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媛

作品数:19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牙髓
  • 5篇口腔
  • 4篇牙周
  • 4篇掌跖
  • 4篇掌跖角化
  • 4篇掌跖角化-牙...
  • 4篇综合征
  • 4篇恒牙
  • 4篇儿童
  • 4篇儿童口腔
  • 4篇干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性疾病
  • 3篇牙周炎
  • 3篇遗传性
  • 3篇遗传性疾病
  • 3篇突变
  • 3篇年轻恒牙
  • 3篇细胞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口腔...
  • 4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杨媛
  • 8篇葛立宏
  • 7篇秦满
  • 5篇彭楚芳
  • 4篇刘宏胜
  • 4篇白小文
  • 4篇赵玉鸣
  • 3篇刘鹤
  • 3篇张笋
  • 2篇杨杰
  • 2篇曹采方
  • 1篇贾维茜
  • 1篇王君香
  • 1篇王媛媛
  • 1篇余湜
  • 1篇朱俊霞
  • 1篇李静
  • 1篇吴晓冉
  • 1篇俞畅
  • 1篇李儒煌

传媒

  • 4篇现代口腔医学...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十年追踪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PL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疾病表现为发生在乳牙列和恒牙列的早发性牙周炎和掌跖皮肤过度角化,由法国Papillon和Lefèvre于1924年首次报道并命名.该病发病率约百万分之1到4,1/3~ 2/3的家系是近亲结婚,男女发病几率相同[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于2004年收治1例,追踪10年,现报道如下.
杨媛葛立宏
关键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儿童口腔科早发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家系组织蛋白酶C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家系组织蛋白酶C基因(CTSC)的突变及其突变类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的方法,对一例7岁侵袭性牙周炎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在患儿CTSC基因的第7外显子存在1015C>T,R339C和1040A>G,Y347C的杂合突变,测序图表现为两个杂合双峰,其中1015C>T碱基突变来自父亲,1040A>G碱基的突变来自母亲。结论本研究在一例青春前期的侵袭性牙周炎患儿检测到组织蛋白酶C基因的突变,该突变产生异常的组织蛋白酶C,导致疾病表型的发生。
杨媛白小文宋淑娟葛立宏曹采方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强氧化离子水在口腔科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刘鹤葛立宏王君香杨媛
关键词:强氧化离子水口腔科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一家系)组织蛋白酶C基因突变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一家系中2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PLS)患者及父母进行CTSC基因突变检测,并对突变的组织蛋白酶C进行简要功能分析。方法:(1)针对一个PLS综合征家系,对其进行CTSC基因测序筛查。(2)对研究中发现的CTSC基因突变位点,采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服务器I-TASSER进行组织蛋白酶C蛋白结构预测分析。(3)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测定组织蛋白酶C的活性,并与正常组对比。结果:(1)本家系中2名PLS患者均发现第六、七外显子的c.774 C>G(p.C258W)和c.1033 T>A(p.Y345N)杂合错义突变,其中c.1033 T>A为首次报道。(2)以上两位点突变后蛋白构象与野生型对比,整体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3)2名PLS患者的组织蛋白酶C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平均降低约77%,父亲及母亲的组织蛋白酶C活性降低约23%及63%。结论:本研究中2例PLS患者均存在CTSC基因的复合型杂合子突变,突变位点为c.774 C>G(p.C258W)和c.1033 T>A(p.Y345N),其中c.1033 T>A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该复合型杂合突变并未造成组织蛋白酶C蛋白结构改变,但会造成组织蛋白酶C活性减低。
彭海龙杨媛秦满
关键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基因突变
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患者组织蛋白酶C基因的新突变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又称帕-勒综合征(PLS)患者组织蛋白酶 C 基因(CTSC)突变的特点,为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 PLS 的2例患者进行 CTSC 基因突变的分析。分别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组 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 DNA 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进一步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突变。结果 2例 PLS 患者均存在 CTSC基因的复合型杂合突变,患者Ⅰ的突变位点为 G139R 和S260P,患者Ⅱ的突变位点为 R250X 和C258W,健康对照组未发现基因突变,其中 S260P 和 C258W 突变是 CTSC 基因的新突变位点。结论CTSC 基因突变是导致2例 PLS 患者临床表型的致病原因,S260P 和 C258W 突变扩大了 CTSC 基因的突变谱,为我国 PLS 疾病的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杨媛白小文刘宏胜曹采方葛立宏
关键词:突变
乳恒牙牙髓干细胞的分化及儿童牙齿异常松动早失类疾病的基础研究
葛立宏刘鹤赵玉鸣刘宏胜杨媛杨杰
干细胞的研究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2004年美国NIH发表了第一篇乳牙牙髓干细胞的文章,引起了轰动,认为将促进牙髓治疗、牙齿再生、甚至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治疗,几乎与NIH同时,课题组开始进行乳牙牙髓干细胞的研究,并获得了国家...
关键词: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牙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评估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agate,MTA)牙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为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26例患者,对其临床诊断为不可复性牙髓炎的26颗年轻恒牙应用MTA作为盖髓剂,根据切断牙髓部位的出血情况行部分或全部冠髓切断,术后1年随访,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年,4例患者失访,其他22例患者(共计22颗患牙)进行了复查.22颗牙中20颗牙判为治愈或有效,临床成功率为91%(20/22);13颗牙在X线片上可见钙化桥,钙化桥形成率为65%(13/20).结论 MTA牙髓切断术是治疗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有效方法,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彭楚芳赵玉鸣杨媛秦满
关键词:牙髓炎牙髓切断术年轻恒牙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被引量:2
2006年
杨媛俞畅张笋葛立宏
关键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早发性牙周炎皮肤角化牙槽骨
以牙源性干细胞为基础的牙髓血运重建技术及相关机制的研究及应用
葛立宏秦满赵玉鸣王媛媛杨媛杨杰贾维茜余湜王文
该研究项目于2004年至2018年十五年间,在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985”工程项目、北京市首发专项等9个基础及临床科研基金支持下,在牙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安全性,口腔组织修复再生及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基于牙源...
关键词:
关键词:动物实验
网络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医学前期实习中的应用初探
2016年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学习以往在实习室讲授的内容,省下的课时用来增加前期教学技能操作内容、次数和力度,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更好地发挥实习室功能。方法 依托北京大学儿童口腔医学精品课程平台开发“儿童口腔医学前期实习网络教学”学习模块,包括网上课件、网上作业,网上考试。2010 及2012 级八年制学生在实习室学习开始前通过网上学习,完成作业和考试,成绩合格后进入实习室学习。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 开发了网络学习模块,重新规范了前期教学内容。通过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教学有意义,并不过分增加学习负担。希望丰富教学模块的内容和增加与教师的互动从而更好掌握这部分知识。结论 通过2 个年级的应用,网络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手段,不但利用网络的优势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同时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加强了实习室前期教学技能操作的力度为学生进入生产实习打下了基础。
张笋吴晓冉朱俊霞吴南杨媛彭楚芳李静秦满
关键词:网络教学儿童口腔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