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氧诱导因子-1α诱导鼠胚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化学诱导的低氧状态下培养的原代鼠胚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在低氧条件下HIF-1α对成骨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妊娠19天左右的KM胎鼠颅骨,进行原代鼠胚成骨细胞的培养,并对细胞进行纯化及鉴定。将终浓度为125umol/L的氯化钴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模拟缺氧状态,并设培养不同时间(0,3,6,9,12小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低氧培养不同时间的成骨细胞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成骨细胞在低氧培养后,其HIF-1αmRNA和VEGF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在9小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仍高于低氧处理前水平。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而促进血管生成,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和缺氧程度有关。
- 杨峰汤欣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VEGF成骨细胞RT-PCR
- FK506对雪旺细胞增殖周期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 杨峰鲁明付重洋曲巍
- 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放置引流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估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放置引流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共126例接受髋膝置换的病例平均分成2组,性别分布及抗凝血的使用在2组相似,所有病人接受同一组外科医生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肝素抗凝7天。结果: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术后引流组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非引流组下降2.6%.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术后引流组血红蛋白平均下降3.8%,非引流组下降3.7%.在术后比较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和输血要求方面2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2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简单的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不是必须的。
- 杨峰杨立春韩秀英马东升李强崔斌
- 关键词:关节置换引流
- 术前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对牛津单髁置换术后效果的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估髌股关节退变对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2015年期间本地区共收治牛津单髁置换病人68例、72膝,使用髌股关节评分体系(Jonesscore)对髌股关节退变进行评估,所有病人完成AKS、SF-12评分调查。结果:术后存在髌股关节退变病人SF-12评分33.6分,AKS评分25.8分.无髌股关节退变病人SF-12评分33分,AKS评分28.6分。2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的髌股关节退变并不影响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治疗效果。
- 杨峰杨立春李强韩秀英马东升崔斌
- 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氯沙坦单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为95.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5.1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好且药性安全,临床上应推广使用。
- 王岷张立波杨立春杨峰翟佳翟燕
- 关键词:氯沙坦灯盏花注射液慢性肾小球肾炎
- 低氧诱导因子-1α介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化学诱导的低氧状态下培养的原代鼠胚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与细胞调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低氧和常氧培养不同时间的成骨细胞HIF-1α以及参与细胞调亡的关键基因Caspase-3与Bcl一2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了低氧和常氧培养下成骨细胞Caspase-3和bcl一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基因的表达变化:经氯化钴处理后,HIF-1α和Caspase-3mRNA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0.01),除第0天外,均高于常氧组(P<0.01),而常氧组各时间段则无明显变化(P>0.05);Bcl-2 mRNA表达与前两者相反,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P<0.01),除第0天外,均低于常氧组(P<0.01),常氧组各时间段则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各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ECL(enhanced chemi luminescence)显色观察结果并经Lab-work软件分析可见,经氯化钴处理后,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0.01),除第0天外,均高于常氧组(P<0.01),而常氧组各时间段则无明显变化(P>0.05);Bcl-2蛋白表达与前者相反,呈逐渐降低(P<0.01),除第0天外,均低于常氧组(P<0.01),常氧组各时间段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化钴可以化学模拟低氧状态,使成骨细胞表达大量的HIF-1α。HIF-1α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3和Bcl一2的表达而促进成骨细胞凋亡,且这种促进作用与缺氧的时间有关。
- 杨峰张震汤欣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成骨细胞CASPASE-3BCL-2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方法 7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观察组接受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杨立春张立波王岷杨峰翟佳翟燕
- 关键词:哮喘急性发作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治疗
- 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68例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传统组,每组34例。研究组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方法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疗效。结果术后研究组JOA评分与脊髓功能改善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重症型脊椎病患者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切确,有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推荐使用。
- 张立波杨立春孙宏伟杨峰翟燕
- 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伤后不同时间段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为骨折修复及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手段.方法:本研究选择最近2年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病例26例作为观察组,单纯下肢骨折36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术后1天、术后3天、1周、2周、3周、4周、5周、7周、9周采集静脉血3-5ml,检测生长激素(G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浓度.结果:2组病人伤后不同时间段血清IGF、GH、BMP浓度比较显示,观察组病人GH、IGF、BMP在伤后浓度普遍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IGF、GH、BMP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杨峰张涛杨立春
- 关键词:骨折颅脑损伤IGFGHBMP
- 双侧"V-Y"推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21例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V-Y"推移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采用双侧"V-Y"推移肌筋膜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21例.结果:21例骶尾部褥疮患者中,19例患者1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后手术切口部分裂开,经对症换药后,延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现象,经对症换药处置后好转,延期愈合.所有患者供区无植皮,推移的皮瓣不损伤臀大肌,也没有坏死的病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采用双侧"V-Y"推移皮瓣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有效手段,手术操作简便,术中损伤小,术后效果良好.
- 张彦忠闫敏杨峰
- 关键词:骶尾部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