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敬 作品数:13 被引量:32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抑郁症和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015年 1病例
患者女,40岁。因"反复情绪低落、焦虑、易怒3年,四肢震颤5月余"于2013年9月16日收住本院康复科。患者3年前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失眠等,影响日常生活;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出现手抖、反应迟钝,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头颅MRI提示双丘脑信号轻度异常。换用盐酸本海索(1 mg 2次/d)、美多巴(0.125 g 3次/d)、多虑平(2 mg/d)及银杏叶片后手抖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完全自理。 徐碧云 罗莹莹 杨志敬 李艳 万赖思琪 杨玲玲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抑郁症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舒筋活络洗剂熏洗治疗中风后患侧下肢水肿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侧下肢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浴组46例和气压治疗组40例。中药熏浴组采用舒筋活络洗剂熏洗,气压治疗组采用Lympha Tran治疗仪,分别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中药熏洗组内踝上3 cm周径、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疼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气压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络洗剂熏洗治疗中风后患侧下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较好。 杨志敬 何铭锋 谢仁明 陈红霞关键词:中风 下肢水肿 熏洗 舒筋活络洗剂 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电刺激与单独超声定位两种方法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一侧下肢痉挛的患者,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随机分为A组(超声... 郭友华 李梅 石小红 杨志敬 王知非 詹乐昌 陈红霞关键词:痉挛 A型肉毒毒素 超声波定位 电刺激定位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1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每组30例。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予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石氏醒脑开窍针刺及中药结合针灸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到2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随访第12、24周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及安全性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MBI、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随访12、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FMA评分、MBI、SS-QOL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组FMA评分及SS-QOL评分各相应时间点较其他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综合康复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陈红霞 杨志敬 潘锐焕 郭友华 詹乐昌 何铭锋 李梅 王知非 詹杰 周明超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中西医结合 康复方案 冷热中药交替浸浴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 观察冷热中药交替浸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SHS Ⅰ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浸浴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并给予康复训练,中药浸浴组同时给予温度分别为40℃与10℃的舒经活络洗剂交替浸泡患手,每天治疗2次,每次30min,共3周.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情况,记录偏瘫侧手中指的近节指间关节被动屈曲活动范围.结果 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中药浸浴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偏瘫侧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热中药交替浸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偏瘫侧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促进上肢功能康复. 郭友华 陈红霞 杨志敬 李梅关键词:肩手综合征 中药浸浴 脑卒中 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气虚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改善气虚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70例气虚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现代康复治疗,n=35)、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n=35),其中中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4周,并随访至12周。观察指标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SS-QOL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12周时,两组患者的的FMA、MBI及SS-QOL评分较4周时评分上升幅度小,但仍较基线水平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其中对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持续性更明显,效果优于单用现代康复治疗。 潘锐焕 周明超 杨志敬 郭友华 詹乐昌 李梅 王知非 詹杰 陈红霞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现代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电刺激与单独超声定位两种方法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改善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一侧下肢痉挛的患者,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组(超声联合组)和单独超声定位组(单独超声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小腿后群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超声联合组接受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单独超声组单独以超声引导注射,每组在注射治疗前以及注射治疗后2 w评定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部分,F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步速。结果超声联合组与单独超声组治疗后MAS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BS、FMA-L、MBI得分及步速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相对于单独超声组,超声联合组治疗后的MAS得分下降趋势及BBS、FMA-L、MBI得分及步速增加趋势较治疗前更加明显,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与单独超声定位比较,前者缓解肌张力、改善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好,且定位更加准确。 郭友华 谢仁明 李梅 石小红 杨志敬 王知非 詹乐昌 陈红霞关键词:痉挛 A型肉毒毒素 超声波定位 电刺激定位 温箱灸合补肾中药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温箱灸合补肾中药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温箱灸合补肾中药(予加味肾气丸加减。处方:附子、山茱萸、山药、茯苓、川牛膝、桃仁、车前子各15g,肉桂3g,熟地黄20g,泽泻、牡丹皮、滑石各10g,薏苡仁30g)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补肾中药(同治疗组)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箱灸合补肾中药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较好。 詹乐昌 陈红霞 谢仁明 杨志敬关键词:中风后 针灸疗法 肾气丸 补阳还五汤与康复对缺血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研究背景: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缺血性脑卒中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疾病。幸存者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生活不能自理者高达42.3%。近年来兴起的现代康复疗法已大大减少了中风的致残率,回归家庭、社会率... 杨志敬关键词:缺血中风 康复 补阳还五汤 文献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潘锐焕 杨志敬 郭友华 詹乐昌 周明超 詹杰 何铭锋 李梅 王知非 陈红霞关键词:醒脑开窍针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