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前列腺
  • 4篇前列腺癌
  • 4篇前列腺癌组织
  • 4篇唾液
  • 4篇唾液酸
  • 4篇腺癌
  • 4篇腺癌组织
  • 4篇骨唾液酸蛋白
  • 4篇癌组织
  • 3篇肿瘤
  • 3篇BSP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抗原
  • 2篇前列腺特异
  • 2篇前列腺特异性
  • 2篇前列腺特异性...
  • 2篇前列腺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一八...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余书勇
  • 5篇杨琳
  • 5篇王亚辉
  • 5篇朱其聪
  • 4篇吕扬
  • 4篇毛高才

传媒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组织BSP表达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骨唾液酸蛋白(BSP)的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间我院收治的PCa患者68例,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a或前列腺增生组织BSP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Ca组织的BSP表达阳性率为76.47%,显著高于BPH组织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a组织的BSP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χ2=9.338,P=0.009)、远处转移(χ2=6.38,P=0.012)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593,P=0.441)、病理分级(χ2=0.057,P=0.972)、淋巴结转移(χ2=0.126,P=0.722)均无相关。52例BSP表达阳性的PCa患者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含量为(69.06±25.52)μg/L,16例BSP阴性患者血清t PSA含量为(38.00±21.64)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55,P<0.001)。BSP表达阳性的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71.15%,37/52)高于BSP阴性患者(25.0%,4/16)(χ2=10.887,P=0.001)。结论前列腺癌BSP表达与其骨转移密切相关,其有可能作为预测PCa骨转移的标志物。
余书勇朱其聪毛高才吕扬王亚辉杨琳
关键词:骨唾液酸蛋白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骨唾液酸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6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BSP的表达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的含量。结果大多数前列腺癌高表达BSP,阳性率为76.47%(52/68),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的13.64%(3/22)(χ2=27.614,P<0.001),周边正常腺组织无或低表达BSP。68例前列腺癌组织按Gleason分级系统进行病理分级,分化良好、分化中等和分化不良癌组织中BSP的表达率分别为75.0%(12/16)、77.5%(31/40)和75.0%(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972)。病理分期pT2、pT3、pT4癌组织中BSP的表达率分别为62.2%(23/37)、95.2%(20/21)和90.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8,P=0.009)。BSP阳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含量[(69.06±25.52)μg/L]高于BSP阴性患者[(38.00±21.64)μg/L](F=19.355,P<0.001)。结论 BSP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与病理分期、血清tPSA含量相关,可能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朱其聪毛高才吕扬王亚辉杨琳余书勇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骨唾液酸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前列腺癌组织BSP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表达与骨转移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8例,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2例作为...
余书勇朱其聪毛高才吕扬王亚辉杨琳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唾液酸蛋白蛋白表达骨转移
前列腺癌组织BSP和PS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病理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68例)和前列腺增生组织(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BSP及PSA的表达情况。[结果]BSP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为76.47%,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3.64%)(χ2=27.614,P<0.001)。BSP在不同分化程度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972)。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组织的PSA表达率分别为90.91%、6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9,P=0.042)。不同分化程度前列腺癌PS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7,P=0.003)。BSP与PSA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s=0.654,P<0.001)。[结论]BSP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与PSA表达相关。BSP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朱其聪毛高才吕扬王亚辉杨琳余书勇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骨唾液酸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射波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射波刀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明确诊断的NSCLC脑转移瘤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射波刀联合TMZ治疗组31例(射波刀+TMZ组),单纯射波刀治疗组(射波刀组)31例.射波刀治疗采用低分割照射5~25 Gy/次,1~5次,总剂量18~36 Gy.射波刀+TMZ组从射波刀治疗第1天起TMZ每天150 mg/m2口服,连用5 d,4周为1个周期,接受6个周期的TMZ治疗,第2个至第6个周期可增至每天200 mg/m2.比较两组射波刀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有效率,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颅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射波刀+TMZ组和射波刀组在射波刀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有效率分别为93.6%(29/31)、96.8%(3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P=0.547).两组治疗后3个月后病灶有效率分别为93.6%(29/31)、90.3%(2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5,P=0.706).射波刀+TMZ组和射波刀组中位颅内PFS时间分别为14.0个月和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7,P=0.003).两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15.0个月和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P=0.023).两组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6,P=0.689),消化系统不良反应(χ2=6.062,P=0.014)及血液学不良反应(χ2=6.613,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 射波刀联合TMZ可延长NSCLC脑转移瘤的颅内PFS时间及OS时间,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NSCLC脑转移瘤的较好选择.
朱其聪王亚辉杨琳郭政军岳亚丽胡琅斐卢静芬余书勇
关键词:肿瘤转移放射疗法替莫唑胺射波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