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海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输血
  • 5篇新生儿
  • 4篇血型
  • 3篇配血
  • 3篇细胞
  • 3篇交叉配血
  • 3篇骨髓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型鉴定
  • 2篇血液
  • 2篇溶血
  • 2篇无偿
  • 2篇细胞分离
  • 2篇献血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不规则抗体
  • 2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20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杜海燕
  • 13篇周俊
  • 9篇吴涛
  • 7篇张长虹
  • 5篇范丽霞
  • 4篇安桓奇
  • 3篇朱兵
  • 3篇张秋丽
  • 2篇张朝霞
  • 2篇刘景汉
  • 2篇孙天胜
  • 2篇姜瑞民
  • 1篇张秀
  • 1篇金玉
  • 1篇庄远
  • 1篇施芳芳
  • 1篇杜建梅
  • 1篇王勤

传媒

  • 7篇中国输血杂志
  • 6篇人民军医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毒螺旋体胶体金法重复性检测112例分析
2009年
杜海燕吴涛张长虹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胶体金法符合率
无偿献血血型初筛差错的原因与对策
2011年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输血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其专业性强,专业范畴已扩大到成分输血、治疗性单采及血液免疫等领域,对血液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偿献血血型初筛是血液常规检测的必检项目之一,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血型初筛的差错时有发生,
张秋丽周俊杜海燕
关键词:无偿献血
两种去白细胞滤器的有效性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在输血前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可以有效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减少输血相关病毒感染、免疫抑制等输血反应[1]。目前多采取以下2种方法:一种是在输血前使用床边型滤器滤除白细胞,
杜海燕姜瑞民吴涛张秋丽张朝霞
关键词:去白细胞滤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滤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免疫抑制
冻干血小板功能的体外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冻干血小板的体外功能。方法将经过可逆性激活抑制、添加DMSO和海藻糖等低温保护剂、冷冻干燥后获得的血小板再水化,与新鲜血小板比较,应用流式仪检测分析其CD62p和PAC-1的表达,评价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反应能力;应用APACT检测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用SPAT评价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活性;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血小板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过血小板激活抑制剂和冻干保护剂预处理的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对凝血酶的最大聚集率(79.0%)与对照组(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DP和没食子酸诱导的聚集反应比对照分别降低49.34%和26.25%;经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为50.88%略低于对照组70.32%(P<0.05),PAC-1再表达率为54.55%与对照组63.38%无明显差异;促凝血功能SPAT检测结果69.4 s与对照组70.6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冷冻干燥保护剂和血小板激活抑制剂预处理后获得的冻干血小板,体外聚集活性和促凝血功能接近新鲜血小板。
周俊张长虹刘景汉杨连贵杜海燕卢发强
关键词:血小板冷冻干燥DMSOCD62PPAC-1
BEPⅢ处理样品出现结果与加样不符问题的分析
2008年
范丽霞周俊金玉杜海燕
关键词:血液安全
临床输血申请单1819份书写不合格原因分析
2013年
临床输血申请单的正确填写是输血救治过程中的第一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院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合格的情况,近期,我们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临床输血申请单1819份书写不合格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杜海燕周俊
关键词:临床输血申请单
术中输血量超过预约量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调查手术中输血量超过术前预约量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术中输血量超过预约血量的手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各科室术中超过预约量用血的例数占该科室术前备血的比例。结果:在择期备血的4604例手术中,出现输血量超过术前预约量共84例。其中,超过预约血量≤100%者占超量用血手术的64.3%,超过预约血量100%~200%的占23.8%,超过预约血量≥200%者占11.9%;在出现输血超过预约量的手术病例中,骨科、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分别占27.4%、17.9%和14.3%;各科室术中输血超过预约量占术前备血的比例,以普外科最高(2.6%)。结论:各科室术中超过预约量输血现象普遍存在,以骨科、普外科等较为突出,应加强宣传培训,促进有序、合理用血。
