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锋

作品数:21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肾脏
  • 6篇肾病
  • 6篇肾脏病
  • 5篇血压
  • 5篇血症
  • 5篇高血压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肾脏
  • 4篇慢性肾脏病
  • 3篇脂血症
  • 3篇肾小球
  • 3篇肾炎
  • 3篇他汀
  • 3篇辛伐他汀
  • 3篇高脂
  • 3篇高脂血
  • 3篇高脂血症
  • 3篇伐他汀
  • 3篇干预
  • 2篇血液

机构

  • 21篇枣庄市立医院

作者

  • 21篇李锋
  • 6篇姜晓凤
  • 4篇王庆芳
  • 4篇王庆芳
  • 3篇蔡安平
  • 3篇王继军
  • 3篇靳晖
  • 2篇刘咸峰
  • 2篇王凌
  • 2篇靳辉
  • 2篇张强
  • 1篇张瑞萍
  • 1篇张红博
  • 1篇黄勇
  • 1篇汤晓梅
  • 1篇周长学
  • 1篇杨瑞丽
  • 1篇张强
  • 1篇支良
  • 1篇蔡安萍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流行学研究
王庆芳李锋张强王继军靳晖
该课题对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早期筛查,及早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和适当的检测,以便早期认识、早期发现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和控制其危险因素,及时治疗,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预后。此项研究已在我院和市内多家医院...
关键词: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流行学
高尿酸血症对肾损害及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造成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血尿酸增高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甚至高过蛋白尿。尿酸对肾脏损害,不仅仅是结晶状态的尿酸对肾小管间质的致病作用;溶解状态的尿酸,如血尿酸轻度增高也通过炎症作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最终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本研究通过对180例入选的对象进行血脂、肾功能生化指标和尿蛋白排泄率检测,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
王继军李锋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肾损害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增高肾脏损害
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我国城市中高血压及其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9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人员中随机抽取800人进行调查,测定血压、尿白蛋白、尿肌酐、血清肌酐、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依血清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算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ACR),以eGFR<60ml/min/1.73m2或ACR>30mg/g,并持续3个月或以上为标准诊断CKD。结果高血压患者190名,患病率为23.75%,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人群比较,CKD的发生率分别为16.82%和9.06%,P<0.001,高血压有/无高血脂的患者,CKD的发生率分别为21.9%和12.94%,P<0.05。结论通过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城市中已经极大的增高,高血压己成为发生CKD特别重要的病因,高血压合伴高血脂增加CKD的患病率。
王庆芳张强蔡安萍李锋靳晖姜晓凤
关键词:高血压肾疾病患病率流行病学
非洛地平、苯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肾病
2002年
临床研究证实,非洛地平、苯那普利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的灌注量和肾小球滤过率。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防治高血压肾病,收到较显著的肾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高血压肾病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30~70(58.2±7.9)岁。诊断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分级标准,排除心、脑、肾疾病所致的高血压。平均病程(14±6)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1.5g。
蔡安平王凌杨瑞丽李锋王庆芳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非洛地平苯那普利
全文增补中
高脂血症早期肾损害与肾功能联检的关系及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脂血症早期肾损害与肾功能联检的关系,验证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早期肾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各50例,并设立对照组35例为血脂正常的健康者。两组...
王凌蔡安平王庆芳李锋马新美刘咸峰
关键词:高脂血症辛伐他汀干预治疗
文献传递
高血压肾病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观察
2005年
随着抗高血压治疗的广泛使用,高血压的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中风、冠心病、高血压急症)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已大幅下降.但难以解释的是,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却仍在继续增加[1],为此我们采用了非洛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用药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了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李锋蔡安平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干预
蒲参胶囊对慢性肾炎患者CRP及TNF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蒲参胶囊对慢性肾炎患者CRP及TNF的影响。方法:收集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肾内科门诊慢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及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等。治疗组系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降脂药物蒲参胶囊,两组均在3个月后观察疗效。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前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CRP及TNF变化,常规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经过3个月后观察疗效,两组治疗后患者血脂改善疗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检测项目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hs-CRP及TN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TG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参胶囊可能通过降脂、调整微炎症状态,从而对慢性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李锋孙伟
关键词:蒲参胶囊慢性肾炎微炎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与血红蛋白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钙、磷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分析不同血清钙、磷和Hb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及达标情况,并进行血清校正钙、磷和Hb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1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115例(53.0%),平均年龄(55.88±13.54)岁。血清校正钙达标率为50.70%,血磷达标率为24.00%,Hb达标率为34.10%。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校正钙与碳酸氢根、Hb独立正相关;血磷与肌酐、尿素、血钾独立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Hb与总蛋白、血清校正钙水平独立正相关,与C反应蛋白、β_(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钙、磷和Hb控制达标率低。分析各指标的相关影响因素,利于指导并发症控制,为临床疾病管理提供参考。
孙福州王誉芳李志燕李锋王庆芳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清钙血清磷血红蛋白
爱西特与中药煎剂交替灌肠治疗慢性衰竭临床研究
张瑞萍王继军姜晓凤刘咸峰李锋
本项研究通过对符合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及衰竭期诊断的140例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一般性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一般性常规基础上运用爱西特与中药煎剂每日早晚交替灌肠,观察4周后的治疗效果疗效明显,是慢性肾衰...
关键词:
关键词:中药煎剂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药物应用现状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药物负担的现状,为临床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24年8月枣庄市立医院211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口服药物信息和处方。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所有口服药物的名称、频次及剂量。结果患者平均每日服用药片数为9.5片,每周总计约66.5片,所使用的药物种类数的中位数为6种。铁剂、钙通道阻滞剂(CCB)、沙库巴曲缬沙坦、降磷药物和钙剂是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低龄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药率高于高龄组,心脏用药和中成药使用率低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患者降糖药、CCB类降压药、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的用药率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和是否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每周服用药物总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药物不合理处方比例达12.32%,主要表现为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药品选择不当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面临较高的药物负担,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处方现象。针对不同年龄段及糖尿病状态下的个体化药物管理策略对于减轻药物负担、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孙福州王誉芳姜晓凤周长学李锋宋慧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口服药物不合理处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