.38,P=0.01);cTNT峰值、MPO和hs-CRP是90d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MPO:B=1.92,P=0.02;cTNT峰值:B=0.42,P=0.01;hs-CRP:B=0.15,P=0.04)。结论:血浆MPO水平升高的AMI患者随访30、90d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浆MPO水平对AMI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严松彪 苏淑红 陈晖 韩炜 高红丽 梁思文 李虹伟 王雷 贾三庆关键词:过氧化物酶 心肌梗塞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使用SAL指引导管直接进行操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使用短头AL(SAL)指引导管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心血管中心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AL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均采用桡动脉途径,SAL组直接使用SAL指引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对照组使用多功能造影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再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指引导管完成PCI。比较两组患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所用时间(Time1)、完成球囊扩张所用时间(Time2)以及完成PCI术所用时间(Time3),并观察SAL指引导管的安全性及9个月随访期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5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PCI。两组患者Time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L组Time2[(10.64±2.16)min比(13.85±1.95)min]及Time3[(23.88±4.83)min比(28.50±6.77)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SAL组患者均未发生冠状动脉开口或近端夹层,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及支架内血栓;对照组死亡1例。其他患者在9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MACE。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经桡动脉使用SAL指引导管直接进行介入诊疗操作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梁思文 陈晖 李虹伟 李东宝 赵慧强 姚道阔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 桡动脉 Kiwami导管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PCI中的应用经验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Kiwami导管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方法 44例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患者在PCI手术中使用4F Kiwami导管进行支架置入。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收集手术结果、术中并发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结果其中43例(98%)患者通过Kiwami导管成功置入支架,并达到造影成功标准,1例(2%)患者因球囊扩张后夹层扩展至血管远段未能植入支架。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生冠脉穿孔、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脱载等严重介入并发症。住院期间及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MACE。结论 Kiwami导管操作简便,易于通过钙化病变,安全性好,成功率高。 梁思文 陈晖 赵慧强 李东宝 李虹伟 姚道阔 丁晓松 高翔宇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钙化病变 经桡动脉使用4 in 6子母导管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心内科经桡动脉使用4 F KIWAMI ST01子导管行子母导管技术完成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对采用4 F子导管行4 in 6子母导管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其中合并明显钙化病变19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3例,中重度迂曲病变11例,中重度成角病变6例,支架内再狭窄4例。30例患者均使用了4 in 6子母导管技术,子导管均成功到达病变或病变远端,支架全部置入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和子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并且无死亡发生。结论经桡动脉使用4 F KIWAMI ST01子导管行4 in 6的子母导管技术有良好的通过性,可获得较强的支撑力和更长的输送管道,能很好地协助支架置入。 赵慧强 陈晖 李虹伟 李东宝 姚道阔 梁思文 周力 高翔宇 马国栋 丁晓松关键词:桡动脉 冠状动脉复杂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内梗死相关动脉病变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1 5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和心肌梗死类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4组:24 h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急诊CAG STEMI组)、7天至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择期CAG STE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组)、3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通过分析各组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和闭塞情况。结果各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分布情况为:急诊CAG STEMI组中,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相关动脉;择期CAG STEMI组中,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仍高于其余梗死相关动脉;OMI组中,各梗死相关动脉无明显差别;NSTEMI组中,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高于其余动脉。各组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情况为:急诊CAG STEMI组高于择期CAG STEMI组、OMI组、NSTEMI组(P<0.001),OMI组高于择期CAG STEMI组、NSTEMI组(P<0.01),择期CAG STEMI组与NSTEM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时常不能及时发现就诊,需要提高对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识别和及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周后闭塞率明显降低,近一半的患者达到TIMI 2~3级血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率较低,可能是无ST段抬高的原因之一。 赵慧强 梁思文 丁晓松 李东宝 姚道阔 张鹤萍 陈晖 王雷 李虹伟关键词:梗死相关动脉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肾移植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并行PCI治疗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术前、术后48~72小时以及术后1年的血清肌酐(s Cr)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1例入选患者均成功行PCI治疗,术后无对比剂肾病发生。术后48~72小时及1年的s Cr和e GFR较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63.2±34.2)个月,死亡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再次血运重建2例,累积MACE共6例。结论肾移植患者行PCI治疗安全有效,术后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梁思文 陈晖 李虹伟 赵慧强 李东宝关键词:肾移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冠脉综合征 对比剂肾病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07年 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多种标记物能被用来判断AMI的预后,本研究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对AMI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严松彪 苏淑红 陈晖 韩炜 高红丽 梁思文 李虹伟 王雷 贾三庆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酶水平 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