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端粒
  • 2篇蛋白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活性
  • 2篇血清
  • 2篇细胞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活性
  • 2篇梗死
  • 2篇过表达
  • 1篇蛋白过表达
  • 1篇地龙
  • 1篇端粒保护蛋白
  • 1篇端粒结合蛋白
  • 1篇多糖
  • 1篇性细胞
  • 1篇血清HS-C...
  • 1篇血清炎性细胞...

机构

  • 9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杨明
  • 7篇侯敢
  • 6篇黄迪南
  • 2篇姜英华
  • 2篇陈昕
  • 2篇王小梅
  • 2篇阳小云
  • 1篇刘万策
  • 1篇祝其锋
  • 1篇刘新光
  • 1篇李江滨
  • 1篇陈伟珠
  • 1篇陈小江
  • 1篇刘飞
  • 1篇陈锦香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水产科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萘黄素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侵袭转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山萘黄素(kaempferol)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转移相关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山萘黄素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山萘黄素对HO-8910PM细胞的侵袭能力、趋化运动能力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50μmol/L的山萘黄素作用细胞6h后能抑制HO-8910PM细胞体外侵袭人工基膜和趋化运动能力,抑制率分别为(10.53±2.71)%和(10.84±1.45)%,但与对照组相比,对黏附能力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山萘菌素能抑制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和运动能力,对黏附能力无显著影响。
陈伟珠杨明刘新光
关键词:卵巢癌
物理因子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脂联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8年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物理因子治疗组(综合组)3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0例,并于治疗前、后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脂联素含量。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综合组和药物组经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综合组hs-CRP和TNF-α水平的下降较药物组更明显(P〈0.05),脂联素水平提高也更显著(P〈0.05)。结论物理因子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hs-CRP、TNF-α含量及提高脂联素水平,促进内皮功能修复等因素有关。
阳小云王小梅陈昕侯敢杨明
关键词:物理因子治疗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
地龙提取液对兔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地龙提取液对兔全脑缺血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参照余小河等造模方法进行改良,结扎双侧椎动脉,夹闭双侧颈内动脉,建立"四管闭塞法"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及再灌流损伤模型,缺血20 min,再灌流2 h。5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龙低、中、高剂量组,观察五组脑组织中丙二醛(MDA)、钙离子含量(Ca2+)、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中MDA和Ca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OD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地龙低、中、高剂量组脑组织中MDA和Ca2+浓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SOD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其变化情况:地龙低剂量组<地龙中剂量组<地龙高剂量组。结论:本研究提示地龙提取液通过阻断Ca2+内流,清除MDA、SOD,对完全性脑缺血对缺血再灌流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杨明杨虹陈锦香
关键词:脑缺血丙二醛过氧化物歧化酶钙离子地龙
物理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物理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探讨物理综合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给予超声波、激光、低频电疗及药物等综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另设健康体检职工30例为正常对照(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和hs-CRP含量,综合组及药物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10 d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2组间比较,综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BI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2组间比较,综合组更显著(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改变,综合物理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IL-6、TNF-α及hs-CRP含量、促进自由基的清除和内皮功能修复、改善供血等多种因素有关。
阳小云陈小江王小梅陈昕杨明
关键词:物理治疗脑梗死IL-1ΒHS-CRP
芦荟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和iNOS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芦荟多糖(AloePolysaccharides,A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生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用0~400mg/L浓度的AP刺激24h,采用Griess反应测定NO生成量,荧光法检测iNOS活性。结果AP在25~400mg/L浓度范围内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h后,NO生成量增加、iNOS活性增高,除低浓度AP组(25mg/L)外,其余各浓度组差别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呈显著正相关(r=0.7523,P<0.01);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和NOS竞争性抑制剂L-NMA,均能有效抑制AP所诱导的巨噬细胞NO生成和细胞内iNOS活性(P<0.01)。结论AP能促进细胞内iNOS基因表达,以从头合成方式促进细胞NO合成和释放,所释放的NO可能参与AP的免疫调节过程。
侯敢黄迪南杨明刘万策
关键词:芦荟多糖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明胶酶与恶性肿瘤被引量:7
2008年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明胶酶在其中发挥着广泛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近些年对明胶酶的结构、作用底物、激活和抑制等方面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血管发生、转移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明侯敢黄迪南
关键词:明胶酶MMP-2MMP-9恶性肿瘤
端粒保护蛋白过表达对HeLa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 eres 1,hPOT1)基因过表达对HeLa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先前构建的hPOT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POT1,经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HeLa细胞介导hPOT1基因过表达;秋水仙碱阻滞细胞周期于分裂中期,DAPI荧光染色分析染色体端-端融合;Telom erase PCR-ELISA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pcDNA3-hPOT1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5 d后,染色体端-端融合几率增加,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提示hPOT1蛋白可导致染色体端-端融合。
侯敢黄迪南姜英华杨明
关键词:人端粒保护蛋白HELA细胞端粒酶
hPOT1基因过表达对HeLa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正>目的: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hPOT1)于2001年被鉴定, 是目前唯一确认的端粒单链结合蛋白,hPOT1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作者课题组先前...
侯敢黄迪南祝其锋姜英华杨明
海洋贝类体液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杨明侯敢黄迪南李江滨
关键词:贝类溶酶体酶凝集素抗菌肽
HSnm1B—一种新的端粒结合蛋白被引量:1
2006年
hSnm1B是β—CASP家族中的一员,其基因序列与酵母SNM1有同源性。DNA是其主要作用底物,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目前对它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机制还不十分了解,hSnm1B是β—CASP家族中了解最少的一种蛋白质。2006年6月2日,Brian等公开发表了他们的新发现-HSnm1B,一种新的端粒结合蛋白(Biol Chem,2006,281:15033—15036),认为它可能在端粒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rian等对Hhnm1A和hSnm1B这两种公认的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展开研究,观察它们与端粒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杨明刘飞侯敢黄迪南
关键词:端粒结合蛋白DNA损伤DNA结合基因序列相互作用同源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