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1篇心理卫生
  • 1篇药物
  • 1篇医院内
  • 1篇抑郁障碍
  • 1篇抑郁状态
  • 1篇症状
  • 1篇认知疗法
  • 1篇综合医院内科
  • 1篇疗法
  • 1篇疗效
  • 1篇内科
  • 1篇精神科
  • 1篇精神科会诊
  • 1篇患者焦虑
  • 1篇会诊
  • 1篇疾病
  • 1篇焦虑
  • 1篇复发
  • 1篇复发性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作者

  • 3篇杨宇飞
  • 1篇于欣
  • 1篇彭旭
  • 1篇任峰
  • 1篇张坚学
  • 1篇屈英
  • 1篇任峰

传媒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综合医院内科不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比较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观察综合医院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就诊科室等方面不同所致的焦虑抑郁的差异。方法:于2003-09-25/10-14选择某综合医院内科不同科室(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10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住院患者63例,门诊患者37例,4个科室随机抽取各25例。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由2个分量表14个项目组成,其中焦虑分量表7个项目,突出神经症的精神症状;抑郁分量表7个项目,反映愉快感缺乏、精神迟滞和抑郁。共有6条反向提问条目,5条在抑郁分量表,1条在焦虑分量表。每条项目以0~3分进行4级评定,总分各21分。以该量表推荐的9分作为焦虑或抑郁的临界值,评分高于9分者为有焦虑或有抑郁,低于9分者为无焦虑或无抑郁。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口学资料,内容包括:①性别。②年龄(按40岁以下、41~60岁、61岁以上分为3组)。③受教育程度(按小学及小学以下、中学及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分为3组)。临床资料以就诊的不同内科科室及临床诊断为代表。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在患者无压力情况下根据真实情况进行自评。在仔细核查无漏项后,当场收回问卷。结果:总共发放量表100份,全部收回并合格,有效率100%。①在100例患者,单纯焦虑者15例,单纯抑郁者12例,焦虑合并抑郁者13例,总计发生焦虑者28%,发生抑郁者25%。②不同性别、年龄、就诊科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受教育程度不同患者的焦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抑郁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受教育程度低者抑郁情况发生较多,小学及小学以下者抑郁发生率为47.1%,中学及中专者为26.8%,大专及大专以上者为7.4%。结论:综合医院内科不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患者受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越高。�
彭旭屈英杨宇飞
关键词:内科心理卫生焦虑抑郁
综合医院663例精神科会诊患者的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北京某大型综合医院精神科所有住院患者共663例次,对人口学资料、会诊率、会诊科室、申请会诊原因、精神科诊断、治疗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年的会诊率分别为0.35%和0.41%,会诊率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神内(2.3%)、肾内(1.3%)、心内(0.9%)。申请精神科会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神内、呼吸、消化、肾内科,分别占14.6%,11.6%,10.9%,10.3%。申请会诊主要原因有精神病发作、焦虑和抑郁,分别占37.2%、13.4%、12.8%,会诊后精神科的主要诊断为谵妄(31.1%)、心境障碍(23.1%)、神经症性障碍(13.0%)。精神科医师的主要处理建议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94.5%),护理和行为建议(59.7%),预防自杀或冲动(12.0%)。结论有必要加强精神科联络服务,提高非精神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杨宇飞
关键词:精神科会诊
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残留症状的疗效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索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MBCT)治疗复发性抑郁障碍残留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入组31例符合ICD-10复发性抑郁障碍标准、目前存在残留症状患者,接受8周MBCT。研究期间,患者的抗抑郁药基本保持不变。分别在基线、4周末、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条目(HAMD-17)、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冗思反应量表(RRS)和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进行测评。结果:共有25例患者完成测评。4周末、8周末HAMD总分较基线下降[(8±4)vs.(15±3),(6±4)vs.(15±3);P<0.01]。4周末、8周末FFMQ总分较基线提高[(105±12)vs.(89±3),(112±19)vs.(89±3);P<0.01]。结论:药物合并MBCT可以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残留症状,提高其正念水平。
任峰任峰张坚学高兵玲杨宇飞杨宇飞
关键词:抑郁障碍残留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