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峰

作品数:16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64层螺旋
  • 4篇血管
  • 4篇成像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 3篇阑尾
  • 3篇阑尾炎
  • 3篇64层螺旋C...
  • 2篇低剂量
  • 2篇低剂量CT
  • 2篇术前
  • 2篇术前评估

机构

  • 14篇湖北医药学院...
  • 5篇武汉大学
  • 2篇汉川市人民医...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杨峰
  • 10篇周静然
  • 5篇查云飞
  • 4篇赵传军
  • 3篇余河
  • 2篇李杨
  • 2篇向浩
  • 2篇黄博
  • 1篇叶明
  • 1篇潘初
  • 1篇王烈伟
  • 1篇赵宗海
  • 1篇高平
  • 1篇宋萍
  • 1篇邓文友
  • 1篇胡磊
  • 1篇熊伟
  • 1篇王勇
  • 1篇张小燕
  • 1篇张双

传媒

  • 5篇中国CT和M...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长CT使用寿命的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CT检查已逐渐成为一项常规X线检查方法,但随着多排螺旋CT的问世,CT机价格越来越昂贵,且使用寿命有限。因此如何对机器进行保养和维护,进而延长CT机的使用年限,特别是CT球管的使用年限,已成为每个医疗单位非常关注的问题。
赵传军王烈伟王勇杨峰李杨
关键词:CT机使用寿命
CT和MRI术前评估颞骨段面神经鞘瘤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T及MR检查术前评估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面神经鞘瘤患者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病变单独累及迷路段2例,鼓室段1例,乳突段1例;累及迷路段+鼓室段3例,鼓室段+乳突段2例。1例肿瘤与面神经可见分界,余8例均未见明显分界,2例可见乳突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走形区边缘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不规则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面神经管增粗,部分可见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的肿块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及MRI相互结合可准确地显示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位置和形态及周围情况,可作为面神经鞘瘤术前评估的首要检查方法。
杨峰周静然赵传军高平潘初
关键词:面神经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烟雾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烟雾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检查并临床确诊的烟雾病患者27例,在ADW4.3工作站上对原始图像做二维及三维处理: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剪影后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总结烟雾病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点。结果:27例双侧颈内动脉远段、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近端狭窄、闭塞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并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2例,5例双侧大脑后动脉代偿性增粗;3例合并基底动脉动脉瘤,2例合并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7例均可见周围紊乱血管影,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VR图像有利于显示狭窄闭塞段与周围骨性结构空间关系,但在显示评价脑底增生小血管和侧支血管方面不及MIP和MPR。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晰的显示烟雾病血管改变特点及周围侧支血管网,检查方法简单、快捷、无创伤,容积再现及剪影后容积再现可以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作为诊断烟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李杨杨峰余河
关键词:烟雾病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CT血管成像
十二指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2014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佳,进油腻食物后腹胀、呃逆,不伴腹痛、恶心、呕吐等,在外院行促进胃动力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1周前在外院行中上腹部CT提示“胰头占位”。常规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
周静然杨峰张小燕张双
关键词:十二指肠
肝内胆管错构瘤影像学诊断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胆管错构瘤CT及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本院证实的胆管错构瘤患者共13例CT及MRI资料,观察病变在CT及MRI图像上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强化特点。结果胆管错构瘤在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的囊性病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边界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MRI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改变(T1WI上病变信号低于肝实质,T2WI病灶显示为明显的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出现边缘强化及结节状强化,MRCP成像显示肝内囊性病变与肝内胆管不相通,肝内胆管树分支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胆管错构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最终确诊有赖于采用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杨峰黄博向浩宋萍
关键词:胆管错构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比较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64层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CT机,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单纯平扫及平扫结合增强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98例中54例行手术治疗,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正常阑尾,47例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充血、水肿4例,单纯性阑尾炎12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17例,阑尾坏疽、穿孔伴周围炎8例,阑尾脓肿6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46例,其中3例为假阳性;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正确诊断45例,假阴性2例。两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91.5%、57.1%、93.5%、50.0%和87.0%以及95.7%、100.0%、100.0%、77.8%和96.3%。两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费用少及辐射剂量低,可以作为拟诊急性阑尾炎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杨峰查云飞周静然叶明
关键词:阑尾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双期CT血管成像(CTA),将原始扫描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重建,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者11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9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12例患者共发现12支供血动脉,分别发自胸主动脉(9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CTA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双期CTA扫描结合不同后处理成像方式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周静然杨峰余河熊伟
关键词:肺隔离症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低剂量CT尿路造影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相对X线片及尿路造影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过大是限制CTU应用的主要矛盾,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低剂量CTU检查泌尿系疾病,本文就泌尿系疾病低剂量CTU检查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杨峰查云飞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
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126例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其中42例为常规剂量组,84例为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再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大横径组,横径≥40 cm(21例);B组中等横径组,35 cm≤横径<40 cm(35例);C组小横径组,横径<35 cm(28例)。常规剂量组管电压/管电流采用120 kV/350 mA,低剂量A、B、C 3组分别采用120 kV/300 mA、100 kV/300 mA和80 kV/300 mA。对常规剂量组与低价量组扫描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A、B、C 3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各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三组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为(1.34±0.13)mSv、(1.17±0.10)mSv、(0.74±0.08)mSv和(0.34±0.0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13,P<0.01),各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组。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3组Kappa值均>0.70),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 3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Z=-0.258,P>0.05),各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F=0.750,P>0.05)。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显示颈部结构可行。
周静然查云飞杨峰
关键词:颈部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腹部横截面积的低剂量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腹部横截面积的低管电压CT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根据患者的腹部横截面积(s)分为3组:大面积组(A组),s≥600cm^2;中等面积组(B组),400cm^2≤s<600cm^2;小面积组(C组),s<400cm^2,分别采用120、100、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3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并作出影像学诊断,记录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最终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比较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能。结果A、B、C组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7,P<0.01),DLP分别为(424.51±40.28)mGy·cm、(201.57±9.23)mGy·cm、(134.12±8.91)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71.19,P<0.01);CTDIvol分别为(10.39±0.61)mGy、(5.02±0.62)mGy、(3.37±0.07)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 439.17,P<0.01),3组间两两比较DLP和CTDIvol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100%(32/32)、66.67%(2/3)、96.97%(32/33)、100%(2/2)、97.14%(34/35),92.50%(37/40)、100%(2/2)、100%(37/37)、40.00%(2/5)、92.86%(39/42),83.33%(15/18)、100%(5/5)、100%(15/15)、62.50%(5/8)、86.96%(20/23)。结论根据患者腹部横截面积差异采用不同管电压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亦可用以诊断急性阑尾炎。
杨峰周静然赵传军
关键词:阑尾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