杜海燕周俊张长虹王勤
关键词:手术输血
治疗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技术在移植治疗中非常关键。目的:应用Cobe Spectra6.1骨髓处理程序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性实验,于2005-11/2007-11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材料:骨髓来自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方法:应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单采系统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程序,在已建立的运行参数条件下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分离前后进行白细胞分类、细胞计数检测、流式细胞分析CD34、CD133和CD271的表达,计算有核细胞回收率、单个核细胞回收率;统计方法分析CD271+和CD133+表达与细胞形态学分类的相关性。结果:①骨髓分离后,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明显高于分离前(P均<0.01),回收率分别为26.6%、40.0%。②分离的细胞产品中,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63%、0.51%和1.17%,回收率则依次为72.8%、61.6%和67.6%。③相关分析显示,分离前后CD271+表达率均与类单核样细胞数目相关(P均<0.01);分离后CD34+表达率与类单核样细胞和类淋巴样细胞数目均相关(P均<0.01)。④偏相关分析显示,CD271与类单核样细胞相关(P均<0.01),CD34与类淋巴样细胞相关(P均<0.01)。结论:应用Cobe Spectra6.1骨髓处理程序分离骨髓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可以根据治疗需求选择分离类单核样细胞或类淋巴样细胞,有效提高分离效率。
周俊朱兵杜海燕孙天胜杨连贵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离
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骨髓细胞CD271、CD133、CD34的表达与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本研究检测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和CD34的表达,分析细胞表达CD271与CD133及CD133与CD34的相关性。根据不同设计组合用CD45-PerCP、CD271-PITC、CD133-PE和CD34-FITC标记骨髓细胞,获得细胞后以FSC、SSC和CD45反复对细胞群进行定位和筛选,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上述表达。结果表明,骨髓细胞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16%、0.20%和0.43%,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后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0.49%、0.47%和1.07%;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共表达率为0.02%,单个核细胞分离后的CD271+CD133+的共表达率为0.03%。90%CD133+细胞表达CD34,40%CD34+细胞表达CD133。结论:建立的三色荧光联合检测方法可作为检测骨髓中CD271+,CD133+和CD34+细胞的方法。CD271阳性细胞与CD133和/或CD34阳性细胞是不同的细胞群,CD271可能在评价和指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周俊朱兵杜海燕孙天胜张长虹杨连贵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CD133
冻干保存血小板可逆性抑制激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索最优的血小板激活抑制剂组成方案,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血小板冻干前处理程序。方法选择已基本确定有效作用浓度的6种血小板激活抑制剂如前列腺素E1、腺苷、左旋精氨酸、植酸钠、百维利肽和西洛他唑,结合血小板冷冻干燥保护剂的负载过程,以CD62p、PAC-1、MPV和P lt作为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PAC-1的再表达率作为血小板反应性指标,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SPAT作为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功能的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8个实验组,研究分析各因素在负载中对血小板状态和功能的影响,选择最优的负载液组成。结果A因素(负载环境)水平Ⅰ在抑制血小板MPV增大、D62p和PAC-1的表达以及再表达率保留、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SPAT影响均优于水平Ⅱ(P均<0.05);B因素(PGE1)C因素(左旋精氨酸)F因素(植酸钠)G因素(百维利肽)的水平Ⅱ则均由于各自的水平Ⅰ。因此,在8个实验条件中,以第3实验组(A1B2C2D1E1F2G2)对血小板功能保护的最好。结论在血小板冻干前保护剂负载过程程序,在血浆负载环境中添加1μmol/L前列腺素E1,5 mmol/L左旋精氨酸,0.5 mmol/L植酸钠和0.5μmol/L百维利肽,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激活,使保存的血小板具有表达CD62p和PAC-1活性、聚集反应和促凝血活性。
周俊张长虹刘景汉杨连贵杜海燕庄远
关键词:血小板激活正交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