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慷慨

作品数:76 被引量:437H指数:12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4篇教育
  • 15篇职业教育
  • 9篇院校
  • 9篇职教
  • 9篇高等教育
  • 8篇教师
  • 7篇高职
  • 6篇高职院校
  • 5篇教育发展
  • 4篇学术
  • 4篇育发
  • 4篇文化
  • 4篇高校
  • 3篇地方院校
  • 3篇生态
  • 3篇思维
  • 3篇农村
  • 3篇西部高等教育
  • 3篇媒体
  • 3篇媒体融合

机构

  • 67篇重庆文理学院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甘肃医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贺州学院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运城学院
  • 1篇中山火炬职业...
  • 1篇重庆财经职业...
  • 1篇华县华州中学
  • 1篇武昌工学院

作者

  • 74篇杨慷慨
  • 24篇蔡宗模
  • 22篇吴朝平
  • 18篇张海生
  • 4篇吴原
  • 4篇刘灿国
  • 3篇郭军
  • 2篇袁高燕
  • 2篇陈晓耘
  • 2篇兰刚
  • 1篇赵晓雨
  • 1篇曹成刚
  • 1篇蔡艳华
  • 1篇郭军
  • 1篇党亭军
  • 1篇田永酉
  • 1篇程华
  • 1篇胡德海
  • 1篇李顺江
  • 1篇孙泽平

传媒

  • 9篇重庆高教研究
  • 4篇职教发展研究
  • 3篇经济研究导刊
  • 2篇中国职业技术...
  • 2篇职教论坛
  • 2篇中国成人教育
  • 2篇大学教育科学
  • 2篇职业教育研究
  • 2篇高等职业教育...
  • 2篇学术出版与传...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江苏高教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成人教育
  • 1篇价值工程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镇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培养乡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乡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构建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基于重庆市11所乡镇小学的调查发现,乡镇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是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问题的衍生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并不同步,乡镇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推进其支持系统的建设,鼓励乡土教材开发,增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驱力;引导家长营造温馨家庭环境,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高乡镇学校教育岗位的吸引力。
杨慷慨陈杰
关键词:留守儿童创新教育
重庆永川“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被引量:4
2016年
重庆永川"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被称为中国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经过十年的发展,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自身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校地互动的产物,其发展受益且受制于职教政策。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利好,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但需要提高与重庆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和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塑造所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开展"立地式"研发服务,提升职教城的品牌效应。
杨慷慨
关键词: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与产业空间选择被引量:13
2015年
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是主体通过改变自身生存策略,来完成对所在区位空间中有关的物质流和知识流的控制,是主体空间选择过程中的一种应激型进化方式和反馈作用。它从根本上打破了体系原有的平衡,为职业教育主体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发现,生态位构建增强了职业教育空间选择效应,使职业教育分化为适应型、发展型和政策导向型三类。产业空间选择通过生态位构建作用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朱俊杨慷慨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态位构建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多重意蕴被引量:1
2020年
“互联网+”在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高职院校是特定区域精神文化的标志品牌,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面临网络时代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弥散性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文化价值取向,把握好文化价值取向的多重意蕴。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服务基点,关注服务边界和服务特色;把握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基本要求,唤醒学生心中的同理心;以多元与动态的先进教学文化价值观引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将有德性的生活观渗透到校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杨慷慨蔡宗模吴朝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价值取向
供给侧视角下科技期刊内部质量提升的一种理路被引量:2
2018年
质量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的产生为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科技期刊需要从大量无序信息中发现最有价值、最能代表学科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水平的成果给予传播。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可从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两方面入手,但关键的还是内部质量的提升,强化供给侧的变革是重要举措。人是科技期刊质量提升的绝对因素,编辑由单一型向双能型转型是基本目标,编辑学者化是理想追求,编辑管理人性化是重要推力。
杨慷慨杨慷慨张海生吴朝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
新中国70年教育发展若干理论问题反思——胡德海先生专访被引量:1
2019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批深具情怀的教育家积极探索,对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进行了批判性反思。胡德海先生认为:(1)从本质上看,不能将教育视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应将之界定为文化传递。(2)教育的功能是教人成人成才。成人就是人的社会化,使人成为社会当中合格的一员;成才就是在文化传递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教育的社会功能有二:一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二是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但教育只能是作用于个体,通过个体再作用于社会。(3)改革是20世纪教育发展的特点,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于提高质量。(4)教育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担当,西迁者看重的不是物质利益,而是对国家的一种情感,他们用具体行动诠释对新中国的大爱。
胡德海杨慷慨张海生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育公平西迁精神
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战略性选择——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被引量:2
2021年
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跨界融合能力的人才,民办高职院校因其自身鲜明的办学特点理应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撑。现实情况是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规格与数量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人才供给的有效性较差。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主体之一,民办高职院校具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轨,在制度建设上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引导,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凝聚办学特色,打造品牌专业,做好产教对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精准供给。
杨慷慨龚家友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全球化视野下的“双一流”战略与地方院校的抉择
2016年
“双一流”战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应排斥地方院校在分类发展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从政策契机来看,“双一流”战略提出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避免重复交叉,这为地方院校的超越发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可能。为此,建议政府:(1)力戒马太效应,力避短板效应,重视长尾效应;(2)尽快完善高校分类发展的政策规划和相应的财政支持体系;(3)作为“双一流”战略的补充,
蔡宗模吴朝平杨慷慨
关键词:地方院校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支持体系
“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基于十九大报告的文本解读被引量:21
2018年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研究十九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通过局部、关系和整体三个层次的解读,结果表明:在局部意义上,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教育的影响与需求;在关系意义上,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就是教育要首先做到本系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高质量,做好"教育引导"和让"人民满意"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整体意义上,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就是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涵盖政治、文化、经济乃至教育本身的高质量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因而,在处理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的关系上,教育应首先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加强能力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兼顾发展的适应性和超越性,在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协同互动中共同推进强国目标建设。
蔡宗模张海生吴朝平杨慷慨
关键词:质量强国教育服务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模式与实践被引量:36
2018年
【目的】探索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对国内个别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实践分析,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结果】在媒体融合发展逻辑的指导下,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之大势,主动关注领域重点、热点及前沿学术议题,抢占先发优势,积极谋求权威媒体的间接传播,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多种数据格式的网络出版,实现信息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以建构"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121"融合模式,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结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121"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程,实现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
张海生吴朝平蔡宗模杨慷慨
关键词:媒体融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