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亮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伤情特点研究
- 本文旨在探讨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情况和伤情特点,结果表明,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具有发生率高,伤型伤类复杂,伤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 杨志焕张良潮李晓炎麻晓林张波周继红许川郭文治杨再亮
- 关键词:破片冲击波复合伤伤情山羊
- 文献传递
- CT灌注成像在组织工程骨材料修复缺损早期血液灌注及血管化检测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组织工程骨材料植入早期血液灌注及血管化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肝素-壳聚糖涂层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并测定其体外释放肝素抗凝效果;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依据观察时间不同随机分为6组(1、3、7、14、21、28 d),在桡骨中段(60侧)制作15 mm的骨膜与骨缺损模型;一侧植入复合肝素/壳聚糖脱细胞基质材料;另一侧植入单纯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进行自身对照。分别于术上述各时间点行CT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血容量(Blood volume BV)、血流量(Blood flow BF);标本取材行常规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计数新生血管数。[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复合材料组的BV及BF值均显著高于单纯材料组(P〈0.05);复合材料组术后3~7 d材料微孔间出现新生血管并呈逐渐增多趋势;而单纯材料组2周后见周围有少量血管,材料逐渐吸收并纤维包裹。材料植入3 d后,CT灌注成像BV变化与组织血管数成正相关(r=0.78)。[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及时地反映组织工程骨植入后初期血液灌注及血管化情况,且具有无创、动态和可定量分析的优点。抗凝处理可显著改善材料植入后初始阶段的血液灌注及早期血管化。
- 孙新君张世昌杨再亮刘勇钱学江张波王正国彭小燕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组织工程骨血管化
- 某型杀爆弹对山羊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半预制破片杀爆弹致伤动物后的伤情特点。方法 采用西北健康山羊 32只 ,雌雄不拘。某型半预制破片杀爆弹 1发 ,立于地面约 1.6m高 ,电引信起爆。动物均为右侧面向爆心 ,呈扇形分布 ,距离分别为 10、10 (战壕 )、15、15 (战壕 )、2 0、2 5、30、4 0、5 0、6 5、80m ;相应距离的动物数分别是 3、3、3、2、3、3、3、3、3、3、3只。结果 32只实验动物中 ,经杀爆弹致伤后 ,有 2 1只动物即刻死亡 ,占动物总数的 6 5 .6 3% ;伤后 18小时内死亡 3只 ,占 6 .2 5 % ,活存 18小时动物 8只 ,占 2 5 .0 0 % ;全身毁损为 6只 ,占动物总数的18.75 %。其中两种距离战壕的动物存活率为 1/ 3和 2 / 2。破片伤、冲击伤、多发伤、多处伤和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 6 8.75 %、37.5 %、6 5 .6 3%、6 .2 5 %和 4 3.75 %。其中盲管伤和贯通伤分别为 12 .2 0 %、87.80 %。结论 某型半预制破片杀爆弹由于破片和冲击波的复合作用造成动物伤型和伤情均较为复杂 ,在救治中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 ;同时 ,战壕对杀爆弹的破片和冲击波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 张良潮许川郭文治杨志焕张波李晓炎杨再亮麻晓林赖西南
- 关键词: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