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掺粉砂对冰蠕变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1992年
- 冰川底部往往含有岩屑,从而改变了冰的力学性质。含岩屑对冰的流动影响如何,关系到冰川的动力过程和地貌作用,但冰川学家和冻土学家对之研究不多。Echelmeyer和Wang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人工冰洞观测研究时发现,厚35cm的含岩眉冰层的平均剪应变率大大高于洁净冰的平均剪应变率,两者有效粘度相差约115倍。1989年。
- 李纲王茂海黄茂桓王文悌
- 关键词:蠕变应变率冰川
- 海螺沟冰川消融区的水力状况被引量:12
- 1996年
- 1994年5月在冰川消融区下部海拔3 100-3 160m之间用热水钻打下四个100多米的深孔,穿透冰川,进行孔内水位观测,同时测孔口冰面运动速度,观测至7月31日。孔内水压力接近冰盖压力水头线。主排水道扩大后,其周围水压有所下降。估计主排水道处于有压排水状态。估算底部滑动占冰川运动的83%。
- 黄茂桓王茂海宋国平李纲沈颖
-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
- 冰川钻探用热水钻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川钻探用热水钻,含有水箱、主、副加热器等;水箱内的水经主加热器加热后,再进入副加热器;热水从副加热器经输液管进入钻杆;在钻杆的上端套有钢丝吊环和水银环形四向开关;在钻杆的下端连有钻头;该钻机钻进深、速...
- 王茂海沈颖李纲黄茂桓
- 文献传递
- 冰试样制作模具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试样制作模具,含有底座等;在底座侧壁设有进水口,在底座的凸台外套有模壳,在模壳内壁的底座上放有分水板;模壳是由二瓣式组成,模壳由套在中部、底部外壁的紧固套固定,在紧固套的径向对称位置设有径向调节螺钉;...
- 王茂海李纲黄茂桓
- 文献传递
- 冰川-2型热水钻研制及其在海螺沟冰川上的应用被引量:3
- 1996年
- 冰川-2型热水钻为组装式,有动力、供水、加热、高压钻进和导向系统。便于搬运和操作,进尺快、安全、成本低。1994年在海螺沟冰川消融区打下4个百米以上深孔,抵达冰川底部。测得冰川厚度与1983年雷达测厚十分接近。
- 王茂海李纲沈颖黄茂桓
-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
- -1℃下杂质对冰蠕变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3年
- 制备多晶冰冰样时掺进6φ,7φ粒度金刚砂和化学杂质,不同杂质含量冰样在-1℃下进行0.42MPa的恒应力单轴压缩蠕变实验,并同不含杂质冰样作对比。发现含固体杂质有迟缓蠕变进程的效应,推迟最小蠕变率出现的时间,并略增大最小蠕变率,而化学杂质(mg/g级的含量)能明显增大最小蠕变率。
- 黄茂桓李纲苗丽娜金正妹
- 关键词:蠕变蠕变率冰川
-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含岩屑冰川冰的恒应力蠕变试验被引量:1
- 1994年
-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底部取冰样12个,加工成直径113mm,长200mm的试样,在-1±0.3℃和0.42MPa(其中一试样为0.84MPa)的条件下,作恒应力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样岩屑含量为0.01─2.50%的体积比。试验得出最小应变率出现在应变为1%左右,流动参数A与纯冰实验结果相近,未发现岩屑含量对冰的蠕变有明显影响。
- 李纲王茂海黄茂桓王文悌
- 关键词:蠕变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 含杂质冰近融点恒应力蠕变实验
- 1994年
- 在—1℃下,对含岩屑冰川冰、掺金刚砂冰和掺金刚砂及化学杂质冰进行0.42MPa恒应力蠕变实验.同不含杂质冰对比,发现固体杂质有延缓蠕变过程的效应,能略提高冰的蠕变率;再加上化学杂质(mg/g级含量)会使蠕变率明显提高.
- 黄茂桓李纲王茂海
- 关键词:蠕变蠕变率
- 振动荷载下冰的变形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对平均晶粒约为3mm,密度为900kg/m^3的人造多晶冰在-1℃下进行了单轴正弦振动压缩实验,包括静压缩实验,研究频率、振幅对变形的影响。区分出3种过程:脆性破坏,韧—脆性过程和韧性蠕变。在为O.42~1.35MPa时,振动荷载下的出现时间与静载下的无明显差别,但数值略有增加,特别在较大时。发现和较大时,明显地随荷载振幅的增加而增加。
- 黄茂桓李纲张家懿金正妹
- 关键词:振动荷载
- 异向性岩芯冰的反复压缩-退火实验研究
- 1990年
- 在蠕变试验机上完成了三组(6块样品)单轴反复压缩-退火实验,试验机载荷精度为1%,实验温度为-2±0.2℃。实验样品取自南极洛多姆冰帽BHQ钻孔的冰岩芯。三组试样的受压方向分别与冰岩芯的轴向平行、成45°角和垂直。试验前试样的C轴组构为单极大型或大致为单极大型,晶粒大小不一。用0.8MPa的初始轴向应力对样品进行压缩,达到10%应变后卸载退火72小时。每组实验如此反复进行6次。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和大载荷下,样品经反复压缩-退火,其初始组构特征消失,代之以小环状组构和细的、等粒的晶体,某些情况下发展为多极大型组构。结构和组构分析表明,新组构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再结晶作用。随着压缩-退火反复进行,六块样品在组构上的差异减少,它们的流变特性趋于一致,晶粒尺寸逐渐减少而趋于一个稳定值。
- 黄茂桓王文悌李军李纲
- 关键词:冰帽应变率