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达玉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5-2009年广东省汕头市狂犬病监测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5-2009年狂犬病监测资料,评价预防处置效果,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方法根据《广东省狂犬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收集全市狂犬病监测及疫情调查处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汕头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伤口部位以四肢为主,占91.50%,暴露者以伤口1处、受伤程度浅层为主。接种疫苗的暴露人群中,能较规范地进行伤口清洗、消毒的占35.43%,居住在中心城区的占57.47%。2005-2009年共报告狂犬病14例,病例潜伏期最长的5年,最短的15 d,中位数为69.5 d;病程最长11 d,最短1 d,中位数为5 d。病例被犬咬伤后伤口自行土法处理或未处理者达71.42%,报告的所有病例均没有接种狂犬疫苗。结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居民防治意识不强、暴露后未能得到规范处理是汕头市发生狂犬病疫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狂犬病监测与宣传,把接种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列入新农合或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偿范围,以提高暴露人群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
- 黄建云周琛杨达玉张旭彬
-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接种
-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 陈建东陈婉陈红英赵汉周杨达玉张旭彬廖朝晖许璐卢岱铭
- 关键词:登革热伊